与义乌小商品一样,黄金加工和珠宝行业的发展也真实见证了义乌改革开放20多年来发生的巨变。在这里,采访了前后三代黄金人,听他们讲述自己的故事。 第一代:躲躲闪闪的日子 躲到乡下去打金 年近八十岁的石光元老人是义乌最早的打金匠之一,如今仍耳聪目明的他十几年前就离开了这个行业,但提起当年的打金岁月,仍感慨万千。 上世纪80年代初,义乌的经济已经开始起步。但相对于发展势头迅猛的小商品贸易,黄金饰品加工业仍是一片寒冬。由于国家不允许,有着一手打金绝技的石光元从来不敢光明正大地施展手艺。为了能继续做自己的打金手艺,石光元想到了义乌后宅一家远房亲戚。 在后宅黄宅村,远房亲戚帮石光元找了一间四面封闭的小房子。石光元就躲在小黑屋里偷偷加工黄金首饰,一日三餐都由亲戚送来。 “因为打金时会发出叮叮当当的响声,怕被人发现,只能在白天打,晚上做抛光等动静不是太大的工艺。”石光元说,当时做打金手艺的人还不是很多,因此加工费还算可以,打一付耳环或一只手镯能挣3元钱,这在当时也算是一笔不小的收入。 在黄宅村做了几个月后,政策开始松动。石光元离开了后宅回到城里,但仍过着躲躲闪闪的日子。一直到1985年前后,义乌市工商局将所有从事黄金加工的工匠集中到城中中路,石光元才有了自己的店铺。但几年后,随着越来越多的人进入这一行业,石光元盘掉了店铺,做别的生意去了。 第二代:艰苦创业的日子 故事一:送饭“偷艺”学打金 如果说石光元是第一代打金匠的典型代表,那么今年50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