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潘家园有两个书摊,在高校附近开有古籍书店,同时做起了。如今的杜国立称得上是一名成功书商。
时光倒流20年,16岁的他刚从承德老家来京在工地打工。摆地摊卖杂志起家,转战潘家园卖古旧书籍,后又投身电子商务开网店。
古人云,书中自有黄金屋,这话用在杜国立身上,再合适不过了。
起家·广安门
倒腾旧杂志赚第一桶金
日前,在北五环外的一间仓库,杜国立早早就在门口等候着记者。“到我办公室去吧,就是乱点!”一间10多平方米的办公室,角落里塞满了各类古旧书籍。
出生在河北承德农民家庭的杜国立排行老大。1989年,初中还没毕业,16岁的他便随舅舅来到北京的工地混饭吃。
年纪小,没手艺,杜国立只能打下手,搬砖、和泥,一个月赚180元。这样的生活持续了1年。
和所有打工者一样,杜国立的最大目标就是挣钱,但他并不安心于卖苦力。一个偶然的机会,他发现倒腾旧杂志是笔好买卖。
当年的菜户营有座大型废品回收站,一公斤普通杂志大概有八九本,收购价0.8元。
头一回,杜国立试着进了20本杂志,带到附近的广安门火车站外,往地上一摊,每本1块钱,不到1小时便被一抢而空。
既然不愁卖,杜国立开始加大了进货量,并在广安门附近的万泉寺村租了房。在上世纪90年代初,靠着卖旧杂志,他每月能保证有一两千元的收入。
一年后,杜国立成为了一名幸福的万元户,抽洋烟,下馆子,挣到的钱除了给家里寄一部分,其余他都存在了银行。 发迹·潘家园
有贵人指引蹬着三轮卖旧书
杜国立一直不能忘记他在广安门火车站摆摊时遇到的一位老大爷。
1992年的一天,杜国立从旧货市场拉来60多公斤线装书,总共才花了50元钱。
当这批货在广安门火车站外遭到冷遇时,一位经常光顾的老大爷点醒了他:“去潘家园试试吧!”这是杜国立第一次听说这个地名。
次日凌晨,杜国立拉着这批旧书直奔潘家园。刚一到,这些书便被一位收藏者以4000元的价格收了。
杜国立觉得像在做梦,潘家园到底是个啥地方?这么神奇!从此,他的旧书生意翻开了新的一章。
当时的潘家园市场专卖旧书的商户只有两三家。每个周末的凌晨3点多,杜国立便蹬着三轮车从万泉寺拉着一二百斤的旧书去潘家园,每次要蹬上1个小时,寒来暑往,从未间断。
每周末两天下来,卖个三五千块很平常,最多的时候甚至能上万。
捡漏最快乐 旧画高价被买走
“明天能收上什么宝贝来,会卖多少钱,你事先都不知道!捡漏最让我开心。”杜国立这样解释着他在潘家园苦中作乐的原因。
1995年,杜国立捡到了他入行以来最大的漏。当时,他从菜户营废品回收站花100多块钱收来一摞地图,其中夹着一张2米乘4米的旧画。这幅画被人以15万元的价格收走。
大漏毕竟少有,杜国立还捡了很多小漏。一次,北京某机关部委搬家,上百吨的资料信札被当成废纸处理,其中不乏名人的书信手稿,这些都被他按照废品的价格收走了。被别人捡漏 开始学专业知识
人外有人,山外有山,懂得这个道理的杜国立说,这些年来,他捡了很多漏,但也被别人捡过自己的漏。
杜国立曾从旧货市场收来一幅落款是徐悲鸿的画,很多圈里人都说这是假画。一位陌生人花2000元收走了这幅画。不久后,这幅画在拍卖行拍出了20万元的高价。
财富从身边溜走,杜国立并不眼红,用他的话说,别人能挣钱是别人的本事。但说归说,从那以后,他开始钻研古籍字画的专业知识了。
1997年,生意越做越大的杜国立买了一辆夏利,手中的传呼机也换成了大哥大。
壮大·电子商务
开网上书店 每月卖书数千册
如今的杜国立,在潘家园拥有两个书摊。在清华大学附近,他还开了一家专卖古旧书籍的书店。
尽管开了这么多店,但现在最能给杜国立带来效益的,却是他的网店。
2002年,杜国立第一次接触了网络,并在国内最大的旧书销售网络孔夫子旧书网开设了网店,目前,他有六成生意都出自这里。
在杜国立的网店上,发布的旧书货品已有7万余册,其中包括古籍善本、名人日记本、信札以及各个时期的旧书。而到了今年年底,杜国立准备再增加3万册。
杜国立说,他的网店每月能卖三四千册,买家遍及全国各地。
流水线作业 网络销售列前茅
本文开篇时提到的那间仓库,面积500多平方米,里面像图书馆一样整齐码放着20多个大书架,上面摆满了旧书,另外,库房里还有一座厚厚的书山没来得及整理。
这里就是杜国立的网购基地。
杜国立说,库房里差不多有二三十万册旧书,这些书都将上网销售。他招聘了9名员工,为图书拍照,在网上给读者回帖,邮寄图书,这条网购流水线每天都在紧张地运转着。“拍卖是很刺激的!”杜国立手下负责拍卖书籍的员工说。
不久前,一套线装书发布在网店上后,从100元的起拍价开拍,最后居然被网友以19000元买走。还有一份名人信札,同样是100元起拍,最后卖了20400元。
据孔夫子旧书网的负责人讲,全国千余家商户都在这里设有网店,从销量、质量、信誉度等方面综合考虑,杜国立的网店一直名列第一,算是行业佼佼者。 尾声
我不是一个机会主义者
现在的广安门火车站早就没了地摊,摊位的位置变成了铁轨。但杜国立每次开着他的SUV经过此地时,还不忘多看上两眼,回忆一下蹬三轮车拉货的岁月。
20年过去了,尽管已经从一个进京打工的毛孩子变成了身家丰厚的商人,但杜国立仍保留着周末起早逛潘家园的习惯。
他说,毕竟自己是摆地摊起家的,不能忘本。
“你是一个机会主义者吗?”曾有很多人在听过杜国立的经历后产生了这样的疑问。对于人们的看法,杜国立并不认同。
“他们只看到我捡漏,没看见我是走了多少路才捡到的这个漏。”杜国立这样说。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