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模板 - 外贸网站建设,外贸网站模板

最模板

当前位置: 首页 > 创业故事 >

“独角兽”俱乐部:十亿美元创业公司的启示

时间:2014-09-09 00:07来源: 作者: 点击:
原文来自TechCrunch,由虎嗅编译: 许多创业者,当然还有在身后支持他们的风险投资人,都希望创办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 为什么开发者对数亿美元投资退出(billiondollarexits)这

原文来自TechCrunch,由虎嗅编译:

许多创业者,当然还有在身后支持他们的风险投资人,都希望创办一家价值数十亿美元的公司。

为什么开发者对“数亿美元投资退出(billiondollarexits)”这么关心呢?从历史情况来看,顶级风投基金的收益主要来自它们持有的少数几家公司。除此之外,传统风投基金都已经发展得比较大了,需要有更大的“投资退出(exits)”获取可以接受的回报。比如,只是收回一家规模4亿美元风投基金的初始资本,可能意味着需要持有两家估值10亿美元的公司各20%的股份,或者是在一家估值20亿美元的公司被收购或上市的时候占有其20%的股份。

我们就要问了:一家创业公司的估值达到十亿的可能性有多大?有没有什么是我们可以从过去十年的成功案例中学到的,比如Facebook、LinkedIn和Workday这些公司?

为了回答这些问题,CowboyVentures团队建立了一个数据库,搜集了美国市场的一些科技公司,这些公司都创办于2003年,并且最近都在私募和公开市场达到了10亿美元的估值。我们称之为“学习计划”,这个项目仍在进行中。

在阅读下面的内容之前,有两点需要注意:一、我们的数据基于公开信息源,比如CrunchBase、LinkedIn还有Wikipedia;二、得出的结论来自一时的印象,绝对是有片面性的。

这里就是我们发现总结的几点

一、我们发现39家公司符合我们称之为“独角兽俱乐部(UnicornClub)”的标准(即:美国软件公司,2003年创办,在私募和公开市场的估值超过10亿美元)。这部分公司占风投融资的消费类和企业软件新创公司总数的0.07%。

二、过去十年,平均每年出现四家“独角兽”公司,Facebook则是一只“超级独角兽(super-unicorn)”(估值超过1000亿美元)。最近的几十年当中,每十年有一到三家超级独角兽公司出现。

三、消费者市场领域的“独角兽”公司发展得更丰富,总体来看创造了更多的价值,即便是不将Facebook计算在内也是如此。

四、但是企业市场的“独角兽”公司平均来看市值更高,募集的私人资本更少,在私募投资上带来的回报更高。

五、这些公司一般会均匀地分布在这四种主要的商业模式类别当中:消费类电子商务交易、消费者受众,软件服务(Saas,Software-as-a-service)和企业软件。

六、平均需要七年以上的时间才会有“套现机会(liquidityevent)”,这不包括我们榜单上排名第三仍旧是私有状态的这家公司。在成功退出之前有很长的一段路要走。

七、经验欠缺,年龄二十多岁的创业者们是“独角兽俱乐部”的局外人。那些创始人受过良好教育,年龄三十多岁,并且创业伙伴互相之间有很长合作历史的公司,往往获得最大的成功。

八、曾发生“大的转型(bigpivot)”,与最初产品模式截然不同的创业公司,加入“独角兽俱乐部”的机会很小。

九、旧金山(而不是硅谷)如今是“独角兽”们的家。

十、独角兽俱乐部的创业者们各自的背景差异很小。

这里是一些深层的解读

一、欢迎来到只有39名成员的独角兽俱乐部:金字塔顶端的0.07%。

・难点就在于弄清楚这个俱乐部的候选者都有哪些。美国风投协会(NVCA)的数据显示,自2003年起美国有超过一万六千家与互联网相关的公司得到了融资;Mattermark过去两年的数据是12291家;新罕布什维尔大学商学院风投研究中心的数据是每年有一万到一万五千家软件公司得到种子轮投资。我们假设过去十年有六万家软件和互联网公司募集到了风投资金,也就是说其中有0.07%的公司成为了“独角兽”,也就是每1538家公司中有一家。

・结论:想要创办或投资一家十亿美元的公司非常困难,而且机率很低。科技新闻可能给人的感觉是每分钟都有一个赢家诞生——但是现实情况是,发生这种情况的机率介于职棒大联盟(MLB)比赛里接杀一个出界球的概率与某人一生中被闪电击中的概率之间。或者说,比申请斯坦福大学的难度要高100倍之多。

・但这39家公司的确证明是可以做到的——它们也提供了一些可供参考的东西。

二、Facebook是过去十年的超级独角兽(超过1000亿美元的估值)。每一次重大科技潮流都会伴随一个或多个超级独角兽的诞生。

・Facebook占到了39家公司2600亿美元总市值的超过一半的比重。

・过去几十年也出现了其他超级独角兽公司。1990年代是谷歌,目前该公司的市值是Facebook的三倍左右;亚马逊,市值在1600万美元左右。1980年代是思科。1970年代是苹果(目前是全球最有价值的公司)、甲骨文和微软;1960年代则是。

・超级独角兽公司都有什么相似之处?1960年代是半导体时代;1970年代是个人电脑诞生的年代;1980年代是一个新的网络世界诞生;1990年代,现代互联网爆发的前夜;二十一世纪初,新的社交媒体成立。

・每一次科技创新潮流都伴随着一家或更多家超级独角兽公司的崛起——这些公司会改变你的生活、工作和投资情况——如果你不够幸运/聪明成为该公司的联合创始人之一的话。这也带来了更多的问题。下一个十年里最本质的科技革新是什么?是否会出现一至两家新的超级独角兽公司吗?

平均每年会出现四家独角兽公司。但不是每年都有这种情况发生。

・除了Facebook之外,剩下38家公司的估值平均在36亿美元左右。在上文写完有关超级独角兽公司之后,这个数据可能会令人感觉失望。但是不要忘了,创业公司一般都会以大多数人认为是疯狂、愚蠢或无关紧要的想法作为起点。只有经过许多年的努力外加非常好的运气,有一小部分公司才会成长为独角兽公司,这种情况极其少见,非常厉害。

・过去十年里,独角兽公司的数量并不是很多。情况最好的是2007年(36家里有8家);数量最少的是2003年、2005年和2008年(据目前所知的情况是如此。目前还没出现一家2011年创办的公司)。从这个情况来看,目前还不清楚每年独角兽公司的数量会随着时间发生变化。

・按时间顺序将这一数据展现出来——有哪些公司变得更有价值了,有哪些公司从这个榜单上消失了——进而去解读那些有潜在机会成为独角兽公司(估值在10亿美元以下)的榜单。或许在未来值得进一步写文章说明。

三、过去十年,面向消费者市场的公司创造了总市值的绝大部分。

对早期消费类科技公司的投资在过去一年显著降温了。但是如下几点值得注意:

・三家消费类公司——Facebook、Google和Amazon——是过去二十年里的超级独角兽公司。

・面向消费市场的公司比企业市场的独角兽公司多,这些公司占到除Facebook之外总市值的超过60%。

・这39家上班的公司可能严重低估了消费类科技的价值。榜单中仍旧是私有状态的14家公司中,有85%面向消费者市场(比如,Twitter、Pinterest和Zulily)。一旦有了“套现机会”,这些公司的市值将会有很大增长,进而提升消费类独角兽公司的总市值。

四、面向企业市场的独角兽公司在私募投资上的价值回报更高。

・企业领域风投当下非常诱人的一个原因是:榜单上的从事此行业公司平均在私募市场筹集了1.38亿美元——目前这些公司的市值是所募集资本的26倍。

・在这一点上表现尤其突出的是Nicira、Splunk和Tableau,这三家公司均在私募市场筹集了不到5000万美元,现在平均市值是38亿美元。

・此外,Workday、ServiceNow和FireEye的市值是其所募集资本的60倍。

・与风投所宣称的企业类创业公司需要更多早期资本的论调恰恰相反,我们并没有在面向两类市场的独角兽公司身上发现A轮融资的不同之处。

消费类公司的投资回报相对低一些。

・消费类独角兽公司平均募集了3.48亿美元,大约超出企业类独角兽公司的2.5倍;目前市值是总募集资本的11倍左右。

・其中募集了非常多私人资本的公司是Fab、GiltGroupe、Groupon、HomeAway和Zynga。

・这表明在一个“快速扩张(getbigfast)”的世界,创办一家超级成功的消费类科技公司需要更多的资本;或许意味着创始人和投资人过去十年对于消费类互联网公司过高的估值负有责任,消费类科技公司的投资者所获得收益更少了。 1 (责任编辑:admin)

------分隔线----------------------------
栏目列表
推荐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