冬季校园,有着落叶一般的萧瑟,但几位走在创业征程中的大学生,意气风发,忙碌于新年意味远未散尽的菁菁天地间。 “衡致远、动而健”。也许是学生创业,筹办公司中的理念更多了几分文化的韵味。由“衡动”蓝绿两色logo的指引,一间热火朝天的学生企业跃然眼前。那是一间“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办公室,里外共有两间,分别用于接待客户以及办公研发之用,各项办公家具和设施一应俱全。 如果不是身处校园,很难想象这样一家像模像样的公司出自三位于长江、刘智彪、温煦这三位研究生二年级学生之手;让更多人意外的是,他们并没有为自己的创业进行资金投入,赤手空拳的他们依靠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获得了所有项目孵化资金以及创业优惠便利。 从得奖作品到创业项目 说起于长江三人创建“衡动”,还得追溯到2004年的“挑战杯全国”大学生创业计划竞赛。 身为上海体育学院运动科学系的学生,于长江深感目前健身俱乐部远远没有达到科学运动的水准,“如果到健身俱乐部运动,就会发现只有根据难易度分类的班级,或者根据自己的喜好而选择运动种类,却没有一个根据个人身体状况分类的机制”。他认为,健身房普遍只提供硬件条件,即健身器材,却没有配置软件支持,虽然也有私人教练,但是根据不同健康状况而提供运动建议的服务却没有被广大人群所享受到。于是,他产生了一个念头,能否设计出这样一个系统,能够根据个人的身体参数制定因人而异的运动方案,就像到医院看病,医生开出处方,然后客户拿着这个处方,就可以去健身房有的放矢地锻炼了。 为此,于长江和刘智彪等人一起开始把创意变成现实。他们拟定的创业计划——“第三方健身管理系统”代表上海大学生在全国创业大赛中获得了铜奖。 得奖并不是他们的最终目的,真正的实践机会是他们一直苦苦寻觅和等待的,而资金是摆在他们面前最深的一道沟壑。一天,辅导员带给于长江一个振奋人心的消息:上海市政府设立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用于扶持上海高校毕业生科技创业,资金总规模为1.5亿元,拥有科技成果的上海高校应届毕业生均可向有关部门提出申请。 这一利好无疑将他们一直以来的夙愿有了短期实现的可能。创业基金分“种子基金”和“天使基金”两类。“种子基金”主要以投入少量无偿资金的方式(一般项目不超过10万元),对大学生科技创业进行短期孵化;“天使基金”则以无偿或资助方式,支持大学生依托自主技术成果创办企业(一般项目支持经费不超过30万元)。 到底申请何种基金?在三人商讨之后决定先从项目孵化入手。“虽然我们当时也符合创办公司的条件,但是由于手头并没有现成的成熟产品,光靠概念即使成立公司在经营过程中也会遇到很多难题。磨刀不误砍柴工。即使是大学生创业,我们也希望走得更加稳健一些。”于长江告诉记者。 一个月的时间,修改完善原有参赛的书;一个月的时间,经过商业专家的审查讨论;获奖一年之后,于长江等三人与创业基金签下了项目孵化合同,并拿到了5万元“种子基金”,成为了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第一批受益者。 优惠政策让5万元值钱 有钱之后的第一件是就是“安家”。原本,在所归属创业基金申请点上海理工大学为创业企业提供有免费的办公场所,但是由于项目的特殊性,“衡动”决定在本校办公。学生的创业举动也得到了学校的大力支持,提供了近50平方米的办公用房以及部分办公家具,就连水电等杂费都是由校方承担,每月象征性地收取500元租金。办公室就设在上海市民体质研究中心的楼下,这正是学校特意安排的。公司可以“近水楼台”,利用一些先进器材,获得国民身体素质参数,用于研究。“在这一点上我们节约了不少创业成本,有一位同学也是大学生创业的情况,但不属于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的受益者,虽然享受了校方的租金优惠,依然每月在房租上需要支付2000元,这对于学生企业而言是一笔不小的支出。”于长江说道。 找到安身之处了,几位董事首先为办公购置了一些必要的办公设备。随后,便致力于系统软件和网络平台的开发以及人员培训的工作。利用校园优势,“衡动”雇佣的都是校园内有志于创业的学生朋友,按照勤工俭学的标准,每人每月发放220元的工资。而三位老板则主动放弃了这部分收入。于长江说:“创业总是需要投资的,虽然前期我们并没有实际的资金投入,那么就将工资作为投入的一部分,让‘衡动’更快成长。” 为了给下一步实体公司投资经营做前期准备,于长江和伙伴商议之后决定先将“衡动”这一公司注册下来。“一般而言,注册公司是一件费时费力的事情,要跑各个部门,一圈下来花费在3000元至5000元;而我们注册公司则由创业基金代办,他们能与政府各部门之间有很好的沟通,不仅节约了很多时间,而且在费用上也有很多优惠,总共只花费了1000多元。” 半年之后,“衡动”完成了孵化协议中所要求的,完成了系统软件的研发、网络平台的建设以及相关论文的发表。而这一切,都控制在5万元之内。“创业基金的发放并不是一步到位的,而是采取实报实销的制度,将相关消费凭证送予制定部门人员审核分多批落实,虽然过程有些繁琐,但对资金监管确实能起到很好的作用。”于长江如是说。 30万大于300万的选择 尽管只是一个学生企业,但是“衡动”的项目吸引了社会上诸多风险投资的关注。于长江告诉记者,先后曾有不少风险投资找上门来,希望能够参与其中。这些风险资金少则100万,多则200万,最多的一家甚至开价至300万元。 然而,在七位数的资金面前,三位学生创业者权衡再三,决定“留守”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于长江解释说:“上海市大学生科技创业基金最大的魅力在于,它是‘不要求回报’的,哪怕学生创业失败,只要拿出确实的原因,创业者不需要为失败付出代价。如果我们真的接受了风险投资,它也不会有所约束。虽然它的资助金额有限,但可以说是零风险的。尽管风险投资的资金实力雄厚很多,但是相应的一旦创业失败,项目运营者需要承担很高的责任,这对于我们公司运作经验不是很成熟的大学生而言,短期内不是一个最佳的选择。” 所以这些天,他们奔波忙碌着的就是为第二阶段申请30万元的依托自主技术成果创办企业的“天使基金”做着最后的冲刺工作。据于长江介绍,由于他们已顺利完成了第一阶段的孵化工作,达到了各项指标,通过审查获得“天使基金”应该不成问题。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