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年前,和一样做的、具备一定规模企业就有近20家,然而,光阴荏苒,如今大多数企业都已败落,但是研祥却生存下来并且坐上了世界特种计算机领域的第三把交椅。巨大的反差中蕴含着怎样的商业逻辑? 颠覆者何以生存? 11月初回北京的时候,在香港,秘书说“‘好孩子’要回家,陈总在香港设定回归路线。”见到研祥人的尊敬与客气,我明显感觉到研祥的气质。 初冬的北京,干燥,微冷。在西直门的那家巴国布衣川菜馆,和FAN聊了很多,离开的时候才忽然感觉到一家公司的气质这个问题的重要性。很多时候,跟打交道,感觉都很霸气,目视无恐,这或许是局外人的印象。然而,从心里来到心里去,再从心里走出来,你会发现所有的伟大都是那么平凡。我还记得,6月底从中国企业家的年会上回来,和YANG谈起写柳传志如何下手时,YANG说,平起平坐,从灵魂入手。果然,写起来行云流水,1600字OVER,谁知编辑说,“教父”你用1600字解决问题,已经非常“节能减排”了。呵呵,在这个行业,怎么没想到“节能减排”,但这的确需要智慧和胆识,谢谢YANG. 那么一家公司的气质真的那么重要吗?重要。它是公司的内涵,是团队精神的外延,是人的宽容与胸襟,是为事的规则和底线。经常有企业家今天到北大演讲,明天到清华上课,后天在论坛,如此布道,也真为难企业家们了。我在想,一个公司的管理是主动出击的布道精神好还是气质予人清香好。相信人人自有评判。 实际上对于研祥的研究与关注不到一年,这家充满神秘感的公司在浮出水面前,没有人知道陈志列是谁,也没有人知道乘坐地铁时研祥在控制着系统运转,在银行提款时,也没人看到ATM上有研祥的影子,在超市刷卡时也没关注那台小机器会不会多算我的钱,甚至在开车回家的路上也不知道警察会不会第二天突然告诉我闯信号违章了,……但研祥却无处不在,它躲藏在我们生活的脉搏里,随时提供着安全、可靠和准确。对于这样一个隐形冠军,我们又有必要充满敬意。 那么,就保持一颗好奇心,保持对生活、工作的激情,不断攀越。 陈志列近年来风光无限,但是一个简单的问题却让他陷入了沉思。 2007年底,身为研祥集团董事局主席的他高调当选CCTV2007“中国经济年度人物”,同时还获得了“年度创新人物奖”,从而成为“经济年度人物”评选8年以来同时获得两项殊荣的第一人!同样是在去年,研祥科技大厦正式投入使用,成为亚洲最大的特种计算机研发基地。因为公司的高速发展和个人的辉煌荣誉,研祥和陈志列迅速成为媒体的焦点。陈志列开始频繁地会见记者、研祥开始接受各级领导的视察。然而在一次校友会上,一位校友提出的问题使得感觉良好的陈志列不禁一愣。这个问题是:“当年和研祥一样的企业有近20余家,为何研祥生存了下来,而且做到最大?” 回顾研祥15年的生涯,陈志列觉得自己痛苦过也欢欣过,迷茫过也执着过。但是更多的却是在不知不觉中,研祥已经站在了中国特种计算机领域的顶巅。管理学家詹姆斯柯林斯说:“一家成功的企业从来都不是把灭亡对手作为第一要务,他更关注的是自我革新。”面对同行的死亡,研祥是否也笃信过这样的理念? 速度和稳健 三十而立的陈志列站在深圳市的街头,看着来往的车辆和拥挤的人群,心中感到惆怅,但更多的却是欢喜。因为他将要从事属于自己的事业,而前途却难以预料。 这一幕发生在15年前的深圳,是年,邓小平的南巡讲话激起了珠三角地区史无前例的经济热潮,猛烈而迅速。当时深圳集中着大量来自内地的年轻人,不同的面孔,内心却都涌动着创业的热情。陈志列就是其中之一。就在这一年,他放弃了清闲的国营企业的工作,只身来到深圳寻找发展机会。“这在当时被很多人认为是不可理解的事”。一位研祥的高管笑着说。 有人说:“当时的深圳遍地都是黄金,就看你用手还是铲子去捡”。已过而立之年的陈志列面对这众多的机会显得有些迷茫。日后,他经常在和别人谈笑的时候提到:“当年,我用了四个月的时间在切菜板上想清楚自己和公司的方向。” 于是,从事计算机工作的的陈志列雷厉风行,1993年,他在深圳注册成立了深圳研祥机电实业有限公司,选择了特种计算机领域作为方向。而15年后的今天,陈志列正在享受这个决定所带来的收益和荣誉。他足以为此感到骄傲。 走进位于深圳的研祥科技大厦,这栋大楼里最显眼的地方是一面挂满各种奖牌的“荣誉墙”。从2000年开始,研祥这两个字频繁地出现在工业自动化领域的各种奖项评比中。但是这并不是研祥成立之初的原貌。 办公环境恶劣,员工人数少大约是创业企业的共性,研祥当时只有不到6位员工和一间窄小的办公室。起初主要从事工控机的代理和销售工作。陈志列既是老总也是销售,甚至有时候还会去客串一把送货员的角色。从表面上看,这家新公司与当时深圳龙蛇混杂的各种创业公司没有太大区别。但是,陈志列可能也没有想到自己已经把一种颠覆而叛逆的精神烙入这家企业的基因,而这种来源于他性格的精神成为这家企业日后做事的首要方式。 当时,扛着大箱子在灰尘中奔走的陈志列,脑中想的并不是这一单代理生意会赚多少钱。“为何要叫研祥?是因为我喜欢技术,我希望这家公司能够成为研究的发祥地。而不仅仅是做代理。”陈志列如是说。而毕业于西北工业大学,专攻自动化和计算机软件的教育背景也给了陈志列相当的自信。陈志列向来说干就干,1995年,研祥成立了产品研发部,开始挖掘新产品开发能力。值得注意的是,在研祥为生产自己的产品做准备的时候,和它同时介入特种计算机领域的其他企业还在满足地卖着国外产品。“由于中国大陆当时没有特种计算机产品,来自于欧美和台湾的产品价格较高,代理的利润空间还是较大的。”一位业内人士说道。 即使是站在同一起跑线上的两名选手,能跑多快往往取决于能看到多远的前路,陈志列的远见让研祥在甫一起跑就快于其他对手,而这种优势在日后逐渐扩大。 从1998年,研祥在国内同行业首家通过ISO9002国际质量体系认证。到1999年,研祥智能科技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厂已经初具规模;陈志列稳扎稳打,一边帮别人代工,一边开始生产自己的产品。尽管陈志列对此时所经历的困难避而不谈,但是我们依然能够想象一家由代理转向生产制造企业的境遇和瓶颈,包括管理、、等一系列问题。 2000年,研祥通过了高新技术企业认证,研祥产品荣获“科技进步一等奖”并被列为“工业产品重点发展项目”。这一年成了研祥的转折点,他终于开始走入特种计算机制造的主流行伍。接下来的港股上市让研祥进入了加速跑阶段。此时的陈志列回首往昔,才发现曾经一起走入该行业的同行们已经远远落在后面。 就如同一场激烈的田径比赛,我们能看到的是第一名和最后一名之间的差距,我们看不到却是在赛场之外的辛劳。 1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