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职场中,我们总是在不停地接受着这样的教育:一个人只能将一件事情做到最好。所以,无论是职场前辈还是职场专家总会建议我们选择自己最擅长的工作,然后持之以恒地去支持它、培养它、发挥它,等待它的含苞怒放。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是我们擅长的?这个问题回答起来有点困难。如果从没有去尝试过其他的工作,那怎么会知道其他的工作我们不擅长呢?没有尝试、没有比较就不会知道哪些是适合自己的,也就更不知道哪些是自己擅长的了。而吴秀波的人生似乎就是在回答“究竟什么样的工作是我最擅长的”这个问题,无论是他辞掉“铁饭碗”去做歌手,还是去开服装店、电器店,甚至从事音乐监制以及经纪人……他一直在不停地尝试,不停地寻找最好的自己……中国人有一个惯性思维,习惯用一个人功成名就的时刻作为定义他价值的契机。 一部《黎明之前》,让吴秀波站在这样的巅峰。仿佛只有这个时候,他才有资格站在人生的报告台前,开始扯开自己的人生光环。“《黎明之前》的方为什么请我去演刘新杰?如果你八年前遇到我,肯定不会问这个问题,因为你会看见我每一天的努力、每一天的进步。我在演员圈里已经做了很长时间,我拍的每一部戏电视台都会买,这是我真正的价值。《黎明之前》还未播的时候,我的合约就签到2011 年2 月份了。”吴秀波不认为是《黎明之前》成就了他,更不认为《黎明之前》是他最好的作品。在他骨子里有一种让人难以捉摸的东西,这种东西推着他不停地去尝试、不停地去寻找最好的自己。于是从十几岁真正独立的那一天开始,他便开始了“尝试”生涯。也许我的麦子没有别人的好,但是我自己种出来的。“ 吴秀波的童年在北京朝阳区度过,北京人把自己当回事也不把自己当回事的特点在他身上体现得淋漓尽致。他有一个哥哥,标准的优秀学生,高考北京市榜眼。少年人的噩梦就在于有一个难以逾越的榜样始终给自己做比较。比学习,吴秀波自觉无望,那个时候,他就找了无数个可以不再学习的可能性:报考过武术队、军乐团和美术班。后来中国铁路文工团录取了他,并且送他去中央戏剧学院学表演,吴秀波终于可以逃离那个被比较的位置了。 人之所以愿意缅怀青春,也许就是因为青春有太多可能性。当时看来,吴秀波的运气很好,部级单位培养、领导信任,团里十个小品有七个给他,但最终他还是离开了文工团。 我们现在再回头试图寻找他当时的想法时,吴秀波依然不想复杂化:”当时不会想没有这份工作会怎么样,没有那种紧迫感和压力。只是觉得这份工作或许不适合自己,或许有更适合自己的工作。那时,我还不太明白要如何与同事相处,要如何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并把应该表现的表现出来。那时的我,如果能懂得这些道理,沉淀沉淀,这份工作或许不会以辞职结尾。“ 离开铁路文工团,吴秀波当时来钱的机会特别多,唱歌厅、开饭馆,怎么舒服怎么来。”我每天晚上想唱什么由我自己决定,底下的人你们爱干吗干吗。但我相信一定会有人给我献花,一定会有人喜欢我,也一定会有人为我鼓掌。“吴秀波坦言直到现在,他都特别留恋那个年代,如果现在还能维持那时候的状态,他决不会做演员。他甚至一度觉得那时的他终于找到了最好的自己,找到了自己最擅长的工作。做自己,做完完全全的自己,别贪心。把自己的优点最大化、缺点最小化。” 现实终究会带着岁月的磨砺让人明白应该怎么生活。虽然吴秀波当时的演唱非常受欢迎,一个月有几千元的收入,但几年过去了,歌厅不景气了。“我身边的朋友纷纷放弃歌厅演唱,去参加晚会演出,参与歌手大奖赛,在荧屏里成了大腕。”他也不得不放弃这份“擅长”的工作。之后,他被卷入了经商热潮,他开始尝试着开发廊、开饭馆、卖电器,全国各地到处跑。但重交情、爱交友的他花钱如流水,很快又陷入困窘之地 “没有一份真正长久的工作,生活中充满了各种危机”成了吴秀波当时对于未来最真实的心态。那个时候的他,已经结婚,大儿子即将出世,显然这个角色的转换让他不得不审视未来了。 在现实面前,他不得不说服自己,于是他结束了自己的“尝试生涯”.而这种思想的突然转折,连他自己都不太能想清楚原因。从此,吴秀波不再是那个容易心生厌倦的男孩,不再是那个不怎么认真、散漫随意的尝试者。 他完全来不及想自己的前景如何、能不能红,他想做的只有两点:有戏演,有钱拿。“回到演员这个职业的原因很简单,因为我真的快没饭吃了。我33 岁时穷到连5 毛钱的地铁票都买不起,只能坐1 毛钱的公共汽车。这时,我以前的朋友说:秀波,你可以回来演戏。我说:行吗?那就演戏吧。在我看来,做演员首先不要想着是一线、二线的,关键是你过没过贫困线,活着是最重要的!”当时没人看好他,他也已经被逼到绝境上了,他开始学着承包所有监制的活儿。剧本不够,他一周不眠不休,硬是拉着两个打字员自己把剧本给编齐了,当时就得了个“吴疯子”的绰号。“那是我一生中斗志最强的时候,拥有一种证明自己的欲望,充满了一种真正表达权利的自信。”“寻找到最好的自我,滋养它、锻炼它、发展它、支持它,让它含苞怒放。” 在吴秀波主演的电视剧中,有个现象很有趣,很多角儿跟着他一块红起来。谁不想挡着别人自己成腕儿?吴秀波坦言:“我以前也不停地改剧本,因为我觉得在演戏上自己最明白。后来我突然明白场子大了,腕才大。”这让吴秀波看起来很仗义,但只有他自己知道,最落魄的时候,要不是朋友仗义地帮着他挺过来,就不会有一个今天坐在这里谈自己人生的吴秀波了。 穷得没钱吃饭的时候,他被发小刘蓓拉着做了经纪人。以他的个性,一个合同也谈不下来,刘蓓自己谈下大部分,“我就是个拎包助理。”有一次,晚上的饭局是4 个女人:赵薇、韩红、江珊和刘蓓,其他的助理都走了,刘蓓说:“秀波不能走。” 刘蓓是好心,能让吴秀波多认识点人,吃完那顿饭,他就决定不能再给人添麻烦了。他不希望因为朋友的怜悯而获得工作。更让吴秀波感触的是圈里有个特别好的哥哥,“秀波,我捧你,我给你写戏,给你找特有名的人搭戏,大纲花好长时间写完了,投资都落实了,咱拍吧。”给吴秀波搭戏的都是“腕儿”-- 陶虹、牛莉、伍宇娟、冯远征、尤勇、傅彪、刘蓓。 当时的吴秀波一点信心都没有,导演一喊开机,他就哆嗦。大家伙都以为这是哪个爷来过戏瘾,较真的导演吵着要炒了他。吴秀波难受无比,跟大哥说:“哥,这戏我不想拍了。”当时就得到安慰:“行,这是咱自己家的,弟弟,不想拍我给你换一个角色。”“ 什么是大哥?这就是大哥。”吴秀波说,人生命中总会有几个这样的朋友,他关键时给了你一句话,让你能度过那段特别难的时候。也正因为有这个患难经历,让吴秀波格外珍惜重新做回演员这份工作。“那时,我就下定决心,一定要在演员这个工作上找到最好的自己,滋养它、锻炼它、发展它、支持它,让它含苞怒放。” 在面对采访时,吴秀波也依然会换位思考:“采访我的人,何尝又不是在工作?既然两人都是在工作,都要养家糊口,而且这份工作简单到只要我们聊聊吴秀波的过去就行,何乐而不为?有时候,采访结束我会很羞愧。我特别希望采访和演戏一样,每一条都是真心的,但采访不能喊第二次重来,我就会想我对不起对方,因为某一个话题我没有去走心,但真的没有机会给第二个答案了。”接受媒体采访,就好像很多人冲进来,不停地翻你屋子里的东西,想找出一点什么不一样的东西。其实,我真的就只有这么点东西,翻也翻不出什么。“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