线上商家如此,线下的摊贩和商铺也是“爆棚”上海最大的手机交易市场不夜城通信市场内,今年不少店面都改成了专营中高端手机壳生意,每天能卖掉几百上千个壳子,而据一位资深业内人士透露,隔壁的大奥通讯商城更是上海地区手机壳的“源头”和“中转站”,大量沿街兜售的摊贩都是从这里拿货,十元、二十元的成本价,转个手卖出去赚一倍。 在中国最大的手机集散地深圳华强北市场,这样的转变更为彻底。去年年初,华强北市场从一楼到顶楼都是各种山寨手机,仅有一楼、二楼一些商铺从事批发手机外壳的生意,产品也较为单一。到了今年下半年,从一楼到顶楼,除了苹果手机,就是手机壳。 华强北市场的“转型”,事实上正是上游厂商"转型"的最直接表现。上述资深人士透露,去年深圳大量山寨手机厂商倒闭,其中大半厂商很自然地转做手机壳生产商。原来为手机厂商做硅胶手机键盘的,做起了硅胶手机壳;原来为山寨手机做外壳的五金加工厂,转做金属壳;原来那些从事手机美容的店面,则专营贴水钻的活,做水钻壳…… 有数据显示,目前中国已形成专为苹果生产配件产品的产业,仅深圳就云集了1500多家厂商,年产值逾千亿元,其中不少厂商将生产线全数转型为手机壳制造,每个手机壳可以赚到一倍以上的利润。而据这位业内人士估计,全国范围内从事手机壳生产制造的厂商已超过一千家,其中大部分集中在深圳和义乌。 疯狂的市场 然而,迅速庞大的市场也让整个手机壳产业的竞争变得日趋白热化。“国人买什么,什么都涨;国人卖什么,什么都便宜。"这话放在手机壳市场上来看,一点也不假。 一方面,消费者的心理价位降下来了。当年iPhone3GS出来的时候,苹果专卖店内一个普普通通的彩壳要卖199元,皮革套得300元至400元,消费者觉得花80元从摊贩处购买很便宜。一年多过去了,手机壳供应量急剧膨胀,消费者也摸准了行情:一个小熊模样的硅胶手机壳就是30元左右,普通PC壳15元,漂亮点的50元,就算一个贴满水钻的壳子,也不会超过100元……超过百元的手机壳,难有人光顾。 另一方面,为了争夺市场份额,不少商家开始走低价路线。在淘宝网上,”9.9元包邮,只赚一毛钱“、”6.9元包邮,亏本甩卖“的卖家大有人在。他们真的赚钱吗?一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卖家告诉记者,按照9.9元的售价计算,质量最差的彩壳批发价为2-3元,快递费在6-7元,因此赚一毛钱的说法的确是可能的,而6.9元、3.9元的售价则肯定亏钱。这位卖家透露,如今iPhone5”出世“,从今年8月开始,不少手机壳制造厂商开始清库存,这也使得手机壳的价格一降再降。 李京林最早那批手机壳都卖80元左右,如今他生产设计的普通手机壳价格都在30元至50元,这也让他觉得日子变得艰难。事实上,如果做得好,今年他的销售额可以达到2000万元,手机壳的毛利率在30%左右,本来能赚不少,但他想要做出个品牌来,咬咬牙砸了300多万元广告费,加上物流费、包装成本、支持分销商的投入和人工成本,真正赚的就很少了。 而白萍则想要尝试别的手机型号,”等过一段时间,iPhone手机壳生意做得稳定了,我会尝试三星等一些卖得不错的手机型号。”不过她还是显得有些犹豫,“暂时来说,还是苹果手机壳的市场最大,放眼望去,我身边的朋友们几乎清一色的iPhone4。“ 未来谁能活下来 如果说,iPhone3的出现开发了手机壳市场,iPhone4/4S的热销把手机壳经济推向顶峰,那么iPhone5的"问世",很可能将成为整个行业洗牌的开始。 很多人都是这么想的,包括李京林。在iPhone5尚未“问世”的时候,深圳和义乌的工厂里已经有人开始“押宝”。根据“路边社”的各种小道消息,李京林一共猜了5种款式,上薄下厚水滴状的形状、四角恢复成圆角的形状……他觉得最靠谱的是加长变薄的机型,事实证明他的猜测是正确的。于是乎,iPhone5一问世,厂里立马连夜赶工,第二天,他就在网上推出了几款iPhone5手机壳。只不过,让李京林惊讶的是,除了他以外,别人似乎也想到了这些,大奥店头还来不及铺货,但网上iPhone5手机壳已经不少了。 只求快速反应,显然是行不通的。李京林研究得更多的是怎样开拓这个市场,把科技技术融入到手机壳中,来提高它的附加值,创造一个品牌。比如他现在正在研究PC材料,使手机壳能在不同的光线下发生变色效果,或者搓一搓就会出现一个笑脸,他也在研究会发热的手机壳--因为很多用户反映,iPhone在低温的状态下常常会发生触屏不听使唤的情况……他觉得只有通过产品的创新,才有可能让消费者记住自己的品牌。 如今的手机壳市场,可以说很疯狂,但事实上,绝大部分的摊贩、网络卖家都只是分销商,赚一笔小钱。有业内人士认为,手机壳市场即将出现洗牌,"到明年这个时候,可能绝大多数的厂商都会倒下,未来只有大型品牌商和代理品牌的渠道商有可能存活。"而到目前为止,手机壳市场还没有出现一家足以征服市场的品牌商,这是很可惜的。 最近,李京林又在马不停蹄地捣鼓着“随心刷”第二代,据说第一代产品的劣势是一旦手机掉了,交通卡也就“充公”了,他在考虑卡与壳分离的可能性。不知道,凭着已经一炮而红的“随心刷”系列和各种融入科技元素的手机壳,这个品牌是否能幸运地活到最后……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