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即将大学毕业的金丽,并没有像其他人一样,四处奔波于各个招聘会向别人推荐自己。实际上,早在大三时,她就已经自食其力,当上了老板,在北京中关村、莱福士广场以及华贸购物中心等商城里租了一些“店铺”,自己设计的一些环保袋、零钱包或者T恤,如今每月收入已有2万。 对于一个还没毕业的设计系学生来说,这个收入可以称之为丰厚,她租的“店铺”,虽然大多位于北京的繁华地段,但每间月租不过几百元,店铺空间长宽高差不多都是50厘米——它们实际上只是一个个的盒子,而且全都寄宿在一个叫“”的特殊卖场。 可别小看了这些盒子,正是它们让金丽的作品有了销路,使她过上了自己喜欢的自由自在的生活。而申请铺位的设计师也一直有增无减,伴随越来越多的人将想象力付诸实行,疯果盒子的月销售额也从最初的几十万,猛增至现在的几百万。自2007年9月第一家疯果盒子店开业以来,现在的7个盒子店个个都成了京城追求个性的年轻人挑选礼品、欣赏创意的好去处。 创意变商品 对于创建这些盒子的“总盒主” (总经理)来说,疯果盒子的迅速走红让他也感到惊讶不已。同样身为一个爱好设计的艺术家,学油画出身的王三石坦言,当初做疯果盒子只是为实现一个简单的想法——搭建一个销售平台,把创意变成商品。 王三石在2004年曾运作了一个名为“帮你邮”的网站,网罗了一些设计师为用户提供个性化贺卡在线邮寄服务,这个网站后来成为全国最大的电子贺卡平台,每天都有2000张原创贺卡的销售业绩。看到原创贺卡很受欢迎,王三石后来索性把“帮你邮”延伸为“疯果网”,把创意的对象从贺卡扩增至各类产品。 “疯果网”的核心是减轻设计达人们的成本,例如,设计师提供了一张创意图片,然后他可以选择图片的载体,像杯子、T恤......疯果网再按照设计师的要求将图片合成,买家通过网站上的合成图片选择自己喜欢的产品,而当有买家确定购买产品后,真正的产品才会生产出来。 但“手工制作的非标准化商品”通过销售的效率并不高,因为很难通过网络来了解它的真实质量,也不便于了解设计者的创作意图。因而,尽管后来“疯果网”的名气越来越大,但基本都是赔本赚吆喝,变成了一个类似于论坛的设计圈交流网站。 于是,王三石在运营“疯果网”的同时,也在考虑如何将网站和设计师的创意变现为商品。于是有了2007年2月的第一场创意集市。让王三石没有想到的是,各种原创的布偶、饰品、衣服等一露面就受到了大批年轻人的喜爱。尽管只有26个摊位,但两天的销售就超过了50万元,很多设计师的产品都销售一空,一位木雕高手在集市上说的最多的一句话竟然是“不卖”。后来,创意集市便开始每两个月举办一期,效果也都相当不错。 现任疯果盒子中关村店店长的马彦,在当时还是市集活动的一个工作人员,在她看来,中国新一代的80后、90后都有彰显个性、追求独特的需求,市集上的原创小玩意,很讨他们的喜欢,因为市场上买不到。而很多设计师在看到活动的火爆之后,也希望将这个活动固定下来。也正是在举办市集活动中,王三石发现,要想把新潮的创意与商业对接,最便捷的路径还是老传统——为买卖双方提供一个固定的交易场所。 他最初想到的这个“固定”场所是租一个店面,让每个设计师的产品都有一个展示空间。这个空间是什么呢?既然做的是创意生意,那么展示形式也不能流俗。于是,抽屉、皮箱、汽油桶、电器壳等创意一一闪现,但又被一一否定。 最后,“盒子”的形式得到了大家的一致认同,一是“盒子”板材成本低,二是“盒子”就像魔方,可以堆叠出各种效果,既有错落感又有规律性,符合大众的审美要求。为此,王三石还专门邀请了设计圈的名人来打造这些盒子。目标很简单,就是要把疯果设计成一个特别NB,具强烈视觉张力,同时又跟所售物品气质相符的商店。 盒子的魅力 2007年9月,第一家疯果盒子店在中关村步行街上的一个不起眼的位置开业。现任店长马彦告诉记者,尽管刚开张时每天进店的人数只有50人,但这50人里却有70%左右的顾客是回头客,“很多顾客跟我们都已经很熟悉了,有的甚至还能叫出我们店员的名字。” 对一个新开的店铺来说,能有这么多的回头客显然是件幸福的事情。而一些老顾客在逛完盒子店后,还会在中晒自己淘到的宝贝,这算是帮疯果打了免费,靠着“独特的盒子以及盒子里面的独特商品”口碑和博客上的免费广告,几个月后商店的客流量就上去了,每天都有几百人的客流量。 看到市场前景如此美好,疯果盒子也在以加速度的方式进行扩张,很快就在北京的西单、华贸、五道口等繁华商业区,有了自己的一席之地。截至5月,今年疯果盒子就新开了3家店,是整个2008年的开店总数。 由于要忙于新店的筹备工作,疯果盒子北京区经理李龙骥甚至只能在星期天接受采访。据其介绍,现在疯果的新店大多选在“年轻人爱扎堆的地方”,比如中心城区的购物商城。设计师只需要交付200元到400元的月租,就能租下一个盒子贩卖自己的创意,产品价格自己定,而疯果则按20%-35%的比例获得销售提成。 “选择盒子铺的形式来放租一来可以降低成本,二来一个大店铺拆分成几百个小铺后,分摊后的租金,设计师也能负担起。”李龙骥说盒子店的分租模式“既节约成本又能赢利”。 不过,这种商业模式其实很简单,一看就懂,极容易仿制,北京就曾出现过十几家“盒子”店的盛况,不过与疯果盒子不同的是,他们很多只是单店经营,并没有品牌,所以出租率较低。经过一番洗牌之后,绝大多数盒子铺已经不见了。王三石后来总结说,疯果盒子要想持续成长,需要两点支持:一是设计师资源的积累;另一个是能够长久、持续地汇聚设计师,而这两样正是疯果的优势。 之前疯果网虽然没有打开市场,但却让王三石结识了业界的很多设计师,而且在苦心经营之下,疯果网上现在仍活跃着各类盒组,里面经常讨论一些关于产品设计或材质选择的话题,渐渐地对设计师形成了集聚效应,并发展到目前5万人的注册用户规模。这些用户对后来疯果盒子的开店计划就是个十分有利的资源积累。 另外,北京是一个高校众多的城市,清华美院、北京服装学院、北方工业大学和北京印刷学院等都是国内比较有名的设计院校,每年都有大量设计专业的学生走向社会,这些年轻人并不缺乏想法,他们能为疯果盒子提供源源不断的创意产品,他们正是疯果盒子所瞄准的潜在“盒主”。 还有一点对疯果盒子有利的是,当前恶劣的就业环境。租盒子不仅可以成为这些年轻人的选择,并且还能降低他们的创业风险,自然受到了很多设计类专业学生的关注。据李龙骥介绍,现在刚毕业或还在读书的大学生,已成为疯果盒子最稳定的租盒者。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