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纺织”产业的主体行业棉纺织起飞最早。建国后65年间,全国棉纺织业设备规模从1950年的513万锭起步,逐步发展为1980年的1780万锭,2000年的3444万锭,近几年(2010~2014年)的12000万锭。中国棉纺织业现今的工业规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间,世界范围的空前纪录。 当之无愧的“世界工厂” “世界工厂”这顶桂冠,就中国纺织业而言,可以说发现得有点迟。这里,就让数字与事实来证明。 1.工业规模。纺织工业是中国发生、发展最早的传统工业,到20世纪中期已有点基础。但所谓的“基础”,不过是100多家大中型纺织工厂、75万从业人员和500万棉纺锭、13万毛纺锭、6万麻纺锭、9万绪缫丝设备而已。 “大纺织”产业的主体行业棉纺织起飞最早。建国后65年间,全国棉纺织业设备规模从1950年的513万锭起步,逐步发展为1980年的1780万锭,2000年的3444万锭,近几年(2010~2014年)的12000万锭。中国棉纺织业现今的工业规模,是第一次工业革命以来,200多年间,世界范围的空前纪录。 毛、麻、丝的工业规模也发展得很可观。全国毛纺锭总数从1952年的13万锭起步,发展到1980年的60万锭, 1990年的259万锭(此时已仅次于世界第一毛纺织业大国意大利)。上世纪90年代中后期,一度发展到400万锭以上;此时发现世界范围毛纺织业产能过剩,经过宏观调控其后一直控制在300万锭的水平,但仍位居世界最前列。 化纤工业的发展,更是令世人为之侧目。20世纪中期(1955年),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化纤制造业已进入全盛时期。当时的中国,化纤制造业还是“零”。但其后却是一鸣惊人:1970年产量10万吨,1981年突破50万吨,1986年突破100万吨,1998年突破500万吨,实现后来居上。再往后,就是拉开距离了。2012年中国化纤产量3718万吨,在世界总产量中占到62.5%;相当于同年美国化纤产量的9.4倍,西欧产量的14.4倍,日本产量的42倍。紧接着在2013年,又一跃而为4122万吨。 2.主要纺织品产量。建国后65年间,棉型纱产量由1950年的43.7万吨起步,逐步增长为1980年的293万吨,2000年的660万吨,2005年的1451万吨,2010年的2718万吨,2013年的3200万吨。棉型布产量,从1950年的25亿米起步,逐步发展为1980年的165亿米,2000年的277亿米,2005年的484亿米,2010年的800亿米,2013年的883亿米。 呢绒产量,65年间由488万米发展到2013年的5.8亿米。苎麻/亚麻布产量,65年间由500万米发展到2013年的9.1亿米。真丝绸产量,65年间由5200万米发展到2013年的9.4亿米。天然丝产量,65年间由3500吨发展到2013年的14.9万吨。 依托化纤制造业发展起来的长丝制造业,65年间从无到有发展为年产涤纶、锦纶长丝织物420亿米(2013年)。 由手工业转化而来的机织(梭织)服装制造业,由1965年的3.9亿件、1980年的9.45亿件,发展到2000年的116亿件、2013年的139亿件。从“大纺织”产业链一个“小行业”脱颖而出的针织工业,其针织服装产量由1960年的5.4亿件发展到2013年的131.8亿件。 3.纺织纤维加工量。这是最具可比性的纺织工业生产规模综合性指标。这个指标也许更能说明中国纺织总体规模的巨大变化。 建国后65年间,中国纺织业的“纤维加工量”节节上升。从1950年不足50万吨(占全球5%)起步,逐步发展到1980年的349万吨(占全球11.4%),2000年的1360万吨(占全球25%),2010年的4130万吨(占全球52%)。 中国纺织工业2010年“纤维加工总量”4130万吨,全球占比52%,这可不是一件小事。至此,中国纺织业已发展到这样的程度:工业规模半天下。 足以自豪的现代版“衣被天下” 中国古代“汉唐盛世”,曾经出现过“齐鲁衣被天下”的盛况,那是就华夏大地的范围而言。现今的“衣被天下”,是世界范围内,不轻易能达到的纺织业发展水平。 新中国建国后许多年间,国家致力于解决国内市场纺织品供应和人民群众温饱问题,能够用于外贸出口的纺织品货源有限。说来令人难以置信:直到1965年,全国纺织品服装出口额仅为4.8亿美元(其中纺织品2.9亿美元、服装1.9亿美元)。 上世纪80年代中、后期,在取消布票、服装行业归口纺织系统管理,特别是国务院明确提出用好国内、国际“两个资源、两个市场”等一系列新因素推动下,纺织服装出口开始起飞。1988年破纺织品服装出口100亿美元,2000年破500亿美元,2005年破1000亿美元,2007年破1500亿美元,2010年破2000亿美元,2013年又创2920.8亿美元的历史新高。真可谓 “势如破竹”。 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012年为7083.5亿美元;同年中国纺织品服装出口总额2550.6亿美元,在全球占比36%。中国纺织品这一出口总额,相当于同年欧盟(27国)的5倍,并大于“2012年全球纺织品服装出口国(地区)10强”中第2~10位9国的总和(2238亿美元)。 中国纺织工业现今的“世界工厂”地位,在世界工业史上有先例,但极少。最典型的一个先例,是英国纺织业在其“工业革命”后的全盛时期。19世纪末,英国发展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国。20世纪上半叶,英国棉纺织业曾发展到6330万锭、毛纺织业曾发展到516万锭的庞大规模。1910~1913年世界棉织物贸易总额134.5万吨中,英国占了77.5万吨即58%的份额。无疑,正是工业革命的源头英国纺织业,开创了“世界工厂”的先河。但即使是当年何等风光的大英帝国纺织业,也是经过近一个世纪的艰辛历程,才发展为“世界工厂”的。其后,美国的棉纺织业和化纤制造业,意大利的毛纺织业,在其全盛时期也曾出现过类似的局面。但无论是英国纺织业或美国、意大利纺织业,其全盛时期的工业规模和纺织品服装出口规模,都跟当今中国纺织业不能相比。 高层运筹帷幄奠定“世界工厂”形成 百年积贫积弱的中国,直到20世纪中期(1950年)棉纺织工业还只有500万锭,仅及同年美国棉纺织业(2179万锭)的1/4、印度棉纺织业(1022万锭)的1/2;毛纺织工业只有13万锭,仅及同年英国毛纺织工业(516万锭)的2.5%,美国毛纺织工业(303万锭)的4%,日本毛纺织工业(96万锭)的14%;关系重大的化纤制造业,在1950年时的中国还是“零”。这就不难理解新中国建国后65年间,中国纺织业先是奋起直追,接着是全力赶超,到后来竟一变而为“世界工厂”,是何等的来之不易了。 这里,讲几个发人深思的历史情节。 其一,中国纺织工业“大规模建设”首战的中南海决策。1953年3月,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中央领导人,在中南海听取纺织工业部党组关于“一五”时期纺织工业扩大棉纺织能力的建议。 上世纪50年代,要在5年间建设300万锭的棉纺织工业,实非易事。中共中央这一决策,揭开了大规模建设纺织工业的序幕。 其二,周恩来总理的一项特殊安排:由国务院直接召开全国棉花会议,亲自过问其事。 上世纪60年代前期,大跃进的后遗症显现,全国棉花严重减产。而恢复发展棉花生产,又存在粮棉争地、粮棉比价等棘手问题,迟迟难于取得进展。这时,周总理作出了一项很特殊的安排,改由国务院直接召开每年的全国棉花会议,并亲自过问此事。 其三,中国合成纤维制造业从“零”起步。 1957年秋冬,周恩来总理亲自决定:组织一个化工化纤考察团赴日本考察。考察团后来选定日本仓敷公司的维尼纶制造技术。国家计委在1963年批准引进仓敷成套设备、技术,建设年产1万吨的北京维尼纶厂。中国的合成纤维制造业由此起步。这件事在当时甚至成了国际要闻。 其四,李先念的幽默。 1972年年初,钱之光在国家计委支持下,向中央提出了以石油、天然气为起始原料建设大型化纤企业的报告。送国务院业务组后,李先念、华国锋、余秋里当即同意,并联名向周总理报送“引进化纤新技术成套设备4套,争取五六年内全部建成投产,年产合成纤维24万吨”的方案。于是,国家计委就和纺织工业部作出了建设上海(金山)石化总厂、辽阳石油化纤、天津石油化纤、四川维尼纶厂等4个大型化纤厂的安排。总投资概算73亿元,用外汇7.4亿美元;规模之大,技术之先进,在世界范围都是少有的。当时年已72岁的老部长钱之光,从此把全部精力集中到四个“大化纤建设项目”上。 上世纪70年代中期,钱之光又跟分管“大化纤”建设的副部长焦善民商量:把全国化纤产量搞到50万吨后,第二步再搞50万吨;这样,全国人民的穿衣问题就有望得到更好的解决。这个宏伟设想又得到李先念的全力支持。于是,就有了建设特大型化纤企业“仪征化纤厂”和上海石化总厂二期工程的安排。 就这样,在李先念、余秋里、钱之光等老一辈革命家的“顶层设计”下,中国出现了化纤制造业大发展局面。1986年生产百万吨(101.7万吨)达成李先念10年前提出的目标。到1994年,中国化纤工业已发展到年产280万吨。 中国工业发展成为“世界工厂”,当然非一日之功,而是多种因素、历史条件共同作用的结果。特别是拥有世界最大的国内市场。解决一个人口大国的民众衣被供应问题,本来是个大难题,反过来又成了纺织业发展的前提。 新中国建国后65年间,在纺织工业大发展的进程中,有若干最为关键、最为成功的发展战略:纺织系统自己发展纺织机械制造业,立足自力更生解决新厂建设和生产技术现代化不可或缺的技术装备问题;纺织系统与化工部门联手发展化纤制造业,解决纺织工业大发展不可或缺的纺织原料资源问题;抓住经济全球化的历史性机遇,用好国内国际“两个(原料)资源、两个市场”实行“国际大循环”;加快发展服装业等深加工行业,拓展纺织产业领域,增加纺织生产附加值。前两项大战略的定案和具体部署,是在毛主席、周总理和刘少奇、朱德、陈云、邓小平、李先念等中共领导人直接过问下实现的。后两项大战略的提出和具体部署,也是出自中共中央、国务院高瞻远瞩的“顶层设计”。 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成为“世界工厂”,是社会主义的胜利。它已在一个重要方面,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物质生产基础。在经济全球化的当代世界,并正在多个方面惠及世界人民和世界经济。作为一个毕生从事纺织工业的“纺织人”,我为中国纺织工业发展成为“世界工厂”而自豪。 (责任编辑:最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