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初中毕业,外出打工。17年后,因金融危机返乡。人生兜兜转转,回到原点。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客客气气地称呼他为“罗” 菜花尽头的“鞋城” 2月17日下午,记者从市区一个多小时到永川,再从永川城区穿过无数山梁——沿途梯田上的菜花黄了——到达陈食镇。“江豚鞋城”写在门楣上,叫“鞋城”,却也只是小镇主街上的一间鞋店。鞋店是返乡罗玉东今年元旦在川渝地区正式营业的8家连锁店中的一家。 17年前,罗玉东初中毕业,因在家务农“没意思”,外出打工。17年后,因遭遇金融危机,回乡创业。人生兜兜转转,回到原点。不过,现在人们已经开始客客气气地称呼他为“罗老板”。 “江豚鞋城”若搁在重庆解放碑是极不起眼的,即使在永川南大街上也只能是很普通的鞋店,但在陈食镇,它看上去很气派——镇上惟一一家很有城市气息的店——透明的玻璃门面,站街道上,就能看见店里浅黄色的鞋柜上摆着各式各样的鞋,以及和城里鞋店一模一样的可以坐着试鞋的舒服的红色长凳。鞋店里还安了电脑,甚至电脑里的管理软件也和城里一二线品牌专卖店的一模一样。 店里的鞋都是没有什么知名度的三、四线品牌。店主郭洪远举起一双鞋,“这双鞋打完折后,我们才卖90元。” 店主郭洪远是罗玉东同学的外甥,店员是他的女朋友。去年10月份,郭决定江豚鞋城。鞋店装修花了40000元,房租第一年7500元。这一天他们在小镇上卖了10双鞋,销售额1500元左右。过年、赶集的时候,一天的销售额能达到三四千元。“上个月,我们拿销售额20%的提成,赚了8000多元。”郭洪远算了一下,今年他就可以赚回全部的投资成本了。 “罗老板,明天是周二,你又可以到我们那里去招工了。”李祖维提醒罗玉东。李是永川就业局的工作人员。罗玉东想找几个拓展员——“最好是,能说得清我们的模式。”现在罗自己一个人在跑江豚鞋城在重庆和四川地区的。 不过,罗玉东不肯叫“加盟商”,他自己创了一个叫做“业主”的词——“我们类似股份制,不收加盟费。装修、房租业主自己出资。我们在每个店投入30万元铺货。货不要业主(预付)一分钱。店里工人工资也是我们出。业主自己卖鞋的话,我们也给工资。最后,业主拿销售额的20%,我们拿销售额的80%.” 罗玉东招商条件的优厚有自己的道理。当年和罗一起外出打工的二姐,在晋江开了外贸鞋厂,外贸生意不好,鞋就拿给弟弟在老家销售了。同时罗玉东在中国两个制鞋重镇——东莞以及晋江浸淫多年,认识了很多三、四线品牌的鞋企老板,可以直接从他们那里进货。 2008年的最后4个月,罗玉东在谈了几十潜在加盟商后,终于找到了8个加盟商——无一例外的是这些鞋店都开在了菜花的尽头。 从打工仔到罗老板 山城二月,嘉陵江畔白玉兰花开。 “要的、要的。”罗玉东已经放弃了他在珠三角、长三角说了17年的、被调侃为依然带着火锅味的普通话,重新操起了地道的重庆方言,只是开车还需要老同学指路才辨得清方向。毕竟重回故乡才五个半月。 罗玉东的打工生涯和中国2亿农民工并无太多差别。17年前到广州找工作,有睡在马路上、三天三夜没能吃上一顿饭的经历;在广东江门鞋厂做裁剪工,有连续加班两天两夜,最后累得在洗手间睡过去的经历。工资1000多元一个月;在福建晋江一家刚创业的鞋模厂当司机,只有一台车,又要跑业务,又要买东西,又要送货……有时干到晚上两三点,早晨五六点又起。工资2000多元一个月,过年的时候,再拿一个一两千元的红包。 不过到2005年,罗玉东终于积攒了五六万元,在晋江开了一家给鞋模厂做配套的洗铣厂。此后,又先后独资或者与人合伙开了同样是给鞋模厂做配套的人造木厂、镀镍厂、咬花厂、CNC加工厂。工厂最多的二十来个人,最少的三四个人。5家工厂加起来一年的营业收入也不过百万元。相对于规模而言,实在微不足道,但对一个打工仔而言,够生活了。 人初定,风波又起。2008年刚开始的时候,罗玉东就感觉账不好收,“不好做,后面越来越累。我们和那些大工厂接触很多,他们的账难收,我们的账就更难收。我们给他们做五万(的活),他们只给五千,还要自己贴腰包去做……”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