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读:危机公关很考验企业管理者的应变和应对能力,第一时间的反应、后续的问题处理手法,都可能影响企业的品牌形象。
危机公关
应对得当,不只化险为夷,还能借势营销;
应对不当,赔了夫人又折兵。
朋友圈,是企业进行舆情应对的重要配合工具之一,原因如下。
先看一个成功案例
2016年2月3日上午7时24分,一篇名为《曝黄太吉融资失败濒临倒闭》的文章在朋友圈迅速传播,引发广泛关注。
赫畅和他的黄太吉如何应对这场突如其来的舆论危机?
1文章发出后,赫畅在看到后的第一时间将其转至自己朋友圈,加上了评论文字。这个评论带有情绪化字眼,在“和解”后被其删除。
2文章发布约2小时后,发布方删除此文,表示文内所言“不严谨”、“向赫畅道歉”。
3随后,黄太吉官方微信号发布措辞慎重、正式的声明文章,将应对转化为公司行为。
4同日内,赫畅继续在其朋友圈发布了N条信息,让“外人”随时了解事件进展。
5当日17点27分,黄太吉外卖官方微信号再次发布文章——《感谢那些盼着我们失败的人》,理性之后打出情怀牌收尾。
10个小时,舆论发生巨大反转,黄太吉借力打力让自己占领了舆论“高地”。
罗辑思维罗振宇转发黄太吉文章表明立场。
“朋友圈公关”两个主要好处
进可攻退可守,是公关渠道的有效延展
一个公司可以有很多公关渠道,老板朋友圈的优势是它的“模棱两可”性:表现好,可以被认为是公司行为,代表公司声音,与官方公关可以形成良性呼应;表现不得体,可以被归为老板个体行为,公司还有一定的回旋余地。
精准直达见效快,便于寻找“盟友”
这个其实归功于微信产品属性,老板朋友圈基本都有一些媒体朋友,发布的声音可以被这些人快速关注到,迅速实现新闻转化。
老板朋友圈受众人群更精准。
老板微信里的业内朋友,则很可能在第一时间成为信息发布者的舆论盟友,这种舆论同盟是舆论反转的助力之一。
“朋友圈公关”四个主要法则
朋友圈可作为回应问题的第一落点
微信朋友圈和微博在及时性上都有较大优势,但微信在争取舆论同盟者方面更具功能优势,因为信息接收者的身份一定程度决定着信息的价值,也就是信息的有效性。
你一定要掌握的微信朋友圈“营销术”
朋友圈的人和你的相关度肯定高于微博,他们更愿意听你说,听完了愿意帮你传播。他们对于你是更有价值的信息接收方。
与微博相比,微信更偏向于熟人社交。
所以,将微信朋友圈作为回应问题的第一落点,效果会优于微博,当你想更广泛地争取“不相关”人的支持的时候,可以再去微博加强效果。
对于在“第一落点”如何进行回应,其实有技巧,这里先不展开讨论了,请因人因事制宜。
非应对问题的“终点”,其他“官方”渠道别忽视
朋友圈可以作为回应舆论的“起点”,但绝非“终点”,老板朋友圈的账号从某种程度上来讲,依旧一定程度地代表个体,企业官方渠道的信息应对是万万不能少的。
用截图辅助,将其作为即时发布进程的主阵地
有些舆情事件中,需要当事人通过及时发布事件动态进行舆情应对,这时候朋友圈的效果就要优于官方渠道。
如果再辅以截图,可能会跟生动形象,但是“晒截图”这种手段,一定要把握度,否则容易失去“厚道”,让舆论双方少了回旋余地。
事实牌、情怀牌,都要在这里“打”
现今的危机公关,已经不能只走摆事实、讲道理的理性派路线,必须辅以情怀牌穿插,但穿插位置需要视情况而定,不能一概定论。
情怀牌通常在哪里打会取得良好效果?答案可能是朋友圈,因为在这里你是老板、是朋友们的朋友,不只是企业法人。
“朋友圈公关”两个禁忌
避免过度情绪化,别啥图都往外晒
今日留一线,日后好相见。晒图能一定程度帮助你扳正舆论,但也别不挑拣地一股脑往外晒。社会上没有永远的敌人,风度总还是要有一些的。
不是唯一化解问题途径,要“私转公”
危机公关,不利用朋友圈不行,全指着朋友圈万万不行,公司官方渠道的应对一定要有,那个更具法律效力、更受法律保护。
(责任编辑:最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