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老师喝杯茶 由一所带着浓厚同人创业色彩的培训学校变成一家讲求规范的上市公司,新东方付出了不菲的学费。 2000年开始,新东方学校开始股份制改造,把原来由新东方几位创始人按不同业务分割的权利统一收归上来,原有的利益格局被打破,于是从2000年开始到2004年初,四年的时间里新东方都深陷于这种利益纠纷。在此期间,新东方学校注册成立了新东方教育集团。最终,这次改造导致新东方三驾马车中的两位核心成员徐小平和王强淡出管理层,但依然保留在新东方的股份。随后身兼董事长和总裁的俞敏洪又逐渐把自己的家族成员从新东方撤离,新东方的家族色彩由此褪去。 2004年之前,民办教育的企业性质并不被法律认可,培训学校在性质上属于非营利机构。2004年,《民办教育促进法》与《民办教育促进法实施条例》颁布,开始允许培训学校的投资获得适当回报。在这种背景下,通过德勤的协助,进入新东方,后来又有Capital River Group等三家机构投资,由此奠定了此后新东方上市的基础。 对于俞敏洪来说,新东方上市后的自己并没有发生太大变化,依然用不到20分钟吃饭,还是穿着100多块钱买来的牛仔裤。即使已经有6年多没有给学生上过课,人们也还是称呼他为俞老师。 “老师”的称呼不仅满足了俞敏洪作为知识分子的心理需求,在新东方从融资到上市的过程中,新东方精神的代言者“俞老师”还享受到种种意想不到的好处。 早在2004年之前,就已经有很多国际资本找到新东方,不过俞敏洪当时并无意接受投资,他的解释是“因为当时我们不想上市”。不过也许当时新东方内部的人事纠纷才是导致俞敏洪无暇顾及融资的重要原因。直到2004年,原新东方三驾马车中的王强、徐小平离开新东方管理层位置,新东方总裁胡敏又另立门户成立新航道培训,理顺了内部关系的俞敏洪成为新东方董事长兼总裁。 这时,中国区的负责人陈晓红找到了俞敏洪。这位北大历史系毕业,后来又到美国学习金融,并进入美国金融界的女士正是俞敏洪的学生之一,“因为受到我的鼓励,才知道出国怎么回事儿。”这次,学生反过来成为了俞敏洪的老师,给他解释上市以后利弊,竞争问题,内部循环问题等等。由于双方的了解和信任,没有进行过多的让俞敏洪头疼的财务审计手续,的几千万美元就进入了新东方。 这次上市路演,无论是一对一,还是一人面对一个团体,作为主讲人的经常会碰到新东方的学员,这些当年的学生许多已经变成投资界的重要人物。这使得新东方的故事变得特别容易被理解,甚至有投资人根本就不需多讲就直接说:“俞老师喝杯茶,你说给我们(分配)多少股票就行了。” 这份信任和尊敬多少来源于俞敏洪一直努力营造的充满励志和使命感的新东方精神。这种特别的人文气质在中国企业中堪称特例。 在俞敏洪的办公桌上放着两本书,一本是关于中国知识分子的《精神历程》,另一本是《并购中的企业文化整合》。也许,将来俞敏洪看得更多的会是后者。 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