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警湄洲边防派出所警官卓国华,兼任福建省莆田市湄洲镇汕尾村的“村官”:村综治副书记。这个村在近海种养海带上千亩,全村百姓都以此为生。笔者日前采访时发现,卓国华每一回来到村里,总是几条长凳一壶茶,和村民们围坐在一起,聊的话题不是引进海带种养新技术,就是拓宽海带销售渠道。
谈起此事,卓国华笑着说:“做群众工作就是要到哪座山唱哪儿的歌,你说的想的和群众不合拍,谁会买你的账啊!”
卓国华的这个心得,是通过他亲身遭遇的尴尬得来的。2009年刚当上“村官”那阵儿,有一次他来到海边走访,见养殖户都在海边忙活夹苗,就把大家召集起来,又是通报治安状况又是传达上级要求。大伙儿听着听着都坐不住了,有人上前顶了一句:“现在大家忙得很,等有空你还是说说海带吧……”几句话戗得卓国华下不来台。
从此,卓国华多长了个心眼,除了学会选择时机说话外,还琢磨起了村民养殖海带的事。去年夏天,汕尾村海带丰收后,他帮助村民在网上注册了一家名叫“汕尾海带”的网店,采取网上竞标的方式,与外地一个客商达成了12吨的供货协议,每公斤比进村收购还多卖0.6元钱。没想到中间生变,客商在交货前玩“消失”,最终导致这批海带没卖上好价钱。
尽管村民们都因为卓国华平时办事公道,对这件事没多说什么,但好心却没办成好事,还是让卓国华懊恼不已。不过,他并没有灰心。在一些村民朋友的支持下,他熟练掌握了客商身份甄别、供销协议达成、物流交接等各个环节的情况。今年4月,养殖户刘招弟第一个吃螃蟹,想不到上网招商半小时就成交了2吨海带,每公斤比市场价高出0.5元钱。网上卖海带,有客商可供选择,自主权也有了保障。许多养殖户看到了好处,一时网上叫卖风生水起。截至目前,湄洲镇汕尾村有30多家养殖户开了网上门店。
有了自荐当“中介”销售海带的这段经历,卓国华又瞄上了商标“代理”的角色。他发现村里海带品质好却卖不上好价钱,说到底还是品牌知名度不高。卓国华同汕尾村村民商量,想出了注册“汕尾海带”商标的主意,经过他多方奔走,市商标局批准了注册申请。这也意味着,汕尾村的养殖户有了独立的自主品牌,增加了产品的竞争力。
在村里采访,村民们都说:“卓警官不仅给我们带来了和谐,还给我们带来了实惠,真是我们群众的贴心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