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践创新解读 “以一拨十”放大存量 创业带动就业政府由“主导”变“引导” 鼓励创业,带动就业,100万元资金,能带来怎样的效果?或许,100万元的资金,仅能满足一定时期内的就业培训,或许成为灵活就业岗位补贴的部分资金。 然而,高新区合作街道的回答是:引入金融机构资金,“以一拨十”放大有限资金,“盘活”存量资源促创业,带就业。 12月16日,随着高新区合作街道第6批创业富民小额贷款的发放完成,74名失地农民共获得了287万元的创业资金“资”润。而这其中,政府投入的100万元创业富民担保专项资金,则完成了从直接资金资助,到间接担保贷款,放大存量资源的转变。 去年11月,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办事处与成都市郫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签署了“创业富民计划”小额贷款合作协议,“这份协议促成最大的转变,就是将以往政府有限财力直接用于创业资金支持,变为政府、企业、银行三方的联动,有限政府资源得以通过市场化手段放大,从而让更多资金,向失地农民创业方向倾斜。”成都市城乡就业督察专员办分析,在“搭建市场化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主轴之下,高新区合作街办“创业富民计划”运行一年来,用实践证明了,通过创新机制,更大范围统筹力量,形成机制联动促创业带就业的可行性与可持续性。 在深入采访中,我们发现,成都高新区合作街道“创业富民计划”实则完成了一次政府促就业工作的“角色”积极转型。 政府“角色”是如何积极转型的?机制创新又如何实现可持续?据了解,去年11月,在与成都市郫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深入对接形成共识之后,高新区合作街道以成都高新区合作就业服务有限公司为载体,在成都高新区合作农村信用合作社开设担保基金专户,用于对辖区失地农民创业的小额贷款信用担保金,信用社则以担保基金余额的3倍控制贷款额度,为辖区百姓提供创业贷款。 在“搭建市场化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背景下,政府得以将有限的促创业资金,“以一拨十”的成倍放大,构筑一个鼓励、吸引社会力量参与的“创业场”,用市场的问题,解决社会化问题,政府实现由“大包大揽”向“引导推动”的身份转变,同时,也将以往政府单一推动,演变成了社会多方力量参与的创业带动就业联动机制。 眼下,通过与郫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携手,“创业富民计划”运行一年来,合作街道100万元的失地农民创业富民计划担保基金,已放大为130万创业担保基金,明年的放贷额度将达到近400万元,进一步缓解失地农民创业“贫血症”, 对于信用好、创业计划成熟的创业项目,单项最高将可获得5万元的担保贷款,并在贷款期限之内,100%的享受街道贷款贴息。 无缝扶助 担当创业融资的双手、 拓市场的眼睛、长技能的神经 在国际带来的就业压力,以及国家相关政策的鼓励和推动下,“创业”已成为当下的高频点击词汇。然而,不得不提的是,根据零点公司的调查,“看似很美”的创业潮里,创业“成活率”始终是个较为尴尬的数字。 但可喜的是,合作街道“创业富民计划”实施以来, 辖区74名失地农民团队启动的创业项目,却实现了100%的创业成活率。 面对创业技能、经验都显单薄的失地农民,“创业富民计划”何以破局实现了“成活率”100%的保持数据? “融资、技能、市场,是制约失地农民创业成功的三大关节,如若关节不畅通,创业就会举步维艰。”高新区合作街道党工委办事处一班人形成了这样的认识,所谓“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创业富民计划”并非是简单的政策、资金给予,而是用一套环环相扣的缜密促就业服务体系,让每支“创业富民计划”的创业团队,并非以独立创业的方式存在,在他们背后,拥有一支从项目、资金,到技术、政策主动、跟踪服务的专业团队,为他们创业一路平障。 同样从“创业富民计划”起步创业的高新区合作街道失地农民全大勇,曾在采访中感慨地透露,除了创业初期的资金支持外,让他获益匪浅的,还有“创业富民计划”前置的免费SYB创业培训。 据了解,报名参加“创业富民计划”的项目,必须要获得一块“敲门砖”——参与创业系统培训,获得 SYB创业培训合格证。“SYB创业培训让我重新定位了创业项目的实施方案,培训中,特别是创业成本控制的系统‘充电’,让我非常受用。”随着全大勇等从创业到壮大的过程,合作街道劳动和社会保障所“主动上门”跟踪服务,一直紧随项目及时提供支持,将融资、技能、市场、政策等各个领域的服务,无缝延伸到了每个创业项目,确保需求不“断档”,确保成熟创业项目在实施过程中按既定规划轨迹行走“不脱轨”。 在“创业富民计划”推进过程中,高新区合作街道还创新地启动“四位一体”帮扶体系,对个人贷款创业者,街道通过开业补贴、贷款贴息、促进就业和规范用工补贴四方面进行扶持,从而降低创业人创业成本,带动辖区创业与就业的深入融合。 某种程度上,在“王连彬们”的创业路径里,“创业富民计划”所担当的角色,已不再是简单的融资平台,而是失地农民创业融资的“双手”,拓展市场的“眼睛”,以及创业辅导技能提升的“神经”。在这个融入各类创业要素、创业服务的“创业场”里,各类创业要素都不再是以单独的个体资源所存在,而是在“搭建市场化平台,以创业带动就业”的大循环中,得以重组,从而构筑起一个适合失地农民创业的的能量磁场。 实践创新声音 对话人物:成都高新区合作农村信用合作社主任帅炳富 “创业富民计划”不仅是成都市郫县农村信用合作社联合社首次通过政府主导、企业担保、金融机构参与的联动方式,共促失地农民自主创业的行动,也是全市范围内,银行等金融机构,首开先例的尝试。 由于是新尝试,去年,在与街道办事处签署“创业富民计划”小额贷款合作协议之时,我们对起步创业的辖区失地农民,是否能够按规定执行小额贷款偿还要求,也报以了“试水”性质的关注。但运行一年下来,我们发现,这群优秀的创业人在街道的专业辅导下,都实现了成功创业,所有小额贷款都做到了按期、按量偿还,很多还超前还贷,到目前没有一笔坏死帐,由此一来,街道办事处设立在信用社的信用担保基金,得以获得最大程度的信用额,为双方联动合作机制鼓励失地农民创业,赢得了更多主动与实践的动力。 明年,“创业富民计划”的联动合作,还会继续延续下去,不同的是,信用社正在考虑放大资金池,将更多的金融资金,向有需要的辖区失地农民倾斜,通过政府担保,银行扩量的方式,让失地农民创业拥有更多的资金助推与保障。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