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想主义与方法论 现任沪江网副总经理的徐华是沪江网的老版主,当时阿诺亲自跑到深圳去找到徐华,劝说已经结婚置业的徐华加入还没有盈利的沪江网。徐华就是这样被阿诺的理想主义打动,带着家人跑到上海的民居中加入了沪江网的创业。在沪江网管理团队内部,像徐华这样的半路加盟者还有很多。 靠着理想主义的感召,2009年搬到张江高科技园区后,沪江网的员工从36人狂飙到500人,而员工平均年龄却只有24岁。 虽然当初决心创业的时候还想不明白商业门路,但阿诺却抓住了这种感性的冲动并一直坚持到现在。事实证明,沪江网团队的这种理想主义,正是打造互联网教育精品的不二法门。 在2005年沪江网开始商业化运营以后,中国的互联网恰好进入了一个由理想向现实转变的时期。包括很多外语学习类网站在内的大量内容类网站都纷纷关门,或者转向游戏与电商。阿诺和自己的团队则选择坚守理想。 虽然高涨的理想主义热情促使沪江网团队在互联网教育可能性本身继续深挖,但沪江网的巨大影响力已经为自身带来了一些附加值。 例如,在目前1亿元规模的年收入中,来自沪江电商平台的收入已经占到了30%多。阿诺认为,这是沪江网做好教育产品之后的顺其自然的结果。例如,2009年进入“大学阶段”之后,沪江网的会员开始迅猛增加。其管理团队考虑到70%的沪友都是女性,这些沪友毕业后会有新的需求。于是,沪江索性将之前只卖图书的 B2C平台向化妆品等商家开放。 虽然来自于B2C的收入可观,但阿诺强调,自己不会改变“初心”,而会坚守两个底线:第一,沪江只做B2C平台;第二,只销售与学习者或学习阶段有关的周边产品:电子琴可以卖,而诸如保健品则坚决排斥在外。 阿诺有意保持距离的还有线下教育。他认为,虽然线下教育能使沪江网的估值大为提高,但这其实是看似很赚钱的偏门。他自己和团队都认为,沪江的目的不在于比同行更赚钱或者取得更高的估值——如果是这样的话,他们早期就会转型电商和网游——而是探索教育缓慢折射到互联网过程中的一条可行道路。 “我们这群人为何要辛苦地折腾这一摊事情?因为我们相信在未来人们学习的主要方式和首选方式,一定是各种线上,而不是各种线下,线下将成为一种非常有意思的补充。”阿诺对《商业价值》说。 眼下,虽然沪江网的收入已经十分可观,但阿诺坚持继续加大对基础设施和研发的投入。因为在他看来,沪江网在互联网教育的探索道路才刚刚开始,如何更好处理海外用户的多媒体接入(这是很复杂的技术工作),如何做到更精准的用户数据分析——这些都是需要沪江团队认真研究和大规模投入的领域。 在 2012年回望,拥有2000万注册用户的沪江网已经成为涵盖8种外语最出色的外语学习类社区——没有“之一”,因为当初的那些外语学习类网站都已经不复存在。即使将视野扩充到所有垂直类互联网站,像沪江网这样能走过10年并成功商业化的也极为罕见,它是中国互联网大浪淘沙10年后所剩不多的“果实”之一。 在沪江网的2000万用户之中,只有10%来自于上海,其余都来自于全国各地,竟然还有10%来自于海外用户。沪江网的影响力已经引起了政府部门的注意,目前,南京市的很多小学生都使用沪江出品的移动端产品“开心词场”帮助学习英语,而上海地铁的某些线路的员工也使用沪江量身定做的产品学习工作外语。沪江网推出的卡通周边成品,竟然每年的收入也有百万元之多。 无论在线上和线下,中国的教育产业模式和可能性都比美国要发杂的多,盘子也要大得多。只不过现在的局面是“理念落后、标准单一、形式枯燥”。这是少数不能照搬美国经验的互联网领域之一。 阿诺对《商业价值》说:“我们就想看看,如果精力全部聚焦在教育这条线上,互联网对教育的改变进程到底能有多快。”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