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平一寄语青年者】 ●了解客户的需求,提供有针对性的产品和服务,是制胜的关键所在。 ●做任何事,确立目标之后就要做到极致,对自己狠一点,哪怕别人说你偏执。 他说,自己从小就知道未来必定要走创业的路。“至于是什么行业,倒是真没有设想过。”接二连三的机缘巧合之下,当年还在上大学的陆平一揣着3000元踏上了横跨时尚与网络两大领域的创业历程。从起初的单打独斗,到如今统领200多人的80后大军,不到六年的时间里,他的资产从3000元扩大到了2000万,而他也从青涩的大学生长成为运筹帷幄的业界先锋,并获得第九届“上海IT青年十大新锐”称号,甚至“忙里偷闲”地当上了丈夫和父亲。 今年,他刚刚30岁。 本版撰文 见习记者 章涵意 本报实习生 丁嘉 记者 摄 1、餐桌上“点江山” 机缘巧合促成创业 在当初毛衫厂密集的青浦区长大,父母也经营着其中一家,陆平一耳濡目染着民营服装企业的得失成败。尽管还是小学生的年纪,他就已经老成地在餐桌上“指点江山”,给父母提意见、出主意。当然,对大人们来说,他的话从来都只停留在餐桌上而已。可陆平一的创业之梦却早早萌芽。 尽管家境优裕,陆平一却始终保持着独立的性格,“我不想靠家里,全凭自己本事才是真本事。”从小到大他都是学校里顶尖的好学生,高考那年,他终于有机会选择自己心仪的商科专业,却不料马失前蹄,误打误撞进了数学系。 虽说勉强,可按照陆平一的性格,这次失利带给他更多的是动力。四年大学时光,他只有一个学期没有拿到奖学金。 “本科念不成商科,就打算毕业后出国留学。”没想到,天意再次弄人。“大四那年正值9·11事件,美国去不成了。全国名校学生又集中申请加拿大学校,我胜算渺茫。想转向澳洲,谁知澳币汇率疯涨。”出国路断了。 陆平一留在了上海一家软件开发公司上班。与此同时,他还和过去一样,帮忙家里的服装生意。“爸妈常常叫我上网找一些国外的毛衣款式做样板,时间长了,我对他们的需求了如指掌,而从客户的反馈中也开始知道他们需要些什么。” 或许此前的机缘巧合就是为了促成一个机会,陆平一突发奇想,“既然家里的服装厂需要一个后台搜集样本资料,其他的厂家一定也是如此!”他很快意识到,这会是一桩好生意。上班不过几个月的陆平一揣着3000元积蓄买了3台“二手淘汰服务器”,亲手整修,又用低价办妥了托管事宜。加班到凌晨一点回到家,再埋头两个小时倒腾网站,早晨七点又要出门。虽然辛苦,可自小树立的创业梦想好像在手中渐渐成形。他挺了过来。 2005年,网站上线了。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