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机时期的女性领导力 危机无关性别。但这30位优秀商界女性所共同具有的乐观心态、抗压能力、吃苦精神、稳健风格,却的确是引领商业走向复苏的人类必需 如果是由女性主导的,这轮经济危机是否就不会发生? 在采访中,我们一次又一次提出这个异想天开的问题:但不论女企业主、女投资家,还是女媒体人、女社会学家,她们都没有给出肯定的答复。 倒是人士王冉在博客上开玩笑说,危机当前,“上至总统选举、华尔街风暴的前因后果,下至金屋藏娇时的慷慨程度,都能用性别差异来解释”。这中间的差异就像那本畅销书写的,“男人来自火星,女人来自金星”。 还记得1920年著名的“裙边理论”(女人裙子越短,经济越繁荣;裙子越长,经济越萧条)吗?将近一个世纪过去了,女性在危机时刻所扮演的角色已经发生了微妙和戏剧性的变化。最起码,在《家》推出的这份商界木兰榜单中,女性不再是被动的消费者形象——相反,她们都是卓越的领导者、勇敢的担当者。 让我们来看一看她们在过去一年的命运:执掌的俏江南在2008年底获得3亿元人民币投资,企业估值超过30亿元,但是出于对未来的谨慎考虑,她坚决拒绝了对赌协议。俞渝不止一次拒绝了外资对的收购,但她也不得不面对因扩张带来的管理压力。李亦非在危机来临前两个月跳槽,从MTV转入对冲基金高雷GLG.今日资本总裁徐新有14年的投资经验,亲历过百富勤在1998年亚洲危机中的破产,她在2009年初召集高层会议,最后的结论是:“我们可以再等等,肯定还会有便宜货。”一向有业界“铁娘子”之称的董明珠表现得更加强悍——格力电器2008年实现了50%的利润增幅,她的发言多少有点像是胜利者的风凉话。在回复《中国企业家》的邮件时她说:“就算金融危机不来,该死的企业还是要死的,这跟性别没有关系。” 恰逢2009年是“五四运动”90周年,如果对中国商界女性的地位和命运做一番梳理的话,她们的努力甚至有着超越商业本身的意义。李银河说,“说到男女平等,中国在经济领域做得比政治领域要好。这些女企业家、女领导人是中国历史上从来没有过的一种新女性,这是中国社会的进步。中国妇女地位的提高,主要就体现在她们身上。” 1949年,波伏娃曾经断言,经济力量使妇女抛弃她们“第二性”地位的那一天可能会到来。 经济复苏需要女性精神 几乎所有人都承认,对于经济危机,女性比男性更沉着,也更有策略。 有趣的是,在今年“两会”上,超过100名全国政协委员共同提出一个提案:“倡导女性精神应对经济危机、加大发挥女性社会优势”。这不仅是恭维,更是一种心声。 董明珠正忙于在泰国、等地出差,加大格力的技术研发力度和国际业务。她强调,无论是何性别,只要你带领团队能正确面对“危”,就一定能有办法将其转为“机”,从而在别人的惶惶不可终日中找到突破点,取得更大的发展空间。 但性别差异毕竟抹煞不了,被业界形容为“桃花过处,寸草不生”的董明珠,在危机前反而夸奖起女性的优点来:“都说男性刚强,女性柔弱,刚易折,柔克刚。也确有研究表示,女性更趋向看到事物好的一面,容易保持乐观的心态对待问题,抗压能力也比男性更强,面对困境时女性所表现出的柔韧特质,更具有吃苦精神和耐心。” 李亦非感受到的是庆幸:女性天生就不爱冒,所以有更强的安全感。金融危机大浪淘沙,那些冒险大的男人就都“裸泳”了,比如麦道夫。“即使顶尖人物有女性冲在最前面,她在男人里也是25%,也就是说把前面75%男的都洗刷完了还没轮到这女的呢。” 零点调查的袁岳从男性的角度认为,女性不像男性那样具有侵略性。“华尔街那些男性拿了那么多的补助金和奖金,相反女性的廉耻感比较强。她们解决问题的方式比较柔性,用大家都能接受的方式妥协,在发生利益纷争的时候,不会只顾全自己。男人遇到大的机会永远想着如何获得下一个,女人则会想着如何把这个机会的空间做得更精细。” 即使受危机直接的那些木兰们,她们仍保持良好的心态,对未来满怀信心。 因国内外需求均出现萎缩,玖龙纸业受到售价大幅下调及原材料价格波动等拖累,利润急速下降(2008财年中期业绩净利润为3.23亿港元,同比下跌69.4%),张茵个人财富缩水逾90%,但她说玖龙的基本面很好,对的控制也积极有效。 房地产行业2008年属于重灾区,龙湖地产上市搁浅,并传言大幅裁员。但在2009年福布斯亚洲富豪榜中,吴亚军以52.7亿元成为重庆。另据披露,龙湖地产2008年完成115亿元销售额,2009年第一季度继续保持增长势头:截至3月底销售额为35.3亿元,与上年同期相比,各月均有较大幅度增长。 孙玮因为牵线中投56亿美元投资摩根士丹利而备受瞩目,却也深陷股价大跌的水深火热之中。她对《中国企业家》坦言,“上帝是公平的,一件事情都不是一个绝对的好事或者坏事。中投入股大摩刚开始一片掌声,但是我们一跌,市场上就有骂声、议论和批评。但我是非常有信心的,这件事情对中国对大摩绝对都是双赢。当时我是这么坚信的,现在也是这么坚信,咱们走着瞧!” 危机不仅暴露了“裸泳者”,更擦亮了之前风格稳健、坚持长跑的企业的含金量。比如徐新。她并不是幸灾乐祸,却不无得意。 “市场热的时候,我们被人说太保守,这个也看不上,那个也看不上。金融危机一来,很多投资项目都出状况了,最大的好处就是说,你看,眼光不错吧!福气了吧!”徐新告诉团队,一个好的企业、一个伟大的至少要走两个“冬天”。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