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连韩伟集团又给世人一个惊奇:与丹麦SANOVO公司共建5000吨蛋粉的项目正式签约,这预示着韩伟集团出产的蛋粉在不久的将来就会打入欧盟市场,成为亚洲最大的蛋粉加工企业。作为民营企业韩伟集团的当家人,名列《福布斯》内地排行榜、早已是亿万富翁的韩伟,总是一脸微笑,看上去很是朴实。 养鸡是一件平常事,在我们国家的农村,谁家没有几只鸡呀,养鸡场也是成千上万,但是能把鸡养得这么好的、规模如此大的,韩伟是独一份。国内饲养规模达到20万只的蛋鸡场已是屈指可数,而韩伟却一下子养了300万只,规模还在不断地扩大,鸡场也从大连建到了外地,“中国鸡王”的头衔当之无愧。但是谁又能想到,这个亿万富翁竟是靠50只鸡起家的。 韩伟在1958年时随母亲与九个兄弟姐妹一起从沈阳迁往大连市郊三涧堡镇东泥河村。由于子女太多,家境极贫,排行老九的韩伟15岁就扛着粪桶去大连掏粪。后来,有初中文化且略通畜牧知识的韩伟做了公社以农代干的畜牧助理,这在当时是一碗很不错的“干部饭”了。 那时候他每天的工作就是骑着自行车到农家,挨家挨户动员完成国家下达给公社的0.6万公斤鸡蛋收购指标。1982年,改革开放的春风吹遍辽宁大地,广大农村出现了发展副业、养殖业的热潮。就在此时,大连旅顺口地区三涧堡镇东泥河村有一家农户奋勇当先,毅然向亲友借贷3000元,购来50只蛋鸡,搞起了家庭养鸡业,鸡种是当时很流行的美国“罗斯”。这就是韩伟夫妇。为了养鸡,韩伟辞去了公职。 的路是艰苦的,当时仅有的三排鸡舍坐落在向阳的山凹里。妻子许淑芬每天穿上雨靴,踩着鸡粪打扫鸡舍,丈夫韩伟则推着车上山拉给鸡喝的水。到了星期天,他们夫妇一起挑着鸡蛋到镇上去叫卖,一只只鸡蛋积累了他们的初步财富。1984年,韩伟毅然决定贷款15万元扩大鸡场规模。在当时,这真是“胆大包天”了。他成了全东北第一个超级“负债户”,很快就建成了大连市最大的养鸡企业。当时正值副食品供应紧张,韩伟集团响应政府号召,为保持大连鲜蛋市场供求和价格稳定做出了积极贡献。韩伟集团由此名声大振,步入了跨越发展阶段,成为年饲养蛋鸡300万只、年产鲜蛋5800万公斤的国内最大蛋鸡生产龙头企业。3.7万户农民在韩伟集团的带动下发家致富。 现在的韩伟还会经常到鸡舍吗?韩伟说,我做这个行业二十多年,对养鸡是情有独钟,只要有时间,我还是要进去看一看,包括听鸡的声音,不用走到鸡舍,只要听声音我就知道,我的鸡是健康的,还是不健康。在鸡场周围,我只要把轿车的车窗摇下来,闻到那种气味,我也会知道这个鸡场里是不是健康的鸡群。韩伟的成就一大半要归功于妻子许淑芬,可以说没有许淑芬就没有韩伟的今天。上世纪80年代,农家出身的俊俏姑娘嫁了个公社小技术员,小日子过得还算悠闲。但是不安于现状的许淑芬与丈夫商量,拿出家里所有的积蓄并向亲友借贷买回50只鸡,成了“许淑芬养鸡专业户”,随着养鸡规模不断扩大,她自己一个人干不过来了,这时韩伟干脆就辞职与她一起养,鸡场也随之更名为“韩伟养鸡潮,进而演变为”韩伟集团“。 如今,每到育苗季节,大批来自辽宁和山东沿海的养殖户就会拥入太平洋公司,在这里上演鲍鱼苗种抢购风潮。韩伟半开玩笑地说:“我经常想跟妻子换岗,也尝尝在家坐等客户的滋味。” 养鸡成功,养鲍成功,许淑芬又有了更高的追求。她自己南下北上万里求索,最终与中国科学院南海海洋研究所合作,共同开发鲍鱼的深加工技术。 “鸡王”与“鲍王”夫妇多年来在农业战线的辛勤耕耘,终于收获了累累硕果。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