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为重庆大学学生创业者梁成,他大三加入微软俱乐部,他和临时组合的朋友团队激情澎湃的走进入了创业之路,他们总是逃课,他们得了一技术大赛Android应用第一名,他们差点被一个评委“倒爷”坑一把,总之,最终这个创业项目还是黄了。于是他把自己的经历写下来,觉得很遗憾。这个过程中,他们经历了所有创业团队都可能遇到的问题,团队合作、资本、技术、经验等等⋯⋯ 我们后来还了解到,他们团队在得了一等奖奖后,成都市高新区免费给了他们一间很大的办公室,正常年租金要10多万。结果,一年过去到到现在,办公室都未投入使用。他们的经验教训或许可为所有大学生创业者一鉴! 以下为梁成原文: 2011年9月,步入大三的我参与了微软俱乐部,在学长的带领下开始接触项目开发。为了能给以后找工作增加砝码,学长建议我组建团队做个作品参加比赛。 当时的我简直就是个愣头青,什么都不懂,没有任何比赛经验的我都不知道第一步改做什么。唯一会的就召集了我那几个兴趣相投的好朋友组成了我们的团队。经过初步了解,大概明确了以android作为项目开发的平台(因为这几年移动端的开发比赛最多)。在还不知道做什么的情况下,我们团队五人只能埋头在实验室中学习java与android开发的基础知识。 在种默默学习的气氛中我们度过三周,这三周可以说是我大学学习过程中效率最高的三周。而这一晃就到了10月份,离”google中国android开发大赛”投递作品的时间只有半个月不到了。可是我们连做什么都还不知道,为了确定项目方向,团队前后开了好几次讨论会,但都没有很好的点子。 现在想起都觉得滑稽,当时大伙只知道拍脑袋想,好不容易想到一个“有新意”的点子网上一查早就有了很多成熟的应用了,那瞬间由兴奋到失落的感觉气的人叫人脚跺地。 后来在学长的指导下我们学会了到网上做调研,看了上百个国内外比较成熟的应用后得出一个结论:除了游戏以外,所有好的应用都是建立在LBS,社交网络,还有电子商务的基础上。这个结论也成为了我们后面进行项目定位的标杆。方向有了但到底做什么作品有成了问题,但这是已经没时间了。我们需尽快做点东西出来去参加“google中国android比赛”。我们经过讨论之后确定了一个学生味十足的应用——“ibook(一个图书共享和交换的平台)”。 由于参加“google中国android比赛”并不是我们的主要目标,这就当是我们的练手作品。而这个“练手”的过程也证明我们团队是多么的薄弱,团队配合一团乱。我算是第一次切身感受到了团队合作的困难。 埋怨归埋怨,时间是不等人的,一下子就到了十月中旬了,离成都国际软件设计应用大赛”的报名时间只有半个月了,可是我们作品题目都还没着落。我知道大伙都着急,于是我们前后有进行了几次讨论,通过分析几款作品的功能,同时结合了“ibook”的特性后决定做一个拥有区域化特性的电子商务平台,就这样“微淘”的雏形就形成了。 “微淘”实际上是一款基于android手机操作系统的电子商务类软件。它将网店搜索与实体店搜索相结合;其间的“呼应在线”模块填补了电子商务类软件中用户对虚拟商品交易和实时交易的搜索需求的空白;“发布商品” 模块让普通用户也能随时随地得发布自己需要出售的商品;“发布求购”模块能让商家了解到用户的需求信息,并能将满足用户求购条件的商家信息发送给用户,实现商家与用户间的互利互惠;在商品展示中结合人人社区让购物更具娱乐性;同时还提出了语音评论的概念,“说的”评论更具感染力;语音、图文、条码等多元化的商品检索方式充分的发挥了手机的便捷性,用户能更轻松便捷的获得商品信息。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