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航道之爱 2008年初,快速发展的新航道由中国农科院搬至海淀文化艺术大厦,出门就是牛气的中关村大街。刚搬进去那会儿,格局规划、办公设施乱且简陋,师生们却是彼此心怀默契,匆匆而过的瞬间打个欢快的招呼,因为谁都知道这意味着一个崭新的起点。 有一天,两位风投大腕前来考察,负责接待的王渊源把他俩安置在临时的一间办公室里,空间狭小,地上堆满了教材,王渊源有点不好意思:“我们连个像样的办公室都没有,委屈两位了……” 两位彼此对望一眼,说:“你知道吗?对风投来说,最害怕看到的就是一个创业中的企业,有一个豪华的办公室……” 新航道最后拿到了数目可观的风投,这是后话。那些目光凌厉的“”,看似深奥,其实常以细节定论。他们清楚这是怎样的一个企业,又是个怎样的团队。 五个人,年龄分布于五十、六十、七十、八十年代;他们的知识结构将语言学的各个分支—包罗;他们的学术素养组合起来堪称强强互补;他们的留学年代跨越八十、九十年代与2000年后;他们的履历从牛津、剑桥、哈佛到世界500强之首;他们的人生经历本身就堪称励志经典;他们的性格有动有静,有快有慢;他们看问题的方式有西方思维、东方智慧,更有东西相合……他们是那样的迥异,却是那样的相同。他们最幸福的时刻是各自谈论起自己的得意门生;他们最有魅力的时刻是在讲台上艺术家般地讲课或者深夜里批阅作文;他们喜欢保留学生们报喜的短信,闲下来的时候看看;他们信奉“学生无小事”,所以总是一丝不苟地回复学生们的电邮;他们不止是他们,是新航道所有的老师。 有一天在电梯口,有个学生对说:“胡老师,我觉得有的机构拿学生当钱,有的机构拿学生当娱乐,而新航道,是拿学生当学生。” 目送这个学生远去,心中暖意弥漫。任何时候,学生是最明白的。他想起自己曾在2008新年祝辞中说给学生们的一段话:“有一个秘密,我一直想透露给你们,在为你们撰写图书和讲授课程的过程当中,获得最大快乐的恰恰是我们,是我们这些施教者。把自己的知识、经历、快乐与你们分享的时候,是所有新航道人生命中最辉煌、最灿烂的一刻,每当面对一张张渴求知识的面孔、一双双充满期待的眼睛,我们感觉自己是真正的Superstars……” 而今,2009年10月16日,新航道5岁了。他写了一篇《该怎么爱你,我的孩子》的小文章,那是他想送给新航道生日的礼物。 5年的时间,他和他的伙伴们有过很多痛苦,度过了很多煎熬,经历了许多悲欢离合的情感折磨与人际纷扰,现在,他们在一起,彼此珍惜。 他们即将迎来新的征程;那句“我坚持,我成功”的校训,何止说给学生们,更说给他们自己,说给胡敏为自己和团队许下的—学术品质,立志百年。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