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沙县小吃发达史(3)

时间:2014-09-09 00:08来源: 作者: 点击:
到1996年,邓世奇和张绍椿这样的沙县人,出去了一万多。 1996年,张绍椿的舅舅黄乐兴跑到厦门,要跟外甥学习开店。黄乐兴是更独特的沙县小吃经营者,
到1996年,邓世奇和张绍椿这样的沙县人,出去了一万多。

1996年,张绍椿的舅舅黄乐兴跑到厦门,要跟外甥学习开店。黄乐兴是更独特的沙县小吃经营者,他本是个公务员。

这一年,政府已经开始看到了沙县小吃的大趋势,下发了一个政策:鼓励各个乡镇至少有一名科级政府任职人员停薪留职,出去做小吃,带动各乡镇农民出去致富。

批准这个政策的人是沙县当时的县委书记刘道崎。他不是沙县人,上任不久,他到乡下调研,听着叮叮当当砸铁的声音,上前去问才知道这是在制作“鸳鸯锅”,沙县小吃的特色工具。一条街下去,声音不绝,生意好得很。也就在这一年,政府也开始筹备成立沙县小吃行业工会。

第一任会长是乐相森。当时,他还兼任着县委办公室主任的职务。

乐相森是土生土长的沙县人,在当地被称为“乐大师”,因为他通晓沙县的角角落落,是一个名副其实的文化人和烹饪大师。66岁的他,声音洪亮,每天看三小时的书,雷打不动。他最近看的一本杂志是《新周刊》,他和我讲,“急中国”、“慢能力”。

乐相森到哪都随手带着一个纸袋子,白底绿字印着“沙县小吃培训指导”。从1997年开始,他接到的县里任务是:每年免费培训一千到一千五百名沙县人学做小吃。1998年3月8日开始到2007年,这个任务全部完成,总共培训了一万六千多人。

每逢县镇赶集的时间,村民代表们都到镇上,乐相森就开始给他们讲。

“想不想赚钱呢?种田不赚钱,想赚钱就去做小吃。”

前面有榜样的吸引,后面有政府助推。在其后的十年里,出去的人成群结队,是名副其实的“小吃大军”。

现任沙县小吃办主任郑兴景说,出去做小吃的,1996年有一万多,1999年两万多,2002年达到三万多。现在已经突破了五万。

“沙县小吃最先到了福州、厦门。2001年在珠三角地区形成规模,2003年在长三角地区形成规模,2007年我们在北京搞了推介会。现在新加波、香港都有。”

昔日“逃标”者的救命稻草,成了个大事业。

·三·

以前的沙县,很破旧,平房,黑瓦、木头墙。

在沙县最繁华的李钢路上,保留着一个年代最久远的建筑——“文昌庙”,解放前是粮仓。除此之外,沙县已经不见老建筑。乐相森对此有意见,“沙县想申请历史名城,也没有依据了。”

的确,沙县有着1600年的历史。它的小吃能够南北通吃,也跟这段历史有关系。

1600年前,唐末,一个叫邓光步的将军带着十几个官兵来到这里,驻扎设县。邓光步是河南信阳固始人。沙县人也因此认为自己祖上是中原人。

后来,邓光步的两个儿子继续往南走,到了如今的闽粤地区,客家人聚集的地方。所以,沙县也被认为是中原邓氏南下入闽的第一站。在沙县,至今有很多客家人,说客家话。不说客家话的人,也承认自己是中原人。整个沙县人也和客家人一样的传统:注重过节,注重礼仪,能吃苦。

沙县小吃也有明显的中原印证。邓世奇和乐相森以师徒相称,他向我挨个介绍沙县的特色小吃:

“北方的馄饨,到了沙县就叫扁肉。原料是一样的,面皮包肉馅。不一样的是,早些时候,沙县人用木槌把肉锤成黏糊糊的肉酱,北方是用刀剁,面皮更薄。工艺不同。”

“芋饺,就是用芋头磨成粉包肉馅,很像北方的饺子,只是,我们这里不产小麦,就用芋头。”

“拌面,就是面条,不一样的是拌料。”

沙县人和北方人一样爱喝酒,能喝酒。和沙县人一起吃饭,好像回到我的老家山东,酒风剽悍。

邓世奇酒桌上最常说的话是,“喝完你再死!不死你就喝!”

沙县人口24万,和周边的县市相比,不算多,但是每年的酒是销售最多的。方圆几十里,大家都知道,沙县是酒城。

“我们也是中原人。”说完,乐相森补了一句,“沙县人鬼头鬼脑。”在沙溪河大坝上,用植被拼写出,“实说实干,敢拼敢上”,这是沙县的精神信条。

有人说,客家人是东方的犹太人。在沙县,有着:“夏茂人是沙县的犹太人”。夏茂是沙县的一个镇,有很多地道的客家人。“崩会”最早出现在夏茂;出去做小吃,最早也在夏茂。

·四·

那一天,沙县高考。街道上顺畅自如,没有交警出来指挥交通。这和我在老家山东县城高考时的情形大不相同。

邓世奇的儿子没上过大学,但儿子找到了一个北京师范大学毕业的老婆。邓世奇说:“小鬼聪明就去读书,不聪明就做小吃喽,我不强迫他考大学。”

这也是当地人对教育的一个观念,有小吃托底,并不需要削尖脑袋挤那根高考的独木桥。

乐相森说,很多沙县出来的大学生也在做小吃。特别在早期,很多老师辞职做小吃了。

邓世奇的儿媳妇学了四年酒店连锁,又回到了沙县,她曾想找到一个“适合沙县小吃的连锁模式”,最后的答案是,“手工生产形不成规模,没有统一标准,很难。”

没法做大,也就没有资金继续投入的问题。三五年积累三四十万,不愁小孩子教育,剩下钱,沙县人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买房。

林丽英在沙县工商局工作,她瞪圆了眼睛说,“沙县的房子了不得的,县城中心的好房子升到八九千一平米了。”去年,林丽英去南昌,问人家房子价格,得知是4000块,心里很是惊讶。回到沙县,她每次和外人聊天,都要感慨一次。

一处名为“西园小区”的住宅被当地人称为“夏茂小区”,因为这里80%以上的房子都被最早出去做小吃的沙县夏茂人买了。这个小区里,2005年的价格是2000多,现在涨到了6000多。隔壁的世纪花园,开盘价7500元一平米。二十公里之外的三明市,房子均价6000元左右。沙县是三明下属的县。和沙县同级别的县,房价在4000元左右。

沙县政府在小吃上并没有获得什么收益,但是在房地产上却是大赚。每年政府财政收入,房地产税收和地皮交易的钱占到了县里财政收入的60%以上。

除了买房,还有买车。

在一家一汽奔腾4s店,老板说,开店之前,他“不怎么会开车”。但是,看中了沙县的汽车市场,赶紧进来了。这家4s店,2010年卖出了400辆一汽奔腾轿车,分布在三明和南平两个市,统计共20多个县级行政区。其中,80多辆是沙县人买的,占到20%。

沙县买车之盛,还改变了当地车牌管理办法。原来,三明市每个县都有自己的车牌首数字,从前年开始,这些数字都打乱了,因为分给沙县的数字牌号不够用了。

“沙县每年100万以上的车,至少卖出10辆。”这是4s店老板的估计。

·五·

一辆白色宝马从我身边飞驰而过,前方是夏茂镇。

夏茂镇曾经是沙县最热闹的镇,人口最多。随着出去做小吃的人越来越多,镇子变得越来越安静。

镇上剩下老人和孩子。作为留守者,他们的日子富裕多了。

张梦萍是个九岁的女孩,我见到她时,她正和小伙伴们围着看一个男孩子打游戏。

他们在镇大街的一个楼房的一层,有四五十平米,一间厕所,一间卧室,横七竖八地摆着十张床,客厅也是厨房,也是孩子写作业的地方。出去做小吃的人们,没时间照料孩子,干脆把孩子留在家,找人专门照顾。

看到生人,孩子们有点害羞,嚷嚷着跑开了。张梦萍是最“不怕羞”的,跑来跑去和我搭话。

她跑到我跟前,仰着头,灿烂地笑。我说,“给你拍个照片吧?”

“好啊,照片会登报纸么?” 3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