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冻 1949年是中国命运的转折点,也是陈光甫人生的分野。抗战胜利后,陈光甫敏感地看到:“所谓资本主义之经济已演变为福利经济。”因此他认为,应该把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定为战后中国经济建设的目标。遗憾的是由于内战爆发,陈光甫的计划根本不可能实现。 后来,迫于国内外压力,蒋介石决定改组政府,吸引社会各界人士参政议政。 这一次。陈光甫也积极参与,他在日记中这样评述:“今天的政府好有一比,所谓三句话不离本行,国民政府正如一家银行,国民党办了二十年没有办好,生意做差了,或是不能兑现,或是怎样,这家银行岌岌可危,于是总经理蒋先生不得不去拉些新股东来,或者比传的更确实些,请几个新董事而总经理不变,希望因为这些新分子而银行可以暂渡难关,依然维持下去。” 但陈光甫很快发现,这一切都是假的。 国民党假民主、真内战的行径,让民族资本家们很快陷入绝望。但陈光甫对国民党执政二十多年的失望,并没有使他认同陌生的共产党。对于打败了国民党的共产党,他的心态极为复杂,顾虑重重。 1949年陈光甫出走香港,不久即在香港成立新的上海商业银行。1951年10月1日,受国内外形势影响,新成立的上海银行的员工们在香港分行门前升起了五星红旗。此事引起了美国驻港总领事馆的注意,导致美国冻结了上海商业银行600万美元的国外资产。 这笔钱,绝不容闪失。这是出走后,陈光甫能掌控的主要资产,是他及其管理团队的养命钱。从这天起,为了这笔钱的解冻,陈光甫踏上了漫长的“上访”之旅。 就在陈光甫四处奔忙时,香港上海银行再遭重创。香港分行贷款额中有很大一笔贷给了星光服装厂,而这个客户并不具备贷款条件。陈光甫提醒立即追回这笔贷款,但相关负责人并没有意识到巨大风险,没有抓紧追要。不久,星光服装厂即将破产的消息就开始流传。1956年1月19日,上海商业银行再次遭遇挤兑风潮。之后6天中,被客户取走的存款达1898万元,此时上海银行的所有准备金只剩下2637万元。 事件发生后,陈光甫从台湾匆匆赶回香港。 一到香港,陈光甫就拜访了汇丰银行的负责人,请求帮助。由于上海商业银行及陈光甫个人商誉良好,汇丰银行做出了许多金融机构无法想象的行动,即:接受上海商业银行被美国冻结的资产作为抵押,提供巨额贷款。1956年2月底,这场挤兑风波宣告结束。上海商业银行虽然免于破产,但总共损失了大约300万美元。 对于这起风波,陈光甫认为,问题的根本还在于管理失误。他说:“从我个人的良心看待整个事件,如果不是因为星光服装厂滥账的原因,即使共产党煽动了整个事件,他们也不可能使银行陷入如此困境。我想说首先犯下错误的是我们自己。” 就在挤兑风波期间,美国前财政部长摩根韬携妻子来到香港。1956年2月4日,摩根韬专程去看望了陈光甫。陈光甫在家中非常热情地款待了这对贵客。席间,他借机请求摩根韬帮忙解决财产解冻事宜。此后,摩根韬一直关心着这件事情。 1956年7月22日,美国财政部答复上海商业银行:接受其解冻资产的申请。 从1949年到1957年,为了上海银行的生存和发展,陈光甫始终坚持进行着他一生中“最难也最值得”的资产解冻工作。虽然困难重重,但他从未想到过放弃。“一直都在打一场战争,一直没有让步,也没有用什么不道德的方法影响其他人,从未卑躬屈膝地向别人行贿或使用什么不正当的策略。”这场特殊的官司,不仅为上海银行赢得了信誉,也赢得了人们对陈光甫本人的尊重。 1957年,获得了解冻的资产后,上海商业银行发展迅速。1965年5月,上海商业储蓄银行总行在台北开业。从此,陈光甫定居台湾。 1976年7月,96岁的陈光甫躺在床榻上,往日那双闪着睿智光芒的眼睛有些黯淡了。他望着天花板,想起阳明山上的樱花、梅花、杜鹃花、山茶花,那里瀑布声声,花红草绿。恍惚中,四下里是一片五色缤纷的光辉,沐照着他,覆盖着他。他不自觉地想起往昔的创业岁月,还有汉口的海关,上海的外滩,镇江的口岸…… 他仿佛看见了望子成龙的父亲,拖着病体迎候在上海码头;望眼欲穿的娇妻,凄风冷雨中独立长江岸边;亲如手足的张嘉璈、李铭、钱新之,风雨同舟的张骞、范旭东、卢作孚、荣氏兄弟,还有博士大使胡适、艺术家程砚秋……他们都或哭或笑着向他走来…… 古人曰:仁义礼智信。陈光甫用自己的一生,践行了这五个字。 台湾著名作家高阳在《陈光甫外传序》中这样写道:“我的传主陈光甫先生,恰好生于光绪七年;在个人的感觉中,实在是一个意义与趣味两俱深长的巧合。这一年的人,颇多杰出之士;但对国家社会贡献之大,个人成就之多,无疑地应推‘光甫先生’。” 5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