哈佛、沃顿、剑桥、牛津和中欧五大商学院校友在沪共话心得,虽然很多人包括一些商学院的教授都在重复着同样的观点:MBA教育培养的是“管家型”而非“当家型”人才,但这依然挡不住众多MBA创业的激情。4月23日下午,来自哈佛商学院、沃顿商学院、剑桥商学院、牛津商学院和中欧国际工商学院五所院校的近百名EMBA/MBA校友共聚上海新天地,参加中欧校友创业者俱乐部举办的“2005创业联谊会”.这些EMBA/MBA们虽然那有着不同的人生经历,却有着同样的创业渴望。 文武,中欧EMBA,自1992年起先后三次创业,经历过辉煌,也遭遇过失败,至今创业激情不改。林真,沃顿商学院2003级MBA,在德国、印度生活多年,1997年移居上海,2001年创立太席联合数码有限公司。在中欧创业者俱乐部理事、立特(中国)整合营销传播机构总经理洪军的主持下,他们一中一西,一土一洋,碰撞出激情的创业火花。 好奇心、傻气与人脉 洪军:许多人都有创业梦,但有的人成功,有的人失败。你们认为什么样的MBA适合创业?或者说创业者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林真:“创业成功者很少是有MBA背景的。”一进校时,教授就这样提醒我们。很多人就是因为书读得太多,把事情想得太复杂,希望面面俱到,反而不敢去行动。而创业者首先就要敢于面对困难,具有极强的好奇心,尤其对创业过程中的各种不确定性保持好奇心,这是创业的动力。 第二,创业者要有一点傻气。即使还没看清楚方向也敢于去行动,不管面对什么样的问题,都愿意相信自己会成功。 第三,要讲究诚信。其实,创业者什么都没有,有的只是自己这个人,有了诚信才能吸引员工,吸引者。 文武:我认为创业者必须先要有成熟的心态。做老板就要把利润放在第一位,把尊严放在第二位。要面对现实,不能以知识分子的心态来做事,更不能不愿看别人的脸色行事。 第二要有人脉。现在MBA创业不可能再像国内最初创业的那批人一样从最底层做起。进入一个行业,就要有好的起点,否则很难挖到第一桶金。 第三所做的事要在自己熟悉的领域内,这样才能抢得先机。 书本与现实的差距 洪军:创业后,要由企业领导者带领员工共同成长,这是我们在商学院上课时听到的内容。但书本上的知识和现实有很多差距,在运用这些知识时,总有一些问号在我们的脑子里打转:书本上的东西到底要不要用?管不管用? 有人曾经讲,我们在书上学过很多激励的方法,但实际工作中仍无所适从。比如企业有一些非常优秀的员工,但有时这些核心员工也是问题员工,不守纪律、要求多多。作为管理者,应该怎样处理这样的事情? 林真:这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我们需要先来看这个问题员工所造成的问题是什么。有时候,这个员工的工作可以独立完成,所以问题不会太大。 但如果他造成太多负面影响,就应请他离开,否则拖得越久,伤害也就越大。 在企业中,管理者扮演的是牧羊人的角色,既要激励也要鞭策。对问题员工而言,责备、管教的地方需要多一些,这样他或她的潜力才会爆发出来,这与我们课堂上所强调的激励思路有所不同。 文武:我认为在创业初期,不可能太多地强调激励机制。好的办法是将那些任劳任怨的员工树立为榜样,给他们更多的发展机会,这样一来,其他的员工就很难提出非分要求。而且我主张大家的底薪低一点,奖金高一些,对核心员工私下再多给一些。即使纸包不住火,但等别的员工知道的时候,公司已经做大了。 在商学院的课程中,大家总是强调先要制定好所有的规章制度,希望一步到位,但在操作层面上讲,这是不现实的,我们必须一步步来。 善用新人、旧资源 洪军:第一次创业是完成的原始积累,它能做成什么样子,有时候和我们的力量、智慧关系不大,而是与我们有没有清晰地考虑好未来,采用好的创业模式大有关系。第二次创业时,往往会发现很好的机会,但也会面临一些意想不到的挑战,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进行二次创业呢? 林真:2002年底,我开始了第二次创业。我发现,二次创业非常困难,因为最大的问题是害怕失去自己以前的积累。我认为这时首先要对自己以前所有的资源详加梳理,深入发掘;而且一定要引入外来伙伴,因为依靠原来的团队创新已经很困难,学习过程又很缓慢,一不留神就会回到原来的老路上,因此要找不一样的人加盟,用不一样的角度来思考问题、做事。我也是这么做的,结果发现非常有效。 文武:我认为这时要不断研究市场上的互补性,看到自己的优势,并把它尽可能发挥出来。 比如我们一直在有色金属的物流领域里发展,就可以利用既有优势,进入期货市场,实现跨市套利。总而言之,就是把以前的资源稳定住,同时整合新的资源。 互动:仅有热情并不够 学员1:我是中欧2003级EMBA,在一家法国基金公司任董事长。我认为创业需要有理智的热情,创业的前两年可能轰轰烈烈,但此后就要面对残酷的市场淘汰。创业固然需要激情,但是这种火苗能燃多久?仅有激情,无法说服像我们这样的投资者。人的生命有始有终,企业的生命也同样有始有终。作为创业者也要知道何时开始,何时结束。 学员2:我是1996年从中欧毕业的EMBA,叫林公伟。我认为创业时先要找到自己的输赢点,了解自己有多大的承受力。我创业时,就给自己留了很少的现金,并设立了一个底线,决定一旦超过底线就老老实实地回去做职业经理人。 而且创业时,商业模式越简单越好,要运用傻瓜逻辑,通过最简单的行为营造商业模式,也就是说企业的盈利系统要简单,善于把复杂的事情简单化。就如同手机短信一样,运营商搭建好平台,就有许多人来用,运营商只需等着收钱就行了。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