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不折不扣的第二次创业。显然,相比模仿中国惟妙惟肖的越南,红豆还要面对更为陌生的社会制度和人文环境,还要面对可能的政策风险和法律风险。这条路很难。红豆只能一步一步摸索着来。 迫在眉睫的就是股权转换。前车之鉴摆在那儿,既然接了手,红豆就要话语权。通过股权转换,中方85%的股份归集到红豆旗下,原来的三家股东股份仅保留15%。与此同时,红豆进一步确立了独家经营地位。 第二件大事则是找柬埔寨政府要政策。这不难。一方面,柬埔寨属于极不发达国家,天然享有美国、欧盟、日本等28个国家给予的普惠制待遇,譬如自柬埔寨进口纺织品,美国给予较宽松的配额和减免征收进口关税、欧盟不设限、加拿大给予免征进口关税等优惠政策;另一方面,柬埔寨亟待摆脱贫困,对外来投资企业政策尤为优厚,譬如企业用于投资建厂的生产设备、建材、零配件及用于生产的原材料等免征进口关税;企业投资后根据产品种类最多可享受柬方9年的免税期;利润用于再投资免征所得税;产品出口免征出口关税;无外汇管制,外汇资金可自由出入等等。 而起步工作的重中之重,还是圈地。当时摆在周海江面前的是五个待选地块。五取其一,周海江最看重的是地理位置优越、交通便利。 现在记者看到的西港特区,占地11.13平方公里——是柬埔寨政府批准的最大的一个经济特区,也是唯一一家中国人建设的经济特区,位于西哈努克市墨德郎乡,距离柬埔寨唯一一个深水港口西哈努克港仅12公里,距离西港机场仅4公里,同时靠近贯穿柬埔寨全境并直通金边的最好公路——4号国道,淡水资源获取方便。 当然,获取这个地块的代价也不菲。其他四个地块都较为平整,只有这个地块岩石、沼泽、丘陵纵横交错,而且高低不平,最高处和最低处相差竟有六十多米——算下来,这块地购买成本仅上千万美元,建设成本却远远超出预算。 不仅如此,这11.13平方公里的土地,全是红豆人一手一脚丈量出来。2007年4月以后,西港特区公司总经理戴月娥就带队红豆5人团队来到柬埔寨。生长在“鱼米之乡”无锡的他们,骤然间面对的是个怎样的世界? “当时真感觉被丢进了荒山野岭。”戴月娥回忆道。更难能可贵的是,他们坚持这样的日子还不是一朝一夕。因为土地私有化,周海江选定的地块分属十几个“地主”,要一块一块地去取得。他们5个人,晚上住在西哈努克市,每天早晨吃了早饭就一辆皮卡车全拉到地块上,找水源的时候因为没有路,时不时还得披荆斩棘。恰逢4月以后,正是柬埔寨最热的时候,太阳毒辣辣顶在头上,女同志们因为不方便又不敢多喝水。为了节约时间,中午大家就吃点干粮完事……每天就这样插上标记,丈量面积,有时候还得反复丈量,反复跟“地主”核对面积,有一次竟有人不小心踩到地雷——那是柬埔寨内乱时留下来的。戴月娥说,“幸好没炸”。 这样的日子,他们足足过了十个月,期间戴月娥还得不断往返金边、西哈努克市,跟柬埔寨政府随时保持沟通,还要将图纸带回国内做规划设计……时至今日,她却用一种云淡风轻的语气告诉记者,“当时也不知道怎么想的,就这样坚持下来了。” 2008年2月23日,一切准备终于就绪,柬埔寨首相洪森亲自出席奠基典礼,宣告西港特区正式成立。作为表率,红豆集团旗下纺织类企业,率先签约入驻。 棋至盘中 在此之前,这8大境外经贸区中,只有巴基斯坦海尔-鲁巴经济区、赞比亚中国经贸合作区先后挂牌,进入正式运作当中。一家在俄罗斯的中国境外经贸区负责人坦承,“这个速度不能说快,但也不算慢”,毕竟这样大规模的海外操作模式,对中国企业来说还无前例可循。 正因为此,原本周海江计划更快,但是棋至盘中,红豆却遇到了诸多不得不面对的现实困境。 首当其冲的是土地平整问题。戴月娥告诉记者,“柬埔寨一年之中只有两个季节,一半是旱季,一半是雨季”——这就是没走出去之前,红豆人完全无法想象更无法考量其影响的问题。因为一年之中有一半时间雨水充沛,西港特区内一条路做下来,还需要一年时间的自然沉降过程,而且这一半雨季时间,基本也做不了路。这就拖了整个工程的后腿。没办法,红豆只能自己调整规划,顺应“天时”。 第二就是柬埔寨当地政府的开发理念。后发国家热切盼望投资,这是事实,尤其柬埔寨,一直将中国当成自己的“老大哥”,想要学习中国的经济发展模式。但是至今为止,柬埔寨还没有具体的法律分工,关于经济、商业、贸易等方面的法律法规尤其欠缺。去投资的企业没有《公司法》可以依据,商业活动中适用最广的《合同法》还是1988年制订的。具体到怎么扶持企业,柬埔寨政府究竟该怎么做?他们可以说是一无所知,或者说,知道了也很难做到:譬如土地,国内搞工业园区,招商引资中,当地政府完全有能力给出优惠条件,“只要你来,我就给你”,反之柬埔寨就做不到,因为土地几乎都是私人所有;再譬如海关,红豆所在的无锡市,海关一周七天24小时为企业服务,反之柬埔寨海关就不行,他们没这种服务意识,企业只能干着急……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