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色清关”背后的灰色贸易之路
时间:2014-05-29 20:07来源: 作者: 点击:
次
莫斯科时间3月12日至16日,全副武装的俄罗斯税务警察先后查扣了114个集装箱的中国鞋类产品,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一个纠缠了中俄贸易近十年之久的老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
莫斯科时间3月12日至16日,全副武装的俄罗斯税务警察先后查扣了114个集装箱的中国鞋类产品,价值超过1亿元人民币。一个纠缠了中俄贸易近十年之久的老问题再度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这就是“灰色清关”。
所谓“灰色清关”,是指俄罗斯一些所谓“清关公司”,帮助进口商品以低于法定水平的税率进入俄罗斯市场。主要方式为“包机包税”和“包车包税”。
从2004年1月1日起,俄罗斯开始施行新的《海关法典》,要求海关加大通关程序的透明度,简化通关手续,并对“灰色清关”行为进行打击。
3月18日,从俄罗斯方面传来消息,俄方本次行动态度非常强硬,“根本没有商量余地”。从过去的经验看,靠“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市场的中国商品一旦遭查扣,基本没有希望归还。
温州市对外贸易经济合作局给记者提供了这样一组数据:2004年温州市对俄罗斯出口金额为3.06亿美元,比2003年增长了62.85%;其中鞋类出口达到2.12亿美元。
一个令人担忧的情况是,这么大数额的对俄出口几乎都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
对于“青睐”这种方式的原因,记者调查下来主要有几个方面:
首先是税负问题,俄罗斯对于中国商品要征三道关税:按照数量、按照重量、按照金额。这样算下来,温州的鞋类产品进入俄罗斯需要交纳的关税超过50%。而如果委托俄方的清关公司,则每个集装箱最高不会超过3.6万美元,最低时甚至只有1.6万美元,如此算来,“灰色清关”的税负只有16.5%至37.
1%。
第二个原因则是由于俄方正规的清关手续效率极低,往往需要长达半年。温州市鞋革协会常务副理事长兼秘书长朱峰对记者说:“鞋类商品季节性很强,按照他们的清关速度,凉鞋要到冬天才能进入市场,暖鞋则要到夏天才能卖!”
有人士则指出,俄方的“清关公司”多数都有海关要害部门的人员在背后插手。其实清关公司与海关之间唱的是一出双簧。
在“灰色清关”的阴影下,中国商品虽然实现了正大光明地出口,却不能在俄罗斯实现正大光明的进口。
一位业内人士告诉记者,据对俄罗斯某海关的调查,1999年至2001年通过该海关从中国进口了2801吨圆珠笔、3648吨笔记本、窗户用铰链3277吨、瓷砖4172吨、绢花花篮4000吨、线头2209吨,有一个机场海关则显示从中国进口了5618吨橡皮球,另外还出现了西红柿等农副产品。
“这些东西中很多都是进行‘灰色清关’时温州鞋子的‘替代品’,这样关税就会明显降低。”这位人士说,“问题在于,这样就导致温州的鞋类产品在俄罗斯没有合法的‘身份’,对方一查一个准!”
从2003年开始,中俄两国成立双边贸易的协调小组,其中中方的首席代表是副总理吴仪。这个协调小组的一项使命就是打击非法清关机构,解决历史上遗留的“灰色清关”问题。
2004年9月15日,国务院办公厅转发了商务部等十部委《关于进一步规范对外贸易秩序若干意见的通知》,要求加强对灰色清关的打击力度。
由此看来,此次俄罗斯税警查扣中国鞋类商品事件,仿佛正是俄方加强贸易秩序整饬的举措。
当然,也有人士指出,此事的起因也有可能是俄罗斯不同政府部门或者利益集团之间争权夺利,而通过灰色清关进入俄罗斯的中国鞋类商品从进入俄罗斯那一刻开始就是“砧板上的鱼肉”。
从另一个角度讲,俄罗斯市场对于中国商人尤其是温州鞋商来说,已经成为一个舍不得放弃却又风险极高的市场,以至于有人说到俄罗斯做生意就像赌博。
“我们也希望正大光明地做生意,这样我们的合法财产就能够得到保护!”3月21日上午,温州纳斯特鞋业有限公司董事长蔡仁胜接受中国经济时报记者采访时显得非常无奈。
“解铃还须系铃人!当然,我们的企业在出口时一定要加强自律,遵纪守法!”温州市外经贸局副局长陈玉平的观点或许正是中国在本次事件中的态度。
(责任编辑:最模板) |
------分隔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