速度背后是意境 这是一个在“7天”内部广为流传的故事。 2001年,尚未治理的珠江臭气熏天,在江岸购置了一套房产,周围人不理解他为何会选择这个几乎无人问津的地段,说,任何跌到谷底的事物都会有触底反弹的一天。——那年,他刚刚离开乐百氏。 虽然“7天”的员工很少见到这位董事长,甚至连郑南雁也只是在董事会时与他碰碰面,但这丝毫不影响相互间的亲近感。 “何先生不是一个从公司报表来判断企业运营好坏的纯粹投资者。”在这个浮躁的投机时代,何伯权懂得什么叫真正的投资。 或许作为经营者,当年经历了与资本方“达能”的严重分歧,如今同样作为投资人的何伯权,伤于资本,亦醒于资本,学会了避免在同一块石头绊倒。 用郑南雁的话说,何伯权选择项目,首先会花大量时间研究项目前景,考虑要是自己做能不能做好。一旦毫不犹豫投了资,他便会撒手不管,给予经营者最大程度信任。 在“7天”例行的董事会上,何伯权会从郑南雁的角度出发,讲出他所看到的市场信息、竞争态势和企业可能遇到的困难,并给出建议。而郑南雁在汇报工作时,也会把“7天”经营中的问题全部摊开。“何先生是个有气量的人,即使在会议中同他拍桌子,提反对意见,他也不会介意。” 一个近观,一个远眺;一个战略,一个策略。 在郑南雁办公室的墙壁上,挂着用篆书写成的“胸怀”二字。让郑南雁引以为豪的是,他们这群酒店行业的门外汉,带着各自的思想与经历进入“7天”,不断碰撞灵感,不按常理出牌。并且“7天”员工身上的创业激情,并非建立在一时的鼓吹上,而是有成熟的上升机制与公司结构作支撑。 4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