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猫:现在是最好的时代 先砸一句,给战斗力只有5的悲观主义者渣渣们:以往任何一个时代都没有比现如今更加容易白手起家。 从我自己,到我身边看到的例子,一切都说明,这个时代是最好的白手起家的时代。 1.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对于一个个体来说,有如此容易获得信息、知识、技术的手段。只要你想,你现在能通过互联网公开课拿一个MIT的学位;只要你想,任何一所全球知名高校的教授和大师都等着你提问;只要你想,每个公司、行业如何起家如何成长,有什么问题和要注意的都被互联网和媒体们挖个底朝天(比如Quora们和知乎们);只要你想,Linkedin上随时就能抓来一个合作伙伴或行业老大去交流。 这一切有个前提,只要你想。 2.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有如此多的行业机会和庞大的需求。想想看,1900年的时候中国的人口加起来还不到今天中国人口的一半;就在5年前,移动互联网,SNS, 云计算都还是浮云,就在10年前,电子商务、web2.0都还是概念;想想看我们今天有怎样的机会。就算不是在互联网领域,看看Tesla开创的电动汽车,飞利浦最新的LED照明技术,美国页岩气勘探技术的突破,突飞勐进的高铁经济和2012年接近1亿人次的出境旅游,这一切都在创造新的需求,新的市场,新的机会。这一切有一个前提,只要你用心去发现。 3. 从来没有哪个时代像现在一样在社会制度上对一个社会最底层的人提供最便利的上升通道。请允许我使用“最底层”这个不大褒义的词来形容社会阶层上升如何便利。不说美国和西方,大家公认那边的社会制度比现在的中国更完善,但即便是在官二代富二代遍地的中国,我们也没有科举制度的羁绊,我们不用成为状元才能出人头地,每个人都可以通过自己的努力获得知识,财富和社会地位。也许我们看到很多国家垄断的行业和市场,很多官二代和富二代守着金矿。但如今有很多新兴的行业和市场是这些人无法企及的,这些行业和市场有哪些呢,从目前的记录看,凡是涉及“脑力资源”的,他们都做得很惨。比如:互联网,XD。这个世界上,除了自然资源、权力资源和资金资源,我们还有别的资源,而且一定是21世纪最重要的,尼玛这就是人才啊! 那么,我们应该明白了,在这个时代(和以往那些成功白手起家的前辈们),都并不是真正意义的“白手起家”,我们有广阔的资源,我们有智慧,我们的双手和一颗“我想XX”的心。 @王浩 :或许最大的不同是心态 刚好看过《一九四二》,演地主的张国立说:“我知道怎么从一个穷人变成财主,不出十年,你大爷我还是东家!”,听着霸气十足。然后身边的张默说:“到时候我还给你当长工。” 或许最大的不同是心态。 @哲晓:白手起家的三个阶段 白手起家不是白脑起家,这应该是个技术活儿。 按照鄙人的理解,这事儿应该分成如下的叁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 有个之前的文章最贴切: 如何在3个月内获得3年的工作经验[How To Get Three Years's Expirence in Three Months] 说明了智慧、知识、行业认知在白手起家中的作用。 当然这仅仅是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有了对社会的基础了解,才有了和圈内中高层次的人沟通、互信、了解、互惠的基础。当然,走路从来是两只脚,仅有行业是不够的,还需要一门手艺,叫做专业:比如是人力资源、企划、财务。行业下的专业度才会形成第一阶段的立身之本。 第二个阶段 接着经历一些看起来平凡、低调、土鳖、小进步的平凡日子,我们要进入第二阶段了。这个阶段用袁岳的一句话最合适,塬文是这样表达的: 在社会研究中,任何的学历只解决从底层进入中下层,而技能才能让人从中下层进入中层,社交与社会资本的运用能力能让人从中层进入中上层。 好吧,某童鞋说费解!那么让哲老师来解读下吧。 先拉出到另一个场景:当年上硕士的时候,我的导师在开门的第一课上说,要学会做事,更要学会做人。虽然在紧随其后的叁年岁月中,我没有从我的导师身上体味道这句话的内涵,但是我从更大的世界中发现这是一句很棒的话。核心词汇是:做事、做人,延伸一下是:学会做事,然后做好人。 拉回来,看袁岳的话,其实核心思想就是说要建立一个稳定的朋友圈子。注意,是圈子,还没谈网络。关于怎么建立圈子,鄙人就不多说了,方法论的东西,从来是要理论联系实际。 第三个阶段 之后,又要再经过漫长的看起来平凡、低调、土鳖、小进步的平凡日子,恭喜你,就要进入高级阶段,即第叁阶段了。 这个阶段持续引用袁岳的话就能说明问题,塬文是这么说的: 核心社会关系也就是传说中的贵人相助能帮助人从中上层进入上层,而强有力的多层社会关系才能让人稳定地盘据在高层。 好吧,理解了这个,就算是起家成功了。哲老师再为某童鞋解读一下,区别于第二阶段的说法,这个阶段建立的关系是立体、多层次的关系。 你看黑道江湖大哥出场,左右两边四大金刚专打一些中流货色,一群小弟跟随说明门派实力,大哥自己逢年过节要拜拜当地更大的大鳄。好吧,这比喻好粗放,但也是一个说明问题的角度。 @丹枫 :说说香港的情况 我来说说香港这个每一个行事业都存在巨头的成熟资本主义的地方吧。 虽然我中学读的是一间比较差的学校,但是有一位有钱同学,我认识他的时候,还不算很有钱,他的爸爸住在香港的公共房屋,在酒楼里面负责洗菜做起,后来在香港鱼翅捞饭的黄金时代自己开了一家酒楼,可惜做了不到半年就关门大吉,再后来他又尝试开了一家酒楼,这次他做起来了,然后愈开愈大,短短十几年间成为香港最大的饮食集团之一。 名字我就不说了,他们是家族生意,没有上市,而比他们小一点的稻香集团今天市值48亿港元。其实稻香集团也只是在1991年的一家小店开始。 饮食业可以说是门槛最低的行业了,而在香港这一行不断有新人冒起。我再来说说大家可能来香港都吃过的翠华。 翠华前不久上市,现在47亿港元。 翠华餐厅集团主席李远康,曾经是上环「海安冰室」的「外卖仔」,后来亦做过水吧、饼房等工作,他于1989年白手兴家,接手由蔡创波创办的翠华餐厅。 香港近来被称作"米线之都",如果来过香港的朋友也许都会有所感受,而其中分店最多的是港人俗称 "谭仔"的谭仔云南米线。谭仔也是同样的故事,由长沙湾的一间只有几个小座位的小店做到现在有几十间分店,最近还分店还开到了台湾。虽然没有上市,但我粗算一上,那也是快十亿了。 不说饮食,我们来说说高科技,香港的"电讯魔童"基 基早于17岁时创业,他声称为香港当时开办5所私人学校,并赚取第一桶金四万港元(60年代时相当于5128美元)。随后数年,本地报章多次邀他访问,王维基称他于21岁时就萌生从台湾引进免税工程教科书的想法,而在就读香港中文大学第3年时,这为他带来丰厚利润,同时亦能有助纾缓在读大学生面对当时中文教科书稀缺以及成本高昂的困境。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