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梦 所有的都要回到邓小平的决策上去,当中国决心和世界接轨,用市场的手段来解决资源配置的机制问题时,黄光裕和他的同道们迎来了自己的机会。 1980年代中期,17岁的黄光裕(又名黄俊烈)与哥哥一道,身揣4000元钱从家乡北上,到内蒙古一带做贸易。一年后进入北京,在做了半年生意后,最终选择在珠市口经营一家面积不足100平方米的电器店,1987年1月1日,正式打出“”的招牌。 在这段近似传奇的发家史中,没有人知道黄氏兄弟白手起家的背后,到底有着怎样不为人所知的故事。当黄光裕戴上“首富”的桂冠接受人们朝拜时,各种传言随之兴起,很多人都说他是靠走私起家的,“原罪”的包袱始终和他相伴。 黄光裕似乎并没有否认这一点,当然他也没有承认,他只是说自己在北京的钱来自在内蒙做生意的积累。至于为什么以及怎么样,没有人清楚。好在中国人有着英雄不问出处的雅量,以及对现实心照不宣的理解,大家充分理解了黄光裕发家的不易。 国美在经营之初便开创了很多业内先河:1990年首创“包销”制,1991年率先在《北京晚报》中缝登出商品报价广告,1993年开始在北京地区开设多家店铺,1996年由单纯经营进口商品开始转向以国产与合资为主,1999年开始向全国扩张。 撰写过黄光裕传记《105亿传奇》的吴阿仑曾经用三个转折点总结黄光裕的国美帝国发展历程: 1993年黄光裕与哥哥黄俊钦在共同经营了6年电器生意后,开始分家。房地产业务在内的资产归哥哥黄俊钦,日后他创办了以房地产为主业的新恒基集团。黄光裕则固守电器零售业,并于这一年开了多家门店,统一命名为“国美”,他还招聘了一批职业经理人,后来为国美电器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的核心成员张志铭、李俊涛、何炬、华天等人,即于这一段时间被黄光裕邀请到国美。 1997年,国美电器实现全面的产品转型。从以前的进口电器为主,转变为以销售合资、国产品牌电器为主。这个转变抓住了中国家电制造业国有品牌崛起的潮流,以前是进口电器唱主角,且供不应求,1997年以后,外国家电品牌纷纷在中国建立合资工厂,而以长虹为首的国产家电品牌纷纷崛起,且拉开了价格战序幕,中国家电制造业开始进入供过于求的时代。国美将以前自己的经营理念予以调整,迅速建立起一套“供过于求”时代的销售策略。取消中间代理商,缩短中间链条,直接向厂家进货,这为国低价建立了坚实基础,而低价又成为对抗传统销售业态、吸引的根本因素。 1999年,国美走出北京,进入天津和,进而又进军全国,将“国美”复制到一个个大中城市,所到之处掀起巨大波澜,引发一场场家电零售领域的革命。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