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店的力量 在成功打造品牌的奢侈形象之前,钱金波打算先玩一场“终端奢侈”。 2008年伊始,红蜻蜓5家GT(集成)概念店同时在杭州开业,这标志着红蜻蜓GT(集成)店这一全新的业态在全国范围内全面启动。 在更多业内人士看来,这不单单是从传统“专卖店”到“集成店”的一次销售方式上的跨越,更是钱金波打造品牌的新武器。但是,这样的销售模式似乎也暗藏玄机:集成店的概念来源于欧洲奢侈品牌,它的销售模式依附于强大的品牌影响力,那么红蜻蜓是否具备这样的实力,去挑战这种经营模式呢? 钱金波没有直接给出答案。 “中国的新兴中产阶级追求奢侈品消费,但每天出入恒隆广场的人,有几个真正消费得起?我把红蜻蜓十几条商业街上的专卖店改成集成店,仍然是卖以前的产品,只是在空间的利用和整体风格上作以调整,把鞋子、、饰品结合起来,极好地突出品牌整体的时尚性。” 当然,对生意人来说,除了输出品牌价值观,更直接地刺激红蜻蜓GT(集成)店不断扩大的,还是消费者单票购物金额的极大增长。“举一个很现实的例子,当顾客来到店里,在买鞋子的时候,可以搭配一个皮包,再选一条皮带……原来每平方米每个月的销售额是1万元,现在是1万3千元。这就是集成店的力量。” 10分的文化比90分的质量更难做 钱金波总是说,他拥有的奢华是思想上的奢华。投资3000万的鞋文化博物馆,就是个很好的例证。 从组织出版《中国鞋履文化词典》,到发行中国鞋文化个性邮票,再到建造中国第一家鞋文化博物馆,钱金波在鞋文化上的投入,的确可以用“奢侈”来形容。 于是,就有人猜测,他之所以如此慷慨,是源自意大利著名的皮鞋设计师Marlogce当年的一句刻薄话。 据说1996年的时候,钱金波曾拿着自己生产的皮鞋找这位行内首屈一指的设计师进行鉴定,Marlogce却说:“我对你的皮鞋的质量、款式很满意,但我只能给你打90分,那10分是文化附加值,你没有。” 如今,十几年过去了,鞋文化博物馆中的藏品越来越丰富;Marlogce口中那10分的差距呢?补上了么? “那可不是靠一家博物馆就能补上的。”钱金波大笑,“在我创业的时候,温州的其他鞋企已经相当成熟了。从那时起我就告诫自己,一定要做出些与众不同的东西来。”时间久了,钱金波发现,尽管温州的鞋厂数不胜数,产品设计和质量也没得说,但品牌文化内涵的缺失,始终让整个行业显得十分脆弱——红蜻蜓必须补上这一课。 “做这个博物馆的作用,不是为了补上那10分,而是用来让品牌内涵更丰满,行业厚度更饱满。” 现在,每当红蜻蜓新员工,的必修课就是带他们参观这个博物馆。在这里,不但能够让那些对温州企业心存疑虑的人们看到中国鞋履的魅力,更是在输出红蜻蜓的一种价值观,以及红蜻蜓掌门钱金波的良苦用心。 “了解一个人,不能从他创业的时候开始,而是要从童年开始,这个博物馆记录着我从儿时开始的红蜻蜓情结。有人说博物馆投入太大,但它其实也是一个低成本的对外沟通窗口。让那些希望了解我,希望了解红蜻蜓的人看到,我们是以怎样的态度来做鞋子的。” “上得去,下得来”是一种企业家境界 在我们采访钱金波的那段时间里,老板们饭局上必谈的话题之一,就是涌金集团董事长魏东的自杀身亡。每当有这样的事情发生,就好像是一记响锤砸在这些老总的心头,也只有这种时候,似乎才有人能看到企业家光鲜背后的恐惧与无奈。 “企业家真不是人做的。”尽管讲着这样的话,但钱金波的表情依然平静,没有任何的不安。 “我看到有人把几年来企业家的意外死亡列了个表,有自杀的,有被杀的,有的是经济问题,有的是精神问题。我只能说,人在江湖,身不由己。”钱金波说,“这就好像喝酒,明明不能喝,可是朋友一劝,还是忍不住喝了。企业家的责任很大,当你忽然意识到自己所做的事情收不住了,无法交代了,真正的恐惧就来了。” 很少人知道,三年前,钱金波也在人生的十字路口迷茫过。那时,他的产业构成要比现在丰富得多,从地产到金融,所有赚钱的行业,无他不投。 2005年,就在地产、证券行业的热浪迭起之时,钱金波开始用心感受“舍得”的意义。终于发现,一块地,一个项目,赚多少钱,都不及他对红蜻蜓的用情之深。 “我是带着儿时的情结做红蜻蜓的。我想,在我的有生之年,凭我的能力,能够把红蜻蜓做成一个出色的品牌,这就够了。”钱金波决心将他的产业全部“归零”,全心投入红蜻蜓。 钱金波说,他很欣赏王石,因为王石用登山创造出一种企业家的哲学:上得去,还要下得来——而这恰恰是中国的企业家最难做到的事情,“这就取决于一个人思想的深度和广度了。我所能做的,就是在我还收的住的时候,反省自己。”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