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景河很低调,极少在公开场合露面,对媒体采访也大都是婉言谢绝。 等了大半年,借着世界矿业大会在北京召开之际,记者终于等到了面对面采访陈景河的机会。他的手很白,但常年地质勘探带来的手茧仍依稀可见。回望年轻时献给紫金山的10年光阴,陈景河说:“那时候,我每天都用双手抚摸着土地和石头。” 少年立志 1957年,陈景河出生于福建永定一户贫穷农民家,作为“土楼之乡”永定长大的农家孩子,陈景河自幼的家庭环境并不好,用读书来改变人生,也成了他小时候最简单的愿望。 读高中时经历“文革”,让陈景河的学业几次停顿,而贫农的身份、学习底子好,让他在1975年获得村里生产大队当会计的工作,用他自己的话来说:“那也算是大队干部了。” 1977年,陈景河迎来了改变自己人生的机会,国家恢复了“文革”后的第一次高考,陈景河决定参加考试,通过读书改变自己的人生。 “我和村里的同伴临考试前两个月才知道恢复高考的消息,可那时城里的孩子已复习了半年了。”陈景河回忆说,为了补上失去的时间,在两个月时间里,陈景河几乎天天挑灯夜战复习,凭着高中打下的扎实基础和优秀的记忆力,陈景河仅用两个月的时间,就顺利考入了福州大学地质专业,成为“文革”后的第一批。陈景河选择的地质学专业,也被认为是“苦哈哈”的专业。 “我们当年学地质的同学里面,到现在有70%人转行做了其他的行业。”陈景河对记者说,在他个性里面,坚持是个最重要的因素,正是这个因素,让他在大学期间坚持刻苦学习地质知识,并为后来发现紫金山特大金矿打下了基础。 “紫金”岁月 大学毕业后,陈景河被分配到福建省闽西地质大队,进大队后就被分配到紫金山进行地质勘探工作。 紫金山位于福建省上杭县城以北、汀江左岸,山中“怪石嶙峋,耸峙天表”,山中蕴藏着极为丰富的金、铜矿,当地人形象地比喻为“铜娃娃戴金帽子”。从1960年至1980年,国家先后投入大量资金进行勘探,但均没有发现有勘探价值的矿山。 “找矿是个非常困难的过程,紫金山的矿藏不是在地表,而是在地下。大家都认为有东西,但怎么找出来需要看技术支撑。”刚大学毕业的“毛头小伙”陈景河不信这个邪,他一头扎进了紫金山,在大山深处做勘察。 1982年,陈景河带着勘探队在紫金山脚下安营扎寨。先开始在汀江两岸区域找矿,通过勘探发现,在山顶部分找到矿山的希望更大。 但紫金山的自然条件很差,山顶的条件更远远比江边艰苦,陈景河和他的一队人马在山顶一呆就是两个多月。 “我在山上的破庙里住了两个月,风餐露宿,最艰苦的时候,一天只有1桶水,20多个人用。只能烧饭喝水,洗澡根本不可能。”陈景河对记者说,当时山上有100多个老洞,是宋代留下的采矿遗迹,“山洞很小,人都要钻进去采集样品,每次出来都黑乎乎的,脏得不成样子。” 不过,陈景河的心血没有白费,1983年,经过了一系列科学鉴定,陈景河终于发现了梦寐以求的矿山,而且“不鸣则已,一鸣惊人”,紫金山被认为同时拥有大型金矿和特大型铜矿,在后来的10年间,通过勘探证明,紫金山的预测储量数字不断扩大。 为了完全弄清楚紫金山的矿藏储量,在接下来的几年里面,陈景河和他的队员每周5天,从山脚爬到山顶,经历了常人难以想象的辛苦。 由于往返爬山同时还要兼顾勘探实在太累,后来陈景河就干脆住在山上,一年到头除了探亲都不下山。“从发现到勘探矿山,用了整整10年!”陈景河回忆这段岁月颇有感慨,他的太太是位医生,后来干脆也跟随陈景河搬到了紫金山上。 就这样,从25岁大学毕业到35岁,陈景河把自己青年时代整整10年的黄金岁月,都奉献给了紫金山。 转型掘金 由于发现了紫金山特大矿藏,到1992年9月,35岁的陈景河已是福建省地质局最年轻的高级工程师,单位还给他评了优秀青年称号。 但就在这时,陈景河做出了一个令人震惊的决定,他决定离开福建省地质局的“铁饭碗”,主动申请去上杭县矿产公司,担负开采紫金山特大金矿的职责。 当时的实际情况是,尽管行业内已认同紫金山存在金矿,但认为开采难度高,开采很可能面对亏损。上杭县政府曾进行过几次试开发都不赚钱。“为什么开发亏损?一是金价低,二是技术能力各方面等一系列的问题。”陈景河表示,由于长期亲身勘探紫金山,对紫金山的感情促使他决心转型金矿开采,避免巨大资源的浪费。 “我们发现这么大一个矿,国家投了几千万资金来勘探,如果不开发出来,不仅仅不能造福于我们的国家和人民,甚至造成国家投资的浪费。” 就在离开地质局的第二年,由于发现和勘探紫金山的重大贡献,36岁的陈景河还获得了国务院特殊津贴。 最低成本 从科研尖子转型到企业,陈景河坦言,这段经历让他的人生受益良多。而技术科研的背景,也让他比其他矿业企业的高管,在企业的经营等领域,具有独树一帜的优势。 在国内有色金属采矿企业中,紫金矿业的成本控制能力被认为是一流的。陈景河说:“我们的矿山是全球品位最低的,但我们创造了非常好的经济效益,成本也是最低的。” “现在做技术的人,往往会就技术而技术,我们做的人天天比较关注的是经济指标,这两者是有差异的。”陈景河要求高管在了解技术的同时,将技术应用到实践中,做到将成本降到最低。 他举例公司在新疆投资的一个高储量的铜矿项目,最初技术单位设计的产能方案是一天处理3000吨的规模,但方案出炉后要求投资8亿多元。公司高层要求设计单位一天产出4000吨的规模,要重新修改方案,但对方不愿意改。 “我说你不改,我就不要你做!后来改了证明决策非常正确,我们不到5亿就完成了投资。”陈景河表示,同样的项目,从3000吨到4000吨,投资从8亿变成5亿,规模扩大了三分之一,投资少了很多,折旧利息也少了很多。 坚持一线 如今,陈景河已跻身中国顶级富豪行列,而紫金矿业也已经成为国内采矿业的领军企业,但即便如此,人生过半百的陈景河的生活节奏仍然不减当年,每天忙碌于各种会议、国内外矿山现场。 陈景河透露,他要求公司的高管,必须亲身到矿山上,体验一线勘探员工的感受,至今,公司在外收购的所有矿山,仍然需要陈景河亲自参与和拍板。 “基本的要求是,公司高管每个月都尽量去矿上走一走,我自己每年都会去看紫金矿业的矿山,主要的矿一年都要走完。”陈景河说。 目前,紫金矿业的矿山遍布全国20多个省区、海外7个国家,陈景河身边的工作人员透露,陈景河每年亲身去矿山,一看就是几个月,其工作量甚至不低于当年干矿山勘探的时候。 “我要求我们的管理层,你要下面的人做到什么,自己就要先做到,以榜样的力量去激发员工。”陈景河说,“管理层的薪酬要比普通员工高很多,如果天天吃喝玩乐、打高尔夫,却要求员工用功、节约成本,哪有这个可能啊!” 如今,陈景河最大的心愿,就是在实现了开采紫金山金矿后,并把紫金矿业打造成中国最大的黄金企业后,使紫金矿业更进一步,跻身全球矿业巨头。 “那是初恋般的梦啊……”陈景河把自己对紫金的感情,形容成一生难忘的真挚爱情——“我和紫金,今生不了情!” 京华问卷 1.最欣赏自己的才能? 综合能力 2.小时候经常考虑的事? 如何能活得更好 3.最想成为什么样的人? 有志向的人 4.您觉得什么样的赚钱方式最好? 大家一起赚钱啊 5.您觉得一个人最重要的品质是什么? 诚信度 6.您会开除什么样的员工?损害企业利益的员工 7.您如何平衡事业和家庭的关系? 平衡得不太好,仍是事业为重 8.你最喜欢把财富用来做什么? 回报社会 9.您最大的快乐是什么? 事业成功 10.您最看重男性和女性的什么品质? (男性)对成功的追求 (女性)善良 11.您打算在什么时候退休?后继有人,应让年轻人接班 12.您个人有多少财富? 我不知道,家庭财政都被妻子掌管 本报记者刘珊云 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