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上有桥,何必再去摸着石头过河 马明哲做大平安的秘诀之一,就是学习模仿世界同行的经验。邓小平同志说:我们在建立市场经济的过程中要非常小心地摸着石头过河。马明哲却说:“为什么我要像一位盲人一样冒着被冲走的危险过河,如果我可以多付一点钱,比如通行费,为什么不走河上的桥呢?”1993年,马明哲访问台湾得知国际通行的经验是:寿险的蛋糕要远比产险大很多。马明哲对此深有同感,于是对西方管理技术很感兴趣,也很有信心。1995年平安就开始着手与国际接轨的工作,并找到了这个高度专业化行业迅速提升自己的诀窍——请外脑,也有人称之为“强势接轨”。 1996年12月,以张子欣为代表的麦肯锡成员走进平安起,到1997年,平安从国际知名保险公司引进了30多名讲师,总精算师斯蒂芬。迈尔曾经是美国林肯金融集团的高级副总裁,原来的首席财务官和总经理汤美娟则是来自安达信最年轻的高级合伙人……前后共有50多位外籍专业人才进入平安的管理层,这个数量占国内整个保险业外籍专家的90%,总部的财务、精算、、培训、投资、营销等主要业务门市部的一把手都由外籍专家担任,而其中有很多曾经仅是平安的高级顾问,现在却全职为平安工作,并享受国际薪酬标准,这对于一家中国内地公司来说,非同寻常。 马明哲为此也付出了昂贵代价。汤美娟在平安任职期间的收入是年薪900万港币加期权,现任总经理张子欣年薪也高达800万港币,这些甚至都高于美国500强企业的顶级管理人员的薪酬。但马明哲认为这些付出是值得的,“他们为平安带来的收益足够平安为他们发500年工资。”对于请外脑,马明哲的著名论断是:“河上有桥,何必再去摸着石头过河?” 最好的防卸就是进攻 马明哲喜欢讲这样一则有关青蛙的故事:如果把一只青蛙放在煮沸的热水中,它会拼命挣扎地跳出;如果把它放入温水再不断加热水温,青蛙可以通过调节自身的体温,逐渐适应。但是到水温高得无法承受时,它已无力跳出。 这个故事给人的启示是,青蛙对突如其来的危机能做出迅速反应,但是由于不能识别缓慢、渐进的危机而死亡,这个规则也同样适用于企业。面对突如其来的经营危机,一个企业可以采取措施予以化解,但是那些平时意识不到的潜在危机却往往是致命的。这就是马明哲常常强调的繁荣危机论。他认为,就企业本身来说,在企业的各个时期都存在着各种危机。由于中国市场经济的发展,中国的保险业也被带动起来,其市场也正逐渐扩大,并被称为是世界上最大的市场。然而中国保险业在技术、经验和人才上与国外企业有一定距离。另外,国内保险业仍缺乏非传统型保险产品。从中国保险业将来的发展来看,在繁荣的背后仍潜在着危机,这种危机就是主要来自保险业的加剧。 这种竞争中的忧患意识,是马明哲在自己生活中每天、每时、每刻都要反复强调的。平安甫一出世,就处在竞争的环境中,挑战当时中国独一无二的中国人民保险公司。从那时开始,他们就用行动实现两句很直白的话:“在竞争中求生存,在创新中求发展。”前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陈慕华在对平安的批示中说:“平安不要做改革的对象,而要做改革的产物。”在2003年11月3日山西平遥召开的平安高级管理干部培训班上,他给自己的部下做的报告的题目竟然是Tomorrow will never come(不要幻想明天)。 对于竞争之道,马明哲崇尚的是“最好的防卸就是进攻”的战略。平安是中国第一家聘请国际会计师、第一家聘请麦肯锡进行管理咨询、第一家聘请国际精算师的保险企业。马明哲把平安保险的奋斗目标,定位在达到“国际一流的综合金融服务集团”的水准上。他们曾经豪言,要把平安建成和美国一样的中国一流的多元化金融服务集团。但是,他们同时也承认要“有所为、有所不为”,不会把战线拉得很长,将集中力量于金融尤其是保险业务上。 保险业圈子里的人都说“马明哲不是人,是神。”一位国内保险公司的董事长称马明哲是其“偶像”,他说:“我最佩服的人是平安的董事长马明哲,我想的事他肯定想到了前面,我没有想到的事他也想到了。他做事总是具有前瞻性。” 前半句话未免言过其实,后半句则让人看到了马明哲作为一个人——一个不平凡的,区别于平常商人的一面。那么,脱去神话“圣衣”的马明哲到底是个怎样的“庐山面目”呢? 从司机到中国首富 只有初中原始学历的马明哲首先是在广东省湛江市八甲水电厂作工人,然后在当时的广东湛江地委工交政治部担任通讯员。马明哲命运的转机,发生在1983年他的一次平常的工作调动中。 1983年夏,马明哲被调动到深圳市蛇口工业区工作,就职于该地的劳动人事处。在那个年代,汽车在中国是少有的专供领导们出行的工具。由于会开车,马明哲就被选中担任当时的蛇口工业区总经理袁庚的专职司机,并兼任蛇口工业区劳动人事处车队的队长。 由于早年丧父,马明哲一直是由守寡的许姓母亲抚养长大的。单亲家庭培养了他忍耐和少言寡语的性格。而作为一个领导的司机而言,这样的性格恰恰是最合适的。不久,马明哲就赢得了袁庚的赏识和信任。在袁庚身边工作了两年之后,由于精明能干他被安排到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那个时候,公司总共也就三五个人,主要负责工业区员工的一些福利性劳保事务,规模很小。转眼到了1988年,袁庚又委派马明哲参与平安保险公司的筹建工作,从而开始了马明哲“发迹”的富豪不归路。 在金融界,马明哲从一个司机,奋斗到中国平安保险(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的董事长,并且在位时间长达10余年之久,这在改革步伐日益加快和风波诡谲的中国金融界中,是十分罕见的现象。而在政界中,马明哲从一介车夫,迅速串红为一颗政治新星,担任了深圳市人大代表,广东省政协常委、全国政协委员,甚至一度在坊间被广泛传为深圳市人民政府副市长的热门人选。那么,一个司机是如何造就中国首富的这一系列奇迹的呢? 初掌平安 1987年9月,时任蛇口社会保险公司副经理的马明哲授命全面负责筹备平安保险公司,那时他的经验也仅限于在蛇口工业区社会保险公司工作过几年。1988年3月,由中国工商银行[4.03 1.00%]和深圳蛇口工业区招商局分别出资51%和49%的平安保险在深圳正式成立。当年的马明哲年仅32岁,风华正茂,作为招商局的股东代表出任平安保险董事总经理,后被任命为副董事长。 平安创立初期的发展,股东方——工行与招商局对其的支持功不可没。比如从平安开业的第一天起,工行就在全系统内宣布,在为企业提供保险代理业务时一律只选平安一家。招商局对平安早期的业务发展帮助虽不如工行,但整个蛇口与招商局有关的保险业务也几乎全部给了平安,主要体现在后勤人事方面,除了调配所需的人才外,招商局凭借当时自己拥有一定深圳市户口额度的便利,为调入平安的人员解决了户口问题。 股权高度集中,加之业务来源需要股东的大力支持,马明哲当时对公司的影响力仍相当有限。更何况,作为招商局派出的董事,马明哲的人事关系挂靠在招商局,一举一动自然颇为掣肘。当时为了能顺利开展工作,颇有远见的马明哲开始设计了的对策是“金蝉脱壳”之计。1989年,平安以成立员工基金为名让员工持有部分股权,与企业“一荣俱荣,一损俱损”。由于国家政策变化的缘故,1992年在以该基金注册职工合股基金公司。顺理成章,马明哲在董事会中的身份有了更合适的名份。他开始作为职工合股基金派出的董事担任平安董事长,从此摆脱了招商局对他本人的人事任免上的控制。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