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颗奔跑在澳大利东南海岸线上的心。一个80后的5年打拼,不仅换来了财富与梦想,也唤醒了一个人的勇敢和毅力。 当绝大多数80后还在百转千回地寻找人生的目标和方向时,钱江已经“斩获”了2个头衔——天澳国际有限责任公司执行董事;澳大利亚浙江国际商会副会长。 作为一名浙江工商大学法律系的毕业生,钱江并不是毕业即就业,而是前往悉尼大学攻读物流专业,继而辗转新南威尔士大学研究风险管理学。在钱江的学生生涯最后阶段,分身乏术的他为了累积将来做生意的启动资金和经验,不得不将毕业的时间延后了两年。 开过童装店炒过房钱江,浙江嘉兴人。高中时代已开始理财,用压岁钱炒股小赚了一笔的钱江至今仍记得那支股票——马钢股份。自那以后,家境宽裕的钱江突然对赚钱产生了强烈的兴趣,“赚钱不是目的,重要的是过程以及结果为我带来的成就感。” 在澳大利亚读书时,钱江在车行里卖外卖、擦车、卖车,还在童装店里当过促销员,只要能赚钱,钱江无所不用。随后,由于童装市场逐渐走俏,钱江和朋友便萌生了自己开童装店的想法。在过去打工的童装店老板的支持下,钱江实现了赊销童装的计划。 2005年,钱江和搭档在悉尼北边的中央海岸开出了第一家童装店,每周的租金是1000澳元。“其实压力很大,但是因为年轻,觉得无所畏惧,所以干劲十足。我们经常开着5吨载重的卡车去拉货。”童装店扩张得很快,一年之后钱江已经在澳大利亚开出了六家童装店。 然而,时刻具有危机感的钱江认为,“诸如童装、珠宝饰品等商品,主要的进货渠道还是在中国浙江义乌等地,实际上我并没有找到自己的核心竞争力,迟早会死在与实力更强的同行的价格战之中。” 2006年底,钱江果断地把所有货品进行了清仓处理,回到校园认真上课、写论文,必须完成学业。而这期间,停不下来的钱江又跟风“炒”起了房子。 2005年,钱江和女友一起买了个房子,一周要偿还银行贷款400澳元左右。他们灵机一动,将房子隔成了6间然后租了出去,一周一间房收100澳币,典型的以房养房。到2007年,他把房子卖了,净赚了20%。 “虽然这种炒房的方式很原始,但也让我意识到,在澳大利亚房地产还是可以尝试着的。” 2006年,钱江购买了一套破旧的别墅,在旧址上推倒重起,盖两个联排别墅再出售。初次尝试,效果甚佳。后来他又在悉尼北区看中了一个项目,可以做多套公寓楼。然而好景不长,随着2008年大环境的改变,全球经济的下滑,经测算后,钱江发现利润并不高,最后将整个项目打包出售了。 寻找可以产生澳元的“实体” “做房子是一个不断输血的过程,一旦资金链或者某个小方面出现问题,对于像我这样身处海外的投资者来说,所要消耗的时间成本是相当惊人的。所以最好能拥有自己的实体产业,才能不停地造血。”钱江意识到,必须要找到一个可以把澳元造出来的“造血机器”。 于是,他暂时放弃了房地产,开始将目光转移回澳大利亚本身的资源上来,比如,铁矿、煤矿。然而这些项目的启动,需要巨大的资金支持,虽然在投资方面钱江的想法甚多,但经过前两次的初试牛刀,他知道必须先把实体搞起来,“只有自己手里掌握大量资金,才有足够的底气去承担一切投资风险。” 就在这个寻找资金的过程中,钱江无意中看到了一档电视节目,讲的是美国“废纸大王”张茵的故事,她了解到中国造纸厂对原料的需求,又抓住了美国废纸刚刚开始大量进入中国的良机而成就了大事业,最终问鼎中国首富。 看完节目,钱江马上到上搜索,看澳大利亚是否有华人在做这一行。“有是有,但很少,而且规模都非常小。”钱江介绍,在国内,居民卖废纸废品,可以从收购者手中拿钱。而在澳大利亚,居民们扔垃圾是得付费的,每个季度的开支在150元澳币左右。“如果我们主动去‘捡’垃圾,居民们不用花钱就把垃圾处理掉了,可以说是一件双赢的事。当然,我是指能回收的垃圾,比如纸张、塑料。” 钱江说干就干,很快就物色了一家小型的塑料厂,做起了垃圾回收的买卖。“简单说,就是将澳大利亚可回收的废料回收后,处理为有价值的资源,然后将这些塑料和硬纸板出口到中国或者其他国家。而这些废料在中国得到回收处理后,则用于制造纸张、汽车零件、建筑材料等。” “在澳大利亚,要做垃圾回收的起点不低,尤其是成为进口废料的供货商,并不是谁都能做的。”出口到中国的废料需经过层层把关,供货商必须通过AQSIQ(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的认证,同时拥有CCIC(中国商品检验公司)颁发的中国进口有价值废料证,国内厂家必须要有进口证和环保证等。 做一个“深入一线”的老板 今年3月份,钱江收购了一家小型打包厂,公司的场地和规模开始扩大。“每20吨左右可回收料,可以打包装成一个集装箱起运。” 钱江坦言,目前公司刚起步,还处于赔钱阶段。“在澳大利亚劳动力很贵,比如一个卡车司机,一小时收费就是30澳元,如果请专人一年得付出四五万澳元,这还算少的,蓝领工资比白领还高。”为了节省开支,钱江和另一个拍档几乎成了全能“选手”,哪儿缺人就顶哪儿。 在参加悉尼华人的中秋晚宴时,钱江穿了一身笔挺的西服。“别看我衬衫西服,其实前一晚我还穿着工人装,在垃圾场里干活呢。”垃圾场里什么味道都有,塑料有很多种,切割过程中也有各种气味产生。每天结束完一天的工作后,他只有先将身上的衣服换掉,才走进家门,“免得让臭烘烘的味道影响到家人”。 一些国内的朋友听说钱江在澳大利亚做垃圾生意,且作为老板还每每深入第一线,简直难以想象。毕竟,这样一个男孩子,在澳大利亚,上的是最好的大学,读的是最好的专业,且拥有最好的家境,为什么要去捡垃圾? “有时候我也在想,如果自己还在国内,会做些什么?但不管从事什么工作,我肯定会从辛苦的工作做起。”当记者请钱江为国内的青年一代和一些想来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