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安然渡过一次次生存危机,在一个个关键节点都作出正确的决定,是每个者在创业周期中最常见的挑战。 2001至2004年期间,杨浩涌曾先后任职于数家位于美国的高科技公司,曾在全球最大的网络安全设备公司Juniper Networks的核心开发组任系统专家,有份稳定且不算太累的工作、拿着不菲的薪水……可以想象,如果留在国外发展,杨浩涌未来的生活是非常舒适的,但是,他选择了回国创业。杨浩涌很坦诚地说:“其实刚出国的时候,就打算以后要回来,那时就是想出去看看,长长见识,学些东西,然后回来自己做些事情。” 就是这么简单的初衷,让这个年轻人义无反顾地在2004年的冬天回国,以一股前所未有的热情投身于创业的大潮中,短短一周时间内,搞定公司注册、租办公室、招聘员工等事宜,创业初期和员工一道熬夜编写程序、骑自行车跑遍北京的大学校园、转悠宿舍楼发放传单……于是就有了后来的“赶集网”,这家中国最大、最活跃的本地生活信息门户网站。 大多数技术出身的CEO都不善言谈,但很明显杨浩涌不属于这类,他随和、坦率、不事张扬,回顾这5年多的创业历程,赶集网几度绝处逢生,杨始终是淡淡的口吻,但听者分明能体会到其间的惊心动魄、生死攸关。 借来10万美金 狮子座的我,从小骨子里就有不安分的因子。在天大读本科的时候,我就和几个同学一道,承包了学校的电影院。在中科大读研究生的时候,我还做过的图书代理。1997年,很多人月工资也就千把块钱,而我那时一个月已经能赚一万块了。 到了2004年6月,硅谷有很多人都在创业,受到他们的影响,身在美国的我也跃跃欲试,还找人借了10万美金,但父母一听说我要回来创业,都极力反对,他们很担心:如果事情没有做成还把钱赔光了怎么办?那时候国内的薪水也没有现在这么高,估计我能找到月薪两万左右的工作,那样的话,10万美金也得我还上好几年呢!而且将来就不好再进入这个行业了。但看我愿望很迫切,父母亲给我一个建议:让我先等6个月观察看看,如果真的很想做再回来。 那时我的想法是把全美最大的分类信息网站Craigslist复制到中国来,这个网站类似于无需预先登录的BBS,用户能在上面发帖买卖二手货、交友、租房子、找工作,我就曾用它卖掉了自己的吉他和沙发。这个网站现在每天有超过4000万人登录,可以算是分类信息网站的鼻祖。 这之后的6个月里,我一边申请绿卡,一边拿着书找,先后接触了几家大的VC,他们对我的东西都表示出兴趣,但往往一谈到实际层面,就没音信了。 那年9月份发生了一件事情,更加坚定了我立即回国创业的想法。起因是我将发给了几家VC,其中有一家VC找我去介绍项目,我去了,看到合伙人的旁边坐着另外一个中国人,心里很是不爽,于是很快地介绍完项目就离开了。后来和这家VC因为持股比例和投资等条件没有谈拢,我就约了这个投资人出来吃饭,我对他说,第一,我不希望你抄袭我的点子;第二,如果你真想做的话,我们一起做。但他提出的条件很苛刻,我无法接受。这样一来,我心里就很紧张了,脑海里始终绷着一根弦,想着这个人可能行动比我更快,所以我要抓紧时间,赶在他前面回来,终于下定决心辞职。 我清楚地记得下飞机那天是2004年12月24号,到处洋溢着一派圣诞节的气氛。一周时间内,我火速搞定了公司注册、租办公室、招聘员工等事宜,在清华科技园学苑大厦一间70平方米的房子里开始了创业旅程。 两度绝处逢生 2005年3月20号,赶集网正式上线,到4月份全国分类信息网站有200多家,6月份的时候逼近2000家,搜狐、新浪等门户网站也纷纷加入进来,我顶着巨大的竞争压力,但在员工面前,还要表现出很有信心的样子。我做了一下预算:10万美金折合成人民币约80万,每个月房租和市场成本是3万,10名员工,人均月工资2000元,每个月要支出5万元,这样能坚持16个月,到那时再吸引不来投资游戏就结束了。 好在情况很快出现了转机:当年的六七月份,赶集网已经从同类网站中脱颖而出了,那时几乎所有的网站都在做全国业务,赶集网最开始也做全国业务,后来我想想觉得不对:我刚回国几个月,广东、深圳等城市我都没有去过,怎么去做这些市场?我决定只做北京市场,而且只做三个类别——交友、租房和二手货,聚焦于重点城市和重点业务,这样一来,市场宣传就非常有针对性了。半年以后,这些做法带来的效果已经很明显:虽然赶集网的总访问量在分类信息网站中并非最大,但其北京地区的用户访问量则稳居第一。赶集网提供的分类信息所面对的服务对象与内容超越了门户网站,这也正是为什么在美国,人们都爱上Craigslist,就是因为他们想干某件事时,这个网站的这类信息足够多和有效。 也是碰巧,当时Google正打算进入中国市场,但中国政府还不允许外资公司拥有ICP(互联网内容提供商)牌照,Google因此需要一个中国合作伙伴。经朋友介绍,我和Google的人见了面,聊得很投机,2006年初,双方成立了一家合资公司,运营Google。cn域名,我们每年从这家合资公司的收益中分得一部分,所得资金不仅足够维持网站运营,而且能做更多推广,赶集网终于不用担心生存问题了。 2006年,赶集网进入了上海、广州和深圳三个一线城市。每进入一个新城市,我们都先在这个城市的地方网站上遍撒广告,再跟踪访问量源自什么网站,逐步在半年后收缩为仅在少数效果好的媒体上投广告。这时很多VC主动找上门来,我对投资人说,如果你们再给我们投80万,我就有信心把上海的竞争对手打败。 2008年6月份,我们拿到一笔风险融资,然而,很不幸地,受全球金融危机的影响,VC们开始谨慎了,或者对项目重新评估,很多连股权协议都签了都不投了,那个时候找VC谈项目,他们问的第一句话就是:“你们盈利吗?不盈利就不要谈了。”那几个月其实过得蛮艰苦的,每天睡觉前我都会想:这笔钱越用越少了。我们几位管理层都不拿薪水,还自己往公司垫钱。就这样硬撑了8个月,到2009年4月份,赶集网终于真正开始盈利了。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