Dex文件是手机上类似Windows上的EXE文件,dex文件是可以直接在Dalvik虚拟机中加载运行的文件。 首先我们来生成一个Dex文件。 新建文件Hello.java内容如下: class Hello{ public static void main(String[] argc){ System.out.println(“Hello!”); } } javac Hello.java dx -dex -output=Hello.dex Hello.class 这样就在当前目录下面生成了一个dex文件。 编译的时候注意Java和Android默认的jdk版本要一致,否则会出错。 Dex总体文件结构图如下:
下面 ,对应到刚刚生成的dex文件来分析: 首先是文件头: Dex文件头主要包括校验和以及其他结构的偏移地址和长度信息。
为了方便查看,使用010 Editor打开刚刚生成的Dex文件,在官网下载一个Dex模板的脚本,然后运行。
魔数字段:Dex文件标志符’dex\n’ ,它的作用主要是用来标志dex文件的。跟在dex后面的是版本号,目前支持的版本号为035\0 。 校验码:主要用来检查这个字段开始到文件结尾,这段数据是否完整。使用zlib 的adler32 所计算的32-bitsCheckSum . 计算的范围为DEX 文件的长度(Header->fileSize) 减去8bytes Magic Code 与4bytes CheckSum 的范围. 用来确保DEX 文件内容没有损毁. SHA-1签名字段:dex文件头里,前面已经有了面有一个4字节的检验字段码了,为什么还会有SHA-1签名字段呢?不是重复了吗?可是仔细考虑一下,这样设计自有道理。因 为dex文件一般都不是很小,简单的应用程序都有几十K,这么多数据使用一个4字节的检验码,重复的机率还是有的,也就是说当文件里的数据修改了,还是很 有可能检验不出来的。这时检验码就失去了作用,需要使用更加强大的检验码,这就是SHA-1。SHA-1校验码有20个字节,比前面的检验码多了16个字 节,几乎不会不同的文件计算出来的检验是一样的。设计两个检验码的目的,就是先使用第一个检验码进行快速检查,这样可以先把简单出错的dex文件丢掉了, 接着再使用第二个复杂的检验码进行复杂计算,验证文件是否完整,这样确保执行的文件完整和安全。 file_size:文件的总大小
header_size:DexHeader的大小,0x70bytes。
endian_tag:预设值为Little-Endian, 在这栏位会显示32bits 值”0×12345678。 在Big-Endian 处理器上, 会转为“ 0×78563412。 是link_size和link_off字段,主要用在文件的静态链接上,该dex不是静态链接文件,所有为0。
map_off字段:这个字段主要保存map开始位置,就是从文件头开始到map数据的长度,通过这个索引就可以找到map数据。
map数据排列结构定义如下: /* *Direct-mapped "map_list". */ typedef struct DexMapList { u4 size; /* #of entries inlist */ DexMapItem list[1]; /* entries */ }DexMapList; 每一个map项的结构定义如下: /* *Direct-mapped "map_item". */ typedef struct DexMapItem { u2 type; /* type code (seekDexType* above) */ u2 unused; u4 size; /* count of items ofthe indicated type */ u4 offset; /* file offset tothe start of data */ }DexMapItem; DexMapItem结构定义每一项的数据意义:类型、类型个数、类型开始位置。 其中的类型定义如下: /*map item type codes */ enum{ kDexTypeHeaderItem = 0x0000, kDexTypeStringIdItem = 0x0001, kDexTypeTypeIdItem = 0x0002, kDexTypeProtoIdItem = 0x0003, kDexTypeFieldIdItem = 0x0004, kDexTypeMethodIdItem = 0x0005, kDexTypeClassDefItem = 0x0006, kDexTypeMapList = 0x1000, kDexTypeTypeList = 0x1001, kDexTypeAnnotationSetRefList = 0x1002, kDexTypeAnnotationSetItem = 0x1003, kDexTypeClassDataItem = 0x2000, kDexTypeCodeItem = 0x2001, kDexTypeStringDataItem = 0x2002, kDexTypeDebugInfoItem = 0x2003, kDexTypeAnnotationItem = 0x2004, kDexTypeEncodedArrayItem = 0x2005, kDexTypeAnnotationsDirectoryItem = 0x2006, }; 从上面的类型可知,它包括了在dex文件里可能出现的所有类型。可以看出这里的类型与文件头里定义的类型有很多是一样的,这里的类型其实就是文件头里定义 的类型。其实这个map的数据,就是头里类型的重复,完全是为了检验作用而存在的。当Android系统加载dex文件时,如果比较文件头类型个数与 map里类型不一致时,就会停止使用这个dex文件。 该dex文件的map_off = 0x24c,而便宜为0x24c的位置值为0x00d。也就是有13项!每项12个字节,所以整个map_list所占空间为12*13+4 = 160 = 0x00a0,范围为0x24c - 0x2ec.也就是到文件结尾的位置。 string_ids_size/off字段:这两个字段主要用来标识字符串资源。源程序编译后,程序里用到的字符串都保存在这个数据段里,以便解释执行这个dex文件使用。其中包括调用库函数里的类名称描述,用于输出显示的字符串等。 string_ids_size标识了有多少个字符串,string_ids_off标识字符串数据区的开始位置。字符串的存储结构如下: /* * Direct-mapped "string_id_item". */typedef struct DexStringId { u4 stringDataOff; /* file offset to string_data_item */} DexStringId; 可以看出这个数据区保存的只是字符串表的地址索引。如果要找到字符串的实际数据,还需要通过个地址索引找到文件的相应开始位置,然后才能得到字符串数据。 每一个字符串项的索引占用4个字节,因此这个数据区的大小就为4*string_ids_size。实际数据区中的字符串采用UTF8格式保存。 上面我们看到size为0×10,off为0×70。 也就是有16个字符串,每个索引占4个字节,也就是从0×70开始的16*4=64个字节是字符串的索引。 来到0×70处,看到第一个索引为0x17E,来到0x17E处。
16进制显示出来内容如下: 063c 696e 6974 3e00 其实际数据则是”<init>\0” 另外这段数据中不仅包括字符串的字符串的内容和结束标志,在最开头的位置还标明了字符串的长度。上例中第一个字节06就是表示这个字符串有6个字符。 关于字符串的长度有两点需要注意的地方: 1、关于长度的编码格式 dex文件里采用了变长方式表示字符串长度。一个字符串的长度可能是一个字节(小于256)或者4个字节(1G大小以上)。字符串的长度大多数都是小于 256个字节,因此需要使用一种编码,既可以表示一个字节的长度,也可以表示4个字节的长度,并且1个字节的长度占绝大多数。能满足这种表示的编码方式有很多,但dex文件里采用的是uleb128方式。leb128编码是一种变长编码,每个字节采用7位来表达原来的数据,最高位用来表示是否有后继字节。若第一个 Byte 的最高位为 1 ,则表示还需要下一个 Byte 来描述 ,直至最后一个 Byte 的最高位为 0 。每个 Byte 的其余 Bit 用来表示数据 ,如下表所示 。
它的编码算法如下: /* * Writes a 32-bit value in unsigned ULEB128 format. * Returns the updated pointer. */ DEX_INLINE u1* writeUnsignedLeb128(u1* ptr, u4 data) { while (true) { u1 out = data & 0x7f; if (out != data) { *ptr++ = out | 0x80; data >>= 7; } else { *ptr++ = out; break; } } return ptr; } 它的解码算法如下: /* * Reads an unsigned LEB128 value, updating the given pointer to point * just past the end of the read value. This function tolerates * non-zero high-order bits in the fifth encoded byte. */ DEX_INLINE int readUnsignedLeb128(const u1** pStream) { const u1* ptr = *pStream; int result = *(ptr++); if (result > 0x7f) { int cur = *(ptr++); result = (result & 0x7f) | ((cur & 0x7f) << 7); if (cur > 0x7f) { cur = *(ptr++); result |= (cur & 0x7f) << 14; if (cur > 0x7f) { cur = *(ptr++); result |= (cur & 0x7f) << 21; if (cur > 0x7f) { /* * Note: We don't check to see if cur is out of * range here, meaning we tolerate garbage in the * high four-order bits. */ cur = *(ptr++); result |= cur << 28; } } } } *pStream = ptr; return result; } 根据上面的算法分析上面例子字符串,取得第一个字节是06,最高位为0,因此没有后继字节,那么取出这个字节里7位有效数据,就是6,也就是说这个字符串是6个字节,但不包括结束字符“\0”。 2、关于长度的意义 由于字符串内容采用的是UTF-8格式编码,表示一个字符的字节数是不定的。即有时是一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有时是两个、三个甚至四个字节表示一个字符。 而这里的长度代表的并不是整个字符串所占用的字节数,表示这个字符串包含的字符个数。所以在读取时需要注意,尤其是在包含中文字符时,往往会因为读取的长 度不正确导致字符串被截断。 type_ids_size/off字段:type_ids 区索引了 .dex 文件里的所有数据类型 ,包括 class 类型 ,数组类型(array types)和基本类型(primitive types) 。 本区域里的元素格式为type_ids_item , 结构描述如下 : struct type_ids_item { uint descriptor_idx; } type_ids_item 里面 descriptor_idx 的值的意思 ,是 string_ids 里的 index 序号 ,是用来描述此type 的字符串 。 根据 header 里 type_ids_size = 0×07 , type_ids_off = 0xb0 , 找到对应的二进制描述区 。 03 00 00 00 04 00 00 00 05 00 00 00 06 00 00 00 07 00 00 00 08 00 00 00 0A 00 00 00 分别对应:
proto_ids_size/off字段:proto 的意思是 method prototype 代表 java 语言里的一个 method 的原型 。proto_ids 里元素为 proto_id_item , 结构如下 。 uint 32-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struct proto_id_item { uint shorty_idx; uint return_type_idx; uint parameters_off; } shorty_idx , 跟 type_ids 一样 ,它的值是一个 string_ids 的 index 号 ,最终是一个简短的字符串描述 ,用来说明该 method 原型 。 return_type_idx , 它的值是一个 type_ids 的 index 号 ,表示该 method 原型的返回值类型 。 parameters_off , 后缀 off 是 offset , 指向 method 原型的参数列表 type_list ; 若 method 没有参数 ,值为0 。参数列表的格式是 type_list ,结构从逻辑上如下描述 。 size 表示参数的个数 ;type_idx 是对应参数的类型 ,它的值是一个 type_ids 的 index 号 ,跟 return_type_idx 是同一个品种的东西 。 uint 32-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ushort 16-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struct type_list { uint size; ushort type_idx[size]; } header 里 proto_ids_size = 0×03 , proto_ids_off = 0xcc , 它的二进制描述区如下 : 08 00 00 00 05 00 00 00 00 00 00 00 V V 无参数 09 00 00 00 05 00 00 00 70 01 00 00 VL V 参数偏移0×170 09 00 00 00 05 00 00 00 78 01 00 00 VL V 参数偏移0×178 0×170: 01 00 00 00 03 00 一个参数 Ljava/lang/String; 0×178 01 00 00 00 06 00 一个参数 [Ljava/lang/String; field_ids_size/off字段:filed_ids 区里面有被本 .dex 文件引用的所有的 field 。本区的元素格式是 field_id_item ,逻辑结构描述如下: ushort 16-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uint 32-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struct filed_id_item { ushort class_idx; ushort type_idx; uint name_idx; } class_idx , 表示本 field 所属的 class 类型 , class_idx 的值是 type_ids 的一个 index , 并且必须指向一个class 类型 。 type_idx , 表示本 field 的类型 ,它的值也是 type_ids 的一个 index 。 name_idx , 表示本 field 的名称 ,它的值是 string_ids 的一个 index 。 header 里 field_ids_size = 1 , field_ids_off = 0xf0 。说明本 .dex 只有一个 field ,这部分的二进制描述如下 : 04 00 01 00 0D 00 00 00 Ljava/lang/System; Ljava/io/PrintStram; out method_ids_size/off字段: method_ids 是索引区的最后一个条目,它索引了 .dex 文件里的所有的 method. method_ids 的元素格式是 method_id_item , 结构跟 fields_ids 很相似: ushort 16-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uint 32-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struct filed_id_item { ushort class_idx; ushort proto_idx; uint name_idx; } class_idx , 表示本 method 所属的 class 类型 , class_idx 的值是 type_ids 的一个 index , 并且必须指向一个 class 类型 。 name_idx , 表示本 method 的名称 ,它的值是 string_ids 的一个 index 。 proto_idx 描述该 method 的原型 ,指向 proto_ids 的一个 index 。 header 里 method_ids_size = 0×04 , method_ids_off = 0xf8 。本部分的二进制描述如下 : 00 00 00 00 00 00 00 00 LHello; V()V <init> 00 00 02 00 0C 00 00 00 LHello; VL([Ljava/lang/String;)V main 01 00 01 00 0E 00 00 00 Ljava/io/PrintStram; VL(Ljava/lang/String;)V println 02 00 00 00 00 00 00 00 Ljava/lang/Object; V()V <init> 对 .dex 反汇编的时候 ,常用的 method 表示方法是这种形式 : Lpackage/name/ObjectName;->MethodName(III)Z 将上面可整理为: LHello;-><init>()V LHello;->main([Ljava/lang/String;)V Ljava/io/PrintStr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Ljava/lang/Object;->init()V 至此 ,索引区的内容描述完毕 ,包括 string_ids , type_ids,proto_ids , field_ids , method_ids 。每个索引 区域里存放着指向具体数据的偏移地址 (如 string_ids ) , 或者存放的数据是其它索引区域里面的 index 号。 class_def_size/off字段:从字面意思解释 ,class_defs 区域里存放着 class definitions , class 的定义 。它的结构较 .dex 区都要复杂些 , 因为有些数据都直接指向了 data 区里面 。 class_defs 的数据格式为 class_def_item , 结构描述如下 : uint 32-bit unsigned int, little-endian struct class_def_item { uint class_idx; uint access_flags; uint superclass_idx; uint interfaces_off; uint source_file_idx; uint annotations_off; uint class_data_off; uint static_value_off; } (1) class_idx 描述具体的 class 类型 ,值是 type_ids 的一个 index 。值必须是一个 class 类型 ,不能是数组类型或者基本类型 。 (2) access_flags 描述 class 的访问类型 ,诸如 public , final , static 等 。 (3) superclass_idx , 描述 supperclass 的类型 ,值的形式跟 class_idx 一样 。 (4) interfaces_off , 值为偏移地址 ,指向 class 的 interfaces , 被指向的数据结构为 type_list 。class 若没有 interfaces ,值为 0。 (5) source_file_idx , 表示源代码文件的信息 ,值是 string_ids 的一个 index 。若此项信息缺失 ,此项值赋值为 NO_INDEX=0xffff ffff 。 (6) annotions_off , 值是一个偏移地址 ,指向的内容是该 class 的注释 ,位置在 data 区,格式为annotations_direcotry_item 。若没有此项内容 ,值为 0 。 (7) class_data_off , 值是一个偏移地址 ,指向的内容是该 class 的使用到的数据 ,位置在 data 区,格式为class_data_item 。若没有此项内容 ,值为 0 。该结构里有很多内容 ,详细描述该 class 的 field , method, method 里的执行代码等信息 。 (8) static_value_off , 值是一个偏移地址 ,指向 data 区里的一个列表 ( list ) ,格式为 encoded_array_item。若没有此项内容 ,值为 0 。 header 里 class_defs_size = 0×01 , class_defs_off = 0x 0118 。则此段二进制描述为 : 00 00 00 00 LHello; 00 00 00 00 无,默认包访问权限 02 00 00 00 Ljava/lang/Object; 00 00 00 00 无接口 02 00 00 00 Hello.java 00 00 00 00 无注解 3E 02 00 00 0x23E 00 00 00 00 无 class_data_item:class_data_off 指向 data 区里的 class_data_item 结构 ,class_data_item 里存放着本 class 使用到的各种数 据 ,下面是 class_data_item 的逻辑结构 : uleb128 unsigned little-endian base 128 struct class_data_item { uleb128 static_fields_size; uleb128 instance_fields_size; uleb128 direct_methods_size; uleb128 virtual_methods_size; encoded_field static_fields [ static_fields_size ]; encoded_field instance_fields [ instance_fields_size ]; encoded_method direct_methods [ direct_method_size ]; encoded_method virtual_methods [ virtual_methods_size ]; } encoded_field 的结构如下 : struct encoded_field { uleb128 filed_idx_diff; // index into filed_ids for ID of this filed uleb128 access_flags; // access flags like public, static etc. } encoded_method 的结构如下 : struct encoded_method { uleb128 method_idx_diff; uleb128 access_flags; uleb128 code_off; } (1)method_idx_diff , 前缀 methd_idx 表示它的值是 method_ids 的一个 index ,后缀 _diff 表示它是于另外一个 method_idx 的一个差值 ,就是相对于 encodeed_method [] 数组里上一个元素的 method_idx 的差值 。 其实 encoded_filed - > field_idx_diff 表示的也是相同的意思 ,只是编译出来的 Hello.dex 文件里没有使用到class filed 所以没有仔细讲。 (2)access_flags , 访问权限 , 比如 public、private、static、final 等 。 (3)code_off , 一个指向 data 区的偏移地址 ,目标是本 method 的代码实现 。被指向的结构是code_item ,有近 10 项元素 。 0x23E: 00 static_fields_size 00 instance_fields_size 02 direct_methods_size 00 virtual_methods_size 00 80 80 04 B8 02 01 09 D0 02 0D 00 00 00 名称为 LHello; 的 class 里只有 2 个 directive methods 。 directive_methods 里的值都是 uleb128 的原始二 进制值 。按照 directive_methods 的格式 encoded_method 再整理一次这 2 个 method 描述 ,得到结果如下 表格所描述 。method 一个是 <init> , 一个是 main 。 其中两个directive methods为: 00 LHello;-><init>()V 80 80 04 0×10000 ACC_CONSTRUCTOR B8 02 0×0138 01 LHello;->main([Ljava/lang/String;)V 09 ACC_PUBLIC|ACC_STATIC D0 02 0×0150 class_def_item -> class_data_item -> code_item:code_item 结构里描述着某个 method 的具体实现 。它的结构如下描述 : struct code_item { ushort registers_size; ushort ins_size; ushort outs_size; ushort tries_size; uint debug_info_off; uint insns_size; ushort insns [ insns_size ]; ushort paddding; // optional try_item tries [ tyies_size ]; // optional encoded_catch_handler_list handlers; // optional } 末尾的 3 项标志为 optional , 表示可能有 ,也可能没有 ,根据具体的代码来 。 (1) registers_size, 本段代码使用到的寄存器数目。 (2) ins_size, method 传入参数的数目 。 (3) outs_size, 本段代码调用其它method 时需要的参数个数 。 (4) tries_size, try_item 结构的个数 。 (5) debug_off, 偏移地址 ,指向本段代码的 debug 信息存放位置 ,是一个 debug_info_item 结构。 (6) insns_size, 指令列表的大小 ,以 16-bit 为单位 。 insns 是 instructions 的缩写 。 (7) padding , 值为 0 ,用于对齐字节 。 (8) tries 和 handlers , 用于处理 java 中的 exception , 常见的语法有 try catch 。 那先来分析下main的执行代码,它的code_off为0×150,对应的二进制代码如下: 03 00 registers_size 01 00 ins_size 02 00 outs_size 00 00 tries_size 37 02 00 00 debug_info_off 0×0237 08 00 00 00 insns_size 0×08 62 00 00 00 1A 01 01 00 6E 20 02 00 10 00 0E 00 insns 0×0062 0×0000 0x011a 0x 0001 0x 206e 0×0002 0×0010 0x 000e insns 数组里的 8 个二进制原始数据 , 对这些数据的解析 ,需要对照官网的文档 《Dalvik VM Instruction Format》和《Bytecode for Dalvik VM》。分析 http://source.android.com/devices/tech/dalvik/instruction-formats.html http://source.android.com/devices/tech/dalvik/dalvik-bytecode.html 分析思路整理如下: 《Dalvik VM Instruction Format》 里操作符 op 都是位于首个 16bit 数据的低 8 bit ,起始的是 op =0×62。 在 《Bytecode for Dalvik VM》 里找到对应的 Syntax 和 format 。 syntax = sget_object format = 0x21c 。 在《Dalvik VM Instruction Format》里查找 21c , 得知 op = 0×62 的指令占据 2 个 16 bit 数据 ,格式是 AA|op BBBB ,解释为 op vAA, type@BBBB 。因此这 8 组 16 bit 数据里 ,前 2 个是一组 。对比数据得 AA=0×00, BBBB = 0×0000。 返回《Bytecode for Dalvik VM》里查阅对 sget_object 的解释, AA 的值表示 Value Register ,即0 号寄存器; BBBB 表示 static field 的 index ,就是之前分析的field_ids 区里 Index = 0 指向的那个东西,也就是Ljava/lang/System; -> out:Ljava/io/printStream; 所以前两个16bit数据解释为: 前 2 个 16 bit 数据 0x 0062 0000 , 解释为 sget_object v0, Ljava/lang/System; -> out:Ljava/io/printStream; 其余的 6 个 16 bit 数据分析思路跟这个一样 ,依次整理如下 : 0x011a 0×0001: const-string v1, “Hello!” 0x206e 0×0002 0×0010: invoke-virtual {v0, v1}, Ljava/io/PrintStream; -> println(Ljava/lang/String;)V 0x000e: return-void 所以整个main方法为: ACC_PUBLIC ACC_STATIC LHello;->main([Ljava/lang/String;)V { sget_object v0, Ljava/lang/System; -> out:Ljava/io/printStream; const-string v1,Hello, Android! invoke-virtual {v0, v1}, Ljava/io/PrintStream; -> println(Ljava/lang/String;)V return-void } 然后再使用baksmali.jar反编译成smali。 .class LHello; .super Ljava/lang/Object; .source “Hello.java” # direct methods .method constructor <init>()V .registers 1 .prologue .line 1 invoke-direct {p0}, Ljava/lang/Object;-><init>()V return-void .end method .method public static main([Ljava/lang/String;)V .registers 3 .parameter “argc” .prologue .line 3 sget-object v0, Ljava/lang/System;->out:Ljava/io/PrintStream; const-string v1, “Hello!” invoke-virtual {v0, v1}, Ljava/io/PrintStream;->println(Ljava/lang/String;)V .line 4 return-void .end method 和我们分析的一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