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百多万元资产在短短两年间化为乌有,从招投标到合作投产,再到终止合同,最后到结算,女企业家刘燕称其陷入了一场有人精心设计的骗局中 14年追讨百万资产路漫漫 对于刘燕来说,钱来得快,去得也快。 上世纪九十年代,四川彭山人刘燕就已经坐拥600多万元的资产。 然而1995年开始,情况突变。那一年,刘燕所经营的南方日用化工厂(以下简称“日化厂”)和原彭山县工业企业总公司(以下简称“工业公司”)签署了租赁其下属企业彭山县玻璃厂的协议。 协议签订后的两年间,刘燕的三百多万元不仅“一分都不剩,反而还背了一身的官司。”这让她怎么也想不到。 “先是窑炉报废,然后是无端停电,又遇到假会计所评估,最后钱一分都收不回来。” 14年中,刘燕自筹资金并利用多年建立起来的关系网,对当年发生的一系列“意外”事件进行追踪调查。调查后,刘燕称自己掉进了一个精心设计的骗局中。 阴谋精心设计 刘燕依旧认为自己还很年轻,这个已经年过四十的女人认为她“还可以创造更多的财富。” 回忆起二十年前的经历,刘燕并不觉得轻松。“虽然那时候赚钱容易,但所有的事情都是我一个人承担,太累。” 上世纪八十年代先后在彭山城关粮站议价办公室和驻外勤办公室工作的刘燕知道,一直这样工作下去,前途不大。发现四川很多地区缺粮的商机后,她辞掉工作,下海做起了买卖粮食的生意。她从全国各地购买粮食,然后用火车拉往四川,“那时候身上随时装着20多万元,然后赶汽车回彭山。” 在挣得自己的第一桶金之后, 1991年和1992年刘燕先后成立南方贸易公司和南方日用化工厂。 日化厂的成立,让刘燕迎来了事业的第二个高潮。“把生产出来的化妆品都销到俄罗斯去了。”短短几年,刘燕的日化厂就挤进了四川企业200强。 1995年,南方日化厂与原彭山县工业企业总公司签署了租赁其下属企业彭山县玻璃厂的协议。 协议签订后,刘燕开始接管彭山县玻璃厂,这之后,一系列对刘燕来说“不可思议”的事情就接连发生。 从窑炉报废到无端停电,最后又遇到假会计所评估,刘燕投资的三百多万元钱连一分都没有收回来。 接下来的14年中,刘燕因为这件事打了许多官司,大部分以败诉告终。 “他们的造假功夫了得,表面上看没有任何问题,全部符合法律章程。但实际上,他们全是弄虚作假。” 停电引发闹剧 1996年5月的一天,因为几个月以来发不了工资,彭山县玻璃厂六百多工人关起工厂大门,在里面打、砸、抢、烧。 时任厂长的刘燕因为追查玻璃厂迟迟没有投产的事并不在场,但她至今都不敢想象当时毫无控制的场面,“幸亏我当时不在场,不然我的汽车都要被烧掉。” 事发一年前的1995年6月23日,日化厂与彭山县玻璃厂的主管部门原县工业公司就该玻璃厂财产租赁事宜达成《财产租赁合同》。 所有的交接事宜办妥之后,10月16日,还在试产期的3号池炉突然报废。南方日化厂即组织约133万元资金重建。 1996年5月19日,当所有的准备就绪以后,刘燕又新投料20余吨。此时,她才发现,工厂没有电,根本不能运作。 六百多工人已经等了好几个月,因为迟迟不能开工,所以也没有工资。而如今,刚要开工,却被告知无法运转。工人们激愤之下,遂群起而攻之。 而这一闹剧的出现,根本原因是停电。 为何从事生产的工厂会停电?刘燕经过多方查访,发现了症结所在。 “这个变压器是整个厂的中心电力枢纽。”刘燕指着另外一家玻璃厂的变压器告诉影响力周刊记者,“我们立即请县安办的人来查证停电的原因,但没想到会是这个。” 在工厂不能运作的八天后,彭山县安全生产委员会介入调查。调查报告上说,“由于未通电,炉内只能加煤燃烧保温,如不送电,可造成2号池炉报废,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左右。” 调查报告同样也解释了停电原因,“因原老厂分为两个厂,用电问题不协调,一直造成内部纠纷,也不利于用电管理”。 就在此前的1995年12月29日,经双方协商约定,南方日化厂退出玻璃厂行列车间的租赁。刘燕在后来的调查发现,一份彭山县玻璃厂行列车间租赁合同上,原县玻璃厂厂长钟代顺于1996年1月18日将400KV变压器租给了另一家玻璃厂使用。 1999年8月18日,四川省眉山地区中级人民法院一审认为“由于化工厂未向法庭提供相关证据,应承担举证不能的责任”,并驳回了日化厂要求工业公司赔偿经济损失的诉讼请求。 不服判决的刘燕申请二审。 然而,“二审的时候他们又说工厂停电是因为我拖欠七万多块钱的电费,我才租了这么一点时间,而且没有正式投产,怎么可能欠这么多电费?”对此,刘燕无法理解。 在她现在看来,这是自己步入圈套的第一步,因为停电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20万元。在跟记者讲述的过程中,刘燕略显激动,不停地重复“更精彩的还在后头”。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