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2O式一站式服务 陶烨做私募股权投资的成绩很好,但她在那时想到要转型。 2007年开始,陶烨在美国视野基金公司管理着约1.5亿美元的中国基金,她投资的十余个企业,全都成功上市,这个基金年收益回报率超过111%。离开视野后,陶烨与合伙人成立了自己的基金,仍是专注于大中华区的投资,包括私募股权投资等。由于基金资金量大,收益仍然不错。但陶烨认为私募股权投资中后期投资的黄金时段已经过去了,竞争激烈了,回报更低了。她希望能转型,继续做投资,做天使或者VC,总之要将眼光向企业更早期阶段转移,又或者专门去做控股性的兼并收购,这必须基于对行业有很深的了解,她觉得这是私募股权投资的发展方向。接触更多早期企业、深入了解中国实业,这是陶烨当时最大的两个诉求,创立原始会正好符合这两个诉求。她把股权众筹称为“私募股权的互联网化”,认为这是更大的发展机会所在。 在做原始会之前和之后,陶烨有两个很大的感受,这直接关系到她对股权众筹这种新兴融资方式的认同,以及对原始会的模式设计。 在做传统的股权投资时,她深切感受到那种融资方式的时间成本非常高,通常是双方之间的一对一的沟通,每次沟通至少是三到四个小时。她列举美国的股权众筹平台ANGELIST的创始人说的夸张但却经常出现的真实场景——通常跟创业企业联系的时候,前面五分钟就知道要不要投这个企业,但是要花50多分钟时间跟对方坐下来继续谈。 在做原始会之后,陶烨的一大感受是,中国不是缺少创业人才和想法,但常常拿到一个项目的时候总觉得它“缺胳膊少腿”,常有不完善的地方。比如曾经有一个技术型的项目,技术很棒,用户反响很好,但是这个团队不知道怎么跟投资人讲故事,很难引起投资人的兴趣。 这些感受让陶烨意识到,做股权众筹平台的初衷其实是基于三点:打破渠道限制、降低时间成本、弥补专业的匮乏及减少信息不对称。所以,原始会在对接投资人和项目时,首先会要求投融资双方对自身的信息披露尽量完整、准确,督促信息对称性地交流。然后,会按照投资人的偏好,比如倾向于哪个阶段企业、哪些行业等,为投资人做个性化推送、标签式搜索服务,并在线下做一对多甚至是一对一的路演和推荐。 当然,对创业企业的服务不止于线下的推荐,还包括项目宣传、创业辅导、财务顾问、融资培训等等。除了对创业企业做相关培训等服务外,还要提升投资人的投资水平。虽然原始会目前的主要投资方还是机构为主,但陶烨认为未来股权众筹的中坚力量是那些高净值人群和中产阶层,但这部分人并非都是很有投资经验的。所以,原始会通过线下沙龙等活动培育投资人的投资常识乃至风险意识,解决投资人经验匮乏的问题。同时,设立领投人机制,通过明星投资人和投资机构,或者是原始会平台自身和关联机构来做领投。由领投人判断项目,做尽职调查,设计交易架构,谈定交易价格。之后,其他投资人再来跟投参与。以此机制来降低普通投资人的投资门槛和风险。 在完成投资之后,还需要进行投后管理,包括线上信息披露,让投资成功的企业定期披露企业的金融数据;对投资人和团队的信用进行评估;最后,原始会通过与天交所等机构的合作,为投资者提供退出服务。通过原始会平台的融资,股权可以在平台上进行转让。 原始会上还增加了社交的元素。陶烨认为这是有利于增强平台的持续服务价值的。因为企业的股权众筹并不只是一次的需求。而在融资过程中,很多当时并未融资成功的企业,也可能通过社交与投资人建立持续的联系,因为团队好等因素,在一定阶段后很可能就容易获得投资。在社交沟通的过程中,企业还可能获得投资人的指点。这些,都是平台的长期价值所在。 陶烨把原始会的模式称为O2O,“股权众筹不是把线下投资全部搬到线上,线上线下长期会并存。尤其是股权投资是非标准化的产品,投资金额较大,风险相应更大。除了信息传递、交换之外,很多环节不可避免地还是要通过线下做。” 平衡和取舍 但O2O也有一个轻和重的平衡问题。陶烨去演讲,被观众提问:原始会平台能不能像淘宝一样只做项目展示,把筛选工作交由市场来做?是不是可以不做线下增值服务?陶烨给出了否定的回答。原始会上线半年之后,一直在做这样的平衡,但是国内股权众筹的模式还在早期发展阶段,必须得做培育市场等更多服务。所以在前期坚持在初步审核上线的基础上,仍然会筛选一些项目做重点推荐,并做很多增值服务。陶烨甚至认为这些增值服务今后会一直存在下去,“我要考虑的不是增值服务还要不要做,而是由谁来做”。按照她的设想,今后会更多地把相关增值服务交给第三方服务机构。 但要平衡的问题还不止于此。自原始会上线以来,一直在量和质之间做纠结,这是关系到投融资双方在平台上的体验问题。一方面,作为平台自然希望尽可能多地吸引越来越多的企业、投资人到线上来,要做量。尽管这样也能沉淀下来更多好的项目,可这可能造成投资人在筛选项目时的体验并不太好。但若平台大力抬高项目初审的门槛,只上线高水准的项目,提高了好项目的绝对比例,但可能会降低整个平台的活跃度。 这个纠结的结果就是,在前期,原始会的筛选标准非常高,上线项目的通过率10%。后来考虑到投资人有各自的偏好,要给投资人选择的空间,所以将平台初步筛选的标准放宽了一些。同时,通过渠道合作的方式保证项目源的充分和品质。 但原始会在项目筛选上有一条原则始终没变,就是在行业选择上,更倾向于那些来自新兴行业的企业,像TMT、生物医疗、教育、新能源、消费等行业。因为这些行业才有爆发性增长,做股权投资的吸引力才更大。相反,如果行业的年增长本身很小,就没必要通过股权投资的方式投资。另外,像煤炭、重工等传统行业,由于大多是垄断性的行业,民企少,想象空间也小。并且,这样的企业融资额大多是上亿的,不适合股权众筹。而从单个项目本身来看,能得到原始会重点推荐的项目也有一些共性,即细分市场足够大,技术或者服务有独特性和竞争力,商业模式有持续性,有可落地的盈利模式,团队有执行力和战略眼光。 另一方面,原始会将投资人的门槛也相应降低。在原始会上线之初,采用邀请制发展投资人。除了投资机构,对个人投资人,要求个人净资产1000万人民币,年收入50万人民币。现在这个门槛有所下调,要求家庭净资产500万人民币,家庭年收入50万人民币以上。但在股权众筹的融资额度上,原始会目前还未做限制。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