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六年,悟到转型真谛 收了8年的古玩之后,中国的珠宝古玩市场已经开始逐步放开,做这行的人越来越多了。聪明的张铁军很快意识到再沿着以前的路走下去,自己的优势很快就会没了。 权衡一番之后,张铁军选择了更多人喜欢的翡翠,“选择专业做翡翠是有偶然性的。”张铁军谈起了那段至今让他还有些吃惊的“发迹史”。 “在1984年,他听说一个朋友放菜籽到云南,看到那里有个交易翡翠的市场,有一些是缅甸人,翡翠的毛料和半成品都有。那时他早就知道翡翠出于缅甸,他就马上和那个朋友一起到云南瑞丽去看看。”张又心告诉记者。那一次,张铁军买了价值5万元的翡翠,回去加工后,一转手销售便赚了27万元。“如此高的利润,连他自己也想像不到,真是有点不可思议。”就这样,乘坐了3天的火车到昆明,在险恶的山路中坐2天的汽车到云南瑞丽,用1个月的时间进一些翡翠原材料和半成品,然后返回后进行加工制作,再卖给上海、北京、天津等地的黄金珠宝商店,供他们去做黄金镶嵌翡翠首饰……每两个月做一笔生意,一次一次的循环,让张铁军在1985年到1992年的8年中,挖掘了人生中真正的第一桶金。 “我最佩服他的,就是他坚韧不拔的毅力。对于他认定的目标,他都会玩命地干,不做好、没结果,他肯定不罢休。”张又心告诉《浙商》记者。 积累得差不多了,1992年,张铁军在上海珠宝商场租赁了柜台,开始自己的翡翠加工、零售业。 做了两三年,张铁军又发现,仅靠自己的实力、靠几个柜台,要在先辈云集的珠宝行业内谋得一席之地,要“玩转”上海这个地方,并且不断壮大,他的营商之道就变得非常重要。 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