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一个市场变成三个市场” 问答一 照明企业的核心是什么——是技术;那技术的核心体现是什么——“让一个市场变成三个市场”。 问答二 照明行业的趋势是什么——是节能;那照明行业的下一波趋势会是什么——“节能再节能”。 这是采访中记者与陈俊村的两个精彩问答,也是比华自1996年起实现惊人成长的逻辑所在。 1996年,春暖花开时节,陈俊村坐在办公室里有些发愁。已经有好几位美国客户向他询问某种特殊结构的荧光灯,而这种灯却未曾在国内出现过。 “这些人关心的究竟是怎样一种灯?”陈俊村通过海外朋友一打听,原来——伴随生态保护意识的提高,一种节能环保的新型光源逐渐在西方国家崭露头角,并且大有将传统光源斩落马下的态势。事实上,这种只是将白炽灯灯丝发光原理,改变为气体发光的节能灯,技术并不复杂。陈俊村隐隐感到,一个新的时代来了。 1996年底,比华率先在国内生产出节能灯。也是在这一年,一家名为欧普的企业也开始在千里之外的珠三角组装节能灯,三年后,另一家名为雷士的企业也开始蠢蠢欲动。中国光源企业缓缓步入节能灯世纪。只是他们和比华一内一外的市场分野,决定了几家企业一段时间内不会有所交锋,但历史最终为他们安排了一场聚会。 陈俊村是个有浪漫主义情结的商人,即便在枯燥的研发领域,他也能够爆发革命性的灵感。比如欧美市场的节能灯,普遍是直挺挺一根灯管外加一个硕大的镇流器——非但块头大而且长得丑。怎么办? 把镇流器压到灯头里,再把灯管弯成螺旋型不就行了?一个创意设计,三年技术攻关,1999年比华全球首创的节能螺旋灯应势而生——“诸如台灯等小型灯具,以前只装得了白炽灯泡,现在螺旋节能灯做得和它一样大小,那么你选择谁?”陈俊村的这一步跨得波澜壮阔,正如把台式电脑压缩成笔记本,节能灯全面取代白炽灯的最后一道壁垒由此打破。 截至2008年底,比华的螺旋灯已成为全球销量最大的光源品类,单美国年实耗量就达两亿只。而美国《联邦法》规定到2012年其将全面淘汰普通白炽灯,届时螺旋灯在美国的年实耗量预计突破八亿只。 技术突破让一个看得到边的市场瞬间增长三倍甚至更多。相比中国制造普遍的技术恐惧症,陈俊村似乎在产品研发上越战越勇,他不惜血本地将一盏小小光源做出160多项专利(在亚洲光源企业中位列第一),为的就是成为行业规则的制定者。“这就好比在市场旁边蓄了一大池水,目的正是为了有朝一日开闸放水,水淹七军。” 最精彩的一次“水淹七军”是在2004年7月,比华照明在竞标美国“能源之星”底座标准设计中胜出,美国能源部和环保署就此采用其为行业标准。随即比华向全世界开放了标准。“用了我的灯座还怕不用我的光源?全美国有45亿个灯座,目前只有9亿个安装了节能灯,剩余36亿个比华做不过来大家一起来做!”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2007年当节能灯领域的竞争者越来越多的时候,陈俊村再次摆出了新Pose:让节能灯更节能。比华打破了只有白炽灯才能调光的魔咒,推出可以根据心情四段调光的节能灯。正如不能调节温度的空调和可以调节温度的空调,你会毫不犹豫地选择后者,那么节能灯呢? 美国加州大面积断电,因为美国各州电网都相互独立、一时难有援手,刹那间民怨沸腾。著名的英特尔(0,0.00,0.00%)公司甚至对州政府说,如果电力问题不解决,他们将以最快的速度搬离加州。政府官员们也犯了难,目前该州的照明光源几乎都已换成了节能灯,换言之能省的都省了,还能怎么办?比华美国办事处闻讯立即展开公关——还有一种可以调光的节能灯! 2008年,比华年出口额突破26亿元人民币。 调光大师的下半场 情景一:2009年2月,中国灯饰风向标,中山古镇。南中国的炽烈阳光,似乎并没有叩开这个曾占据全球灯饰60%市场的灯饰王国一脸的愁容:自金融海啸开始,房地产市场萎缩,外销订单骤减,古镇的导购人员甚至比外来客人还多。 可就在昨天,古镇人拿个螺丝刀就可以开厂,配件随处可见,白天买配件晚上在家装灯,灯饰城里有出租墙壁的,连店都不用租。 情景二:2009年3月29日晚上8点,由世界自然基金会发起的“拯救地球一小时”活动在全球80多个国家举行。从悉尼到北京,再到全球近2000个城市相继熄灯一小时…… ——中国照明业已经迎来了一个全新的洗牌时刻。这一切陈俊村都看在眼里,参与它,赢得它,这是自己51岁后的唯一使命。 爬南坡的企业 有一年,陈俊村陪客户一同赴美考察。客户的一位朋友对陈俊村似曾相识,他问:“你就是那个做灯管的?”陈俊村突然感到这话有点刺耳,他回答到:“是的,可是我做的是照明艺术。”一问一答中,陈俊村“民族的骄傲”被点燃,他发誓,这一辈子,一定要使中国的照明产品真正让世界竖起拇指! 解析一个企业的特殊气质,最好从企业家的特殊气质切入。比华的成长几乎经历了大陆照明业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所有步骤。其中非常多的关键时刻,如何选择,如何突破,有时候你很难从企业本身的状态和实力去判断,而只能从企业家的性格和人格去感知。 2008年,生根大陆20年的陈俊村正好50岁。五十而知天命。在比华,无论是企业治理还是产品研发,你都能从中隐约感受到一个贯穿始终的“魂”。 踏进比华在上海张江的总部,参观者也好,客户也好,要不了五分钟,便会向接待者这样发问:是谁设计了这家公司? 电梯旁有小桥流水,走廊边摆满木艺石雕,整个公司藏书多达三十万册,近万名员工人手一个借书证;在产品展示厅,你除了惊叹陈俊村居然能把硬邦邦的灯具细分出男娃灯、女娃灯、橱柜灯、麻将灯等近百个品类,更让人难忘的是那些带有浓浓中国味的“身份证”,比如影院灯叫“永遇乐”,卖场灯叫“日夜明”,婚庆灯叫“念奴娇”,麻将灯叫“战方城”,床头灯叫“花罗帐”…… 董事总经理杨俊松告诉记者:公司高管们的手机上,总会时不时地冒出一段董事长发来的“宋词”,办公桌上也时常冷不丁地出现一本古董级的线装书。陈俊村爱烟花三月的扬州、爱行云流水的书法。他会在百忙中参加北大历史系的研修班;他甚至拥有自己的苏绣博物馆,他说绣品和灯具一样,都需要精雕细琢才能诞生经典…… ——是的,这个横贯企业方方面面的“魂”就是五千年的中国智慧。 一直以来,在中国企业界,机会派、市场派、派和派走马灯似地占据舞台中央,而技术派却总是处于边缘。柳传志曾在比较联想和华为时,有过如下坦言,“我做研发,都是先把积累做好,水到渠成往前走。这个做法相对任正非要缓慢一些。像爬珠穆朗玛峰一样,陡峭的南坡到达顶峰更快一些,但是北坡比较平滑。任正非敢走南坡,这本身就使我对他充满敬重。” 今天,绝大多数中国企业仍然会选择从“珠峰北坡”爬上去,但在跨国公司眼中,真正可怕的竞争对手却是像华为、乃至比华这些运用中国智慧“爬南坡的企业”。 如果说浓浓的“中国风”是比华驰骋海外市场的锐器之一,那么此时此刻,国内照明业的混乱和无序,则给了陈俊村在本土展现“万人敌”的机会。 天时。时至2008年,国内照明市场的容量已突破2000亿元,但1万多家照明企业鱼龙混杂,没有一家把份额做上1%。许多企业都自封“知名品牌”,实则却是些200公里以外没人知道的“小诸侯”。换言之,真正的行业巨擘尚未出现。 此外,内地灯具企业的外观设计普遍抄袭国外流行款式,而比华就是这批国外灯具的始作俑者。更何况,即便你能把外观做得再花哨,但说到灯具的核心——光源,谁又拥有可以调光的节能灯呢? 地利。二十年的外贸生涯,让陈俊村分别在上海金山、浙江湖州、广东中山拥有了生产基地。换言之,照明业最好的配套资源已被牢牢掌控,只要总部一声令下,每一款灯具的成本都能控制在行业平均线以下。 后装市场大轰炸 至于人和,“调光大师”的商标注册故事足以管中窥豹。 2008年7月,当比华将内销品牌名“调光大师”报到上海市工商局的时候,工作人员犯了难,按惯例“大师”、“皇”、“王”等字眼是不能注册成为品牌名的。陈俊村急了,跟他一起犯难的还有刚刚比华照明的国内知名营销人杨俊松。于是连夜申诉、连夜开会,最后诸如“调光节能灯每年能给上海节约多少能源”等相关报告,被摆到了工商局领导的案头。 一星期后,峰回路转,工商局回函——“调光大师”核名通过!对专属词语的占有向来是营销领域的高明手法,“调光大师”响亮地喊出了自己的差异化。 2008年7月,陈俊村带着包括杨俊松在内的众多高管调研中国灯都——中山古镇。当他们以的身份询问:“有卖可以调光的节能灯吗?”得到的回答却多是:“啊?你见过节能灯可以调光?” 这是一次令人痛心的调研。当自己的产品已经在西方深耕数年之后,中国的家庭照明还停留在如此蛮荒的状态。更让陈俊村没有想到的是,国人目前对照明的要求还停留在“糊里糊涂凑合着过”的阶段。事实上,随着生活品质的提高,人们对居家灯光的要求也会越来越高,比如,寒冷的冬天,我们需要点上一盏温馨暖黄色的灯;炎炎夏日,我们需要一盏清爽柔和的日光色灯;看书、听音乐、睡觉、心情变化,不同的环境,不同的心情我们需要不同的灯光。可见,目前普通的节能灯已经远远满足不了人们情绪照明的需要,可调光的节能灯进入普通家庭已成为时代发展的迫切需求。 在西方,同样是装修前预装光源,但人们住进去一旦发现不适,便会立即采购大量灯具进行光源补充。这就形成了一个巨大的后装市场。但在国内,上游的光源企业主要扎堆前装市场,下游的灯具制造商又渠道单一,且往往把产品集中在远离市区的建材批发市场,不送货,不安装,十足的“坐销”派头。 事实上,调光大师所觊觎的后装市场,确实是个烟波浩渺的全新蓝海。因为众所周知的原因,当前房地产市场不景气,自然搞家装的人就少,也就是说前装市场相对饱和。而那些早几年住进新房的人现在已到了大规模更换灯具的阶段,“这个时候把渠道火力架设在后装市场,自然事半功倍!” 调光大师董事总经理杨俊松给记者讲了一个故事:当初他们考察中山古镇时认识的那家灯具厂商,在查证到节能灯确实可以调光后,竟然兴冲冲地从广东找上门来。只不过他并不是想要购买节能灯,而是嚷嚷着要和比华利益捆绑,成为其灯具产品的供应链。“他说他的特长是把木屑做成和实木一模一样的外形,且结实耐用。这和比华节能环保的理念相得益彰”……到目前,比华的供应链已超过60条。 当节能灯进入调光时代,灯具原来可以这样卖?调光大师的突然“亮剑”引来整个行业的“哇”声一片。 调光时代的财富机会 2008年,世界经济一片黯淡,各大行业纷纷感叹“生意不好做了”,陈俊村却有足够的理由对自己所在的绿色照明业信心十足,欣慰自喜—— 从产业发展趋势看,近年来为遏制全球温室效应进一步蔓延,世界各国相继立法强制性禁用白炽灯,全面启用节能灯。根据《京都议定书》,自2009年起到2012年全球将陆续强制性禁用白炽灯,全面启用节能灯。 在国内,节能降耗、环境保护已经成为我国一项基本国策,写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十一五规划》。2008年,中央财政部和国家发改委共同部署了“高效照明产业推广项目”(又称“绿照工程”),通过财政补贴方式,在“十一五”期间,向全国消费者、企业提供和推广1.5亿只节能照明设备。 未来几年,我国政府推广照明行业节能减排的力度进一步加大。预计2012年,白炽灯将全面照明市场。国家政策的推动、大众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国内外市场的进一步扩大,都为我国节能灯产业发展带来了极好的契机,绿色照明行业进入新的发展纪元。 跑得早,还要跑得快。面对如潮而至的行业大势,落后便意味着挨打。而在内需市场,“调光大师”首先要辟的,就是渠道! 董事总经理杨俊松告诉记者,2008年底,调光大师以低于欧美市场50%的价格强攻大中华区,一场被命名为“霹雳计划”的营销行动在国内全面推进。公司先期投入两亿元搭建分销网络,将全国划分为西南、东北、华西、中南、中原、华南、华北、华东八大战区,计划一年内打造出3000家大卖场终端、300家调光大师品牌形象旗舰店。 一个更具颠覆意义的举措是:2009年4月,调光大师正式入驻上海7家好又多、30家苏宁电器、5家乐购等大卖场,计划进入2家家乐福——把灯具放到购物中心和家电卖场,陈俊村再次创造了国内照明业的先河,“对消费者而言,买灯饰终于也能像买柴米油盐一样方便了。” 而对那些试图加盟“调光大师”的各地代理商而言,除了能获得符合行业趋势的照明产品,还将直接获得上述卖场渠道。2009年6月,调光大师将在上海举行一场名为“缤纷六月艳浦江”的代理商大会,“调光大师”针对内需市场的渠道集结号就此吹响! “国内的消费者从小都是等着灯泡亮,但是他们不知道当一个家把灯配好后,会有多么温暖的天人合一的感觉。”陈俊村告诉记者,自己下半辈子的最大心愿,便是让调光大师的制造理念“把冷冷的灯光,变成温馨、有活力、有观赏价值的艺术”,能够真正地赢得内地消费者的认可和尊重。 这种认可与尊重,也是对自己二十年风雨兼程的最大犒赏。 后 记 一个51岁的男人有51岁的经历,一个51岁的男人有51岁的使命。 曾经有一次,公司一位来自甘肃的女员工在上海生了孩子,找到陈俊村帮忙解决户口问题。考虑她平时工作非常努力,管理层开会决定帮她。殊不知户口问题刚刚落实,女员工便到了同行的公司。 自那以后,陈俊村开始反思,比华究竟要做怎样一个公司,需要怎样一种文化。采访中陈俊村递给记者厚厚一本《比华基本法》,他说,为了这个基本法,集团花了大半年时间各部门开了无数次的会,你应该能从这里直观地感受到今天的比华。 ——好的制度让好人更好,坏人不敢变坏;即使变坏了,也能再变回来。《基本法》里没有高大空的耀眼目标,最醒目处的企业愿景不过写着:五到十年内,成为中国绿色照明领域最受尊敬的企业。而整个企业精神被归纳为六个字:信、义、仁、廉、善、和。 “做一个受人尊敬的商人”,这又何尝不是陈俊村对自己人生前半场的总结。一个人可以错过一个时节,但不能错过一个时期;一个国家可以错过一个时期,但不能错过一个时代。所幸,这个国家没有错过这时代,它以不可阻挡的力量去找回曾经丢失的时光;陈俊村也没有错过一个时期,他在二十年前单枪匹马闯荡大陆,如今终于圆了当年的梦。 二十年来,从白炽灯到节能灯,再到可以调光的节能灯,陈俊村随着照明行业的历史浪潮一路悲欢,而此刻他的个人理想更多地体现为一种行业使命感:让可以节能再节能的照明产品真正成为市场主流,让那些对照明的要求尚停留在“糊里糊涂凑合着过”阶段的中国家庭,能够被真正的照明艺术照亮一生。 这,也是一个51岁男人的新起点。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