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元一支的痔疮膏想变身为MM们涂的眼霜,这无异于天方夜谭。然而,在网络试用与网民热议的推动下,低端形象的起义并非没有可能。 传统行业面对的是信息与经济大爆炸,很多老字号产品的营销模式在如今显得捉襟见肘,以往的拳头产品也变得有气无力,连一层窗户纸都捅不破。每一家传统型企业都在期待奇迹的邂逅,但守株待兔只是一个概率问题。 破局是当务之急,中国的百年老店不多,有那么一点传奇色彩的,更是少之又少。保护与发展是延续其生命力的根本,创新与变革是企业生存的左右手。今天的主角是马应龙,一家百年的药企,新品推广任重道远,宣传费用更似天文数字,在今天凭一招鲜吃遍天,痔疮膏打不动天下,毕竟屁股的那点事发生的几率还是不大。然而正是无心插柳柳成荫,反倒成就了一段传奇。 前世今生,徘徊中回到原点 马应龙药业创始于明朝万历十年,公元1582年,距今已逾4个世纪。马应龙的扬名,得益于马应龙眼药,其治疗眼疾的产品“马应龙八宝眼膏”在早期更是深受消费者信赖,其创始人马金堂虽以眼科见长,但久负盛名的却是一支普通的痔疮膏。人体的“出口”部分,本来就是难以启齿的,在儒家思想已深入骨髓的中国人眼里,这更是烂死在肚子里的秘密。在社会高度发达与密集的今天,企业仅仅依靠一两支膏药已回天乏术,得益于偶然,得益于网络上“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精神,缘于那份儿自我解嘲的范儿,在广大网友的助推下,调侃变成了创新,解嘲变成了引领潮流。 2006年,天涯论坛上流传的一个偏方引起了广泛关注。一名女网友说自己用“马应龙痔疮膏”消眼袋、去黑眼圈取得了奇效,甚至比几百上千元的知名进口眼霜效果还好,该帖一出,引得众多爱漂亮的年轻女性跃跃欲试。在全国各大知名论坛纷纷转载,不少人以身试之,论坛一时间也闹得沸沸扬扬。而售价仅五六元的马应龙痔疮膏立即脱销,原本一款不起眼,甚至有些上不得台面的药品,一个华丽转身,摇身变成了药妆。 而马应龙顺理成章进入目前火热的药妆市场,正缘于天涯等全国知名论坛的“创新精神”。 “听到马应龙就会想到痔疮……”“我不厚道地想,会不会有人拿这款眼霜涂屁股?”“还好!他们没有生产牙膏!要不全国人民都受不了马应龙牌牙膏!”“眼霜和痔疮膏可以互相涂不?”“我想问问马应龙痔疮膏有几种?我买了一只麝香的,每次抹一点都熏得眼睛睁不开啊!”正是这样的网络思维方式,马应龙才得到了有别于传统药妆品牌的逆向收获,关注度更在品牌林立的市场先拔头筹。 伴随着这种勇于“自我牺牲”的精神,马应龙痔疮膏的功效被逐渐放大,全国各大知名论坛纷纷贴出“试用报告”,更有人对马应龙痔疮膏的成分进行了分析,并对其成本进行了估算,对于制作方法的讨论更是头头是道。对于国产品牌几元的东西换来国外品牌几百元的效果,都透出了滔滔江水般的景仰之情。 华丽转身,新产品再上浪尖 有时候网络就是这般神奇,一夜创造暴富奇迹。 网络也是这般,轻松被唾沫淹死,死得无形加难看。五六块钱的东西能提高30倍?大家不是傻子,中国还不至于有钱到那地步,不可能期望着自己换个包装,把挤药口做得美观一点,一点,就可以直接把屁股挪到眼睛,“兄弟俩”一起共患难。消费者不买单,一切都是白搭,你的研发费用也好,你的制模开模也罢,你的成分提炼,那都是无用功,浪费着大家的青春,忽悠着百年口碑,砸着自己兢兢业业积累的品牌效应。 面对着前期已经铺垫好的推广,无形中已经为马应龙聚集了一批“粉丝”,相比药妆市场目前的不规范、价格的不透明,马应龙没有马上动作,而是用3年的时间酝酿,在2009年才正式宣布进军药妆市场,推出了主要针对黑眼圈的眼部护肤产品。俗话说不打没把握的仗,在马应龙的官方说法中,将产品定名为“八宝去黑眼圈眼霜”。名称意在强调“药”的成分,这与同仁堂[26.30-1.98%]的“美白祛斑面膜”、“祛痘润颜凝胶”有异曲同工之妙。眼霜的单价为168元,马应龙也试图将其与5元一支的痔疮膏划清界限,但消费者仍心存疑虑。 “痔疮膏和眼霜在生产工艺和原材料选择上有本质区别。”这是销售人员的解释。进入马应龙的官方网站,我们可以感觉到公司整体的低调,寥寥数字,便将一个几百年的老店不动声色地传达出来,其稳重的风格,我们很难想象该公司可以借势推出价值超过30多倍的产品,而且难能可贵的是得到了市场的认可。 八宝眼霜订购专线的销售人员表示:“我们是在传统药方的基础上,萃取中药精华,精心研制出来的,就目前看来销售情况比较理想。”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