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苏绣”到“中国夏布第一绣” 如果没有张小红的“刺绣梦”,也许就不会有“中国夏布第一绣”。 2003年底,学艺归来的张小红把自己家命名为“百灵刺绣室”,开始了她的创业生涯。可是令她没有想到的是,新的困难很快就降临了。 张小红创办的渝州绣房一角。(江西网记者 晋帅兵 摄) 绣品是耗时较长的手工精活,具有较高的欣赏和收藏价值,但如何将绣品变作商品,则成了一个大难题。于是,张小红一边细心揣摩苏绣技法,请教书画名家,提高技艺,一边积极对外推销作品。在她的努力下,霞光、云海、山峦、人物在她的针线组合下开始栩栩如生,活灵活现。 2003年底,那是张小红永远都不会忘记的日子,她以1200元人民币的价格卖出了第一件作品——《红枫》。该作品描绘的是红色的枫叶,长1.5米、宽1米,耗时一个多月。从此在新余市场上,开始有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张小红。 新余市分宜县是全国闻名的夏布之乡,出产的夏布强度高、抗拉扯性强且不易退色。在一次当地民营企业家座谈会上,张小红豁然开朗:粗犷、古朴的夏布与精巧、细腻的绣工相结合,强烈的对比及反差,形成了强烈的艺术冲击力,达到了以丝绸为面料的刺绣品无法达到的效果。从此,她开始将夏布作为绣品面料进行刺绣。 几年间,张小红带领着她的员工以夏布为原料,一针一线地把《天工开物》里的插图、傅抱石的画作、仙女湖的风光变成极具艺术价值的刺绣作品。新余的风景和文化为她创作提供了广阔的天地。 在一次产品推介会上,看到精美绝伦的夏绣作品,美国游客brenda adams惊喜万分地赞叹夏绣:“哦,太漂亮了,太神奇了,还是纯手工的,真是稀有难得!”他毫不犹豫的买下了夏绣作为装饰的剪刀套、书签和围巾。 时间到了2005年2月,张小红与同伴以针作画,创作的《江山如此多娇》、《丽人行》等艺术绣品清新自然,笔墨韵味淋漓尽致,在成功申请国家专利号的同时,被专家誉为“中国夏布第一绣”。 展望未来 她要用“夏绣”传播江西文化 2005年3月,张小红租下了20多平方米的店面和40多平方米的教室,向社会招收了40名下岗人员做绣娘,创办“江西渝州绣坊”。 2005年7月,张小红开创的夏布绣品成功申请到国家专利,并被专家誉为继苏绣、湘绣、粤绣、蜀绣之后的第五大新绣种。 2007年10月,张小红创造的“夏绣”作品走入刚开馆的中国刺绣艺术馆,作为刺绣珍品陈列在艺术馆内。 2009年渝州绣坊夏绣列为江西省非物质文化遗产。 …… 短短的几年间,从一人创业到引领一家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从下岗工人到获得“中国优秀民间艺人”数十项荣誉,培养大批下岗女工实现再就业,张小红实现了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重效应,她的作品先后漂洋过海,远销到了美国、德国、澳大利亚、日本等30多个国家,成为向世界展示中国博大文化的一个窗口,成为江西省新余市乃至中国对外交流的一张名片。 采访即将结束时,张小红激动地告诉记者,今年她的主要资金和精力将用于开发新产品。她要结合江西的红色文化、绿色文化、佛教文化、名人文化进行创作,推出一系列具有江西特色的知名刺绣品牌,在做大做强“夏绣”的同时,更好地宣传江西,宣传家乡。 在通向人生理想的道路上,张小红开始了新一轮冲击和跨越。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