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一个媒体从业者在媒体行业的创业故事。左志坚2001年毕业于上海交通大学,在《21世纪经济报道》从见习记者做到第一版块新闻总监,是业内著名“调查记者”,中信出版社签约作家。2012年11月,正式离职创业,现为拇指阅读创始人,并刚刚拿到了数百万元的天使投资。看看他的这一年多是怎么过来的: Bianews上次推了应用汇CEO罗川的的文章,讲创业的心理。我印象最深的就是开头,讲他“有段时间特别抑郁,家里的困难,公司的挑战,山一样压着。夜里怎么也睡不着,睁眼盯着到天亮,距离服药只有一个手指头的距离。” 这种状态我特别熟悉。不过是在创业之前,而且没有罗总那么严重。具体说开来,就是在中国做一个独立的媒体人,独立的知识分子,是非常压抑的(此处删节1000字)。工作也是非常辛苦的。所以等到我创业的时候,心理历练,工作强度,都已经不再是挑战。 而且我毕竟不是屌丝创业。媒体人创业有个好处,就是朋友还比较多,大多比较仗义。真正的挑战来自:我进入了一个全新的领域,想做一个创新度高的产品,而我作为新手,只对内容有十足的把握,其他要学习的东西实在太多。 现在回想一下,我真是一人分饰多角。这一年学习过的内容包括:产品经理、UI设计、商务拓展、公关、编辑、策划、品牌、广告、融资……而我以前做了十年,其实只做了一件事就是内容。 先说产品。都说创业公司里,创始人就是产品经理。我之前研究过全世界范围内太多知名不知名的阅读类、社交类软件。但真正自己做时,也就只知道个方向。所以我们起步时,内部沟通效率并不高,还流失了一个很好的工程师。好在我们现在已经有了专业的PM。 再说UI设计。这是一个我比较重视的环节,因为读书人对这些看的很重。开发团队辛苦做了一年,功能具备准备上线时,我说UI不行,拍了桌子。最后,我在预算非常紧张的情况下,还是花钱请国内顶尖的设计师重新做了一遍。最近这个产品获了很多奖。但是那会儿,我是每天凌晨0点到4点,与设计团队在沟通UI方案,搞了一个多月。结果这个UI出来之后,同事不买账,还对我拍了桌子,说这个方案太激进。于是又做了些微调。 还有商务拓展。我们需要和大量的出版机构谈版权合作。之前我认识的大佬和富豪不少,他们谈笑风生,水平不知道比我高哪儿去了,我以为自己总能学习到一点经验,但真正自己干的时候,发现我就是一naive,sometimes too simple. 公关部分倒是驾轻就熟,毕竟我原来打过太多交道,但真正做起来,也是极耗时间和脑力的。比如我要研究哪些媒体影响力大,报道出来之后如何一起推广文章。这些都得我“亲自”做,我既是公关总监,也是公关经理,负责找图片素材到修改文章的细节。 再说编辑、策划、品牌、广告也是如此。我觉得这些并不难,但是以前我做这类工作,只需要起个头,给个方向,交给同事去执行,做的不好我打回去让他自己去修改。但现在我得从头做到尾,包括微信公众账号,选图、截图、选文章、互换推广,等等,都是亲力亲为。我把以前做媒体时从总监到实习生的活儿全给包了。 最后说融资。这是创业公司最要命的事儿。其实很早就有投资人来找我,而且我基本都是和合伙人/VP这一层的人沟通,但他们对阅读行业有很大疑虑。而且融资还是有不少技巧的,我在这方面也是个naive。等给了termsheet,后来细节又谈了蛮久。 这一年,心理压力最大的也就是钱。我和创业伙伴两人,这一年都没有发一分钱工资。做媒体是攒不了什么钱的,所以生活上也多少有些压力。虽然我个人生活要求很低,但一旦钱花完还融资失败,怎么办?年中的时候,我认真考虑过这个可能,以及随之而来的问题。这个项目是否有前途,如果有,是否要把房子卖了继续干。 好在最后有朋友给我兜了底,说外面VC谈不拢他肯定会投,不就一辆车的钱嘛。这就等于帮我兜了个底。所以,确实要和土豪做朋友。 现在经纬中国进来,我们有钱又有理想;安卓版在首发,下载量是我预期的两倍。整个形势比半年前乐观很多。当然,都说创业要掉几层皮,今年我算是领教了,这才掉了第一层。昨晚还有个哥们说创业最危险是第三年,我想,来吧。 我登过雪山,经常拿登山和创业做比喻。在我看来,公司搭建完成,产品完成粗胚,算是到了大本营。现在第二个天使进来,安卓苹果都上线,也就才到前进营地。登山肯定是越往上走越难,空气稀薄,还有生命危险,但那里的风景和历练,是你花多少钱也无法体验的。我以前招过一个北大毕业的女记者,因为她发简历时邮箱的签名档很靠谱,我就要了。那句话是这样说的—— Life is like a penis. It's short, but seems long when it gets hard......But you can have fun only when it gets hard.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