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身先士卒全员作战的作业模式。相较于其他因素,这似乎太过具体,但拎出来总结是因为有行业特殊意义。大多互联网广告模式运作的公司,都是老板高高在上负责管理,由销售负责人带队作业——但对于弱势媒体,所谓老板出不出来“卖”非常关键,这其实是“分众风格”。我和我的前拍档主导了主要大型客户的销售与服务,也成为最主要的销售支撑; 6)服务增值和量化效果的销售模型。这也比较具体。但相较于一直以来强调单一资源售卖的其他手机广告同行,这一点对于打下客户至关重要——很多时候,广告主“买椟还珠”,是因为服务要资源,因为量化效果运营要资源,对于资源不那么强势时候特别有效; 7)业务模式和销售管理的体系化、正规化。尽管依然存在培训不足的挑战,但12580生活播报运营,从一开始我们就建立了全套、分8个部分、总量近1G的“销售工具包”,作为专门的认识、方法和执行体系,指导、培训销售团队,甚至细致到见客户讲哪些小故事,销售动作细化到哪个环节,销售要诀如何总结成歌谣体,这对于创业期、游击队状况的队伍,是有根本性提升的。 变化 类似一二三四,应该还有不少,多言无益。因为很快运营环境发生巨变,问题和矛盾不断出现,虽然存在不可抗性,也让我们开始冷静思考运营中存在的失误。移动互联网迅猛发展,智能手机以摧枯拉朽之势替代普及,微博、微信等基于手机的上亿用户规模应用不断涌现,12580生活播报曾经的基本面优势荡然无存。 而2012年开始,运营商调整后向广告收入分成比例(调整本身合情合理,出于统一管理考虑,同时对广告业务如何运营他们并无专业把握判断能力),运营上已经完全没有利润空间(懂行的可以简单测算,10个点左右的税费,新生非强势媒体30-35个点左右的内外佣金,大规模媒体运营必需的内容编辑、市场服务、广告销售和后台支撑团队费用10个点不可能解决);而2012年三季度开始,运营商一改从前放手的自主灵活运营机制,开始全面介入刊例定价、资源配置、价格折扣乃至售卖模型后,瞬间风云突变,从前抢手、几乎天天满售的首帧报头资源出现大规模连续放空,其余次级资源销售障碍也迅速加大(该阶段市场竞争环境和营销趋势变化,单纯资源CPM售卖已无可能,量化结果运营、收入风险分成模式,团队坚持,但运营商方面出于监管方便不同意),直接导致三四季度黄金旺季,月度营收规模从1500-2000万降低到十分之一。同时,也因为应变不及,没有快速裁员压缩成本,在影响三四千万收入情况下,出现快速大规模亏损,不仅年度亏损超过2000多万,还直接吞噬完了前两年的利润——这也是运营数年、收入数亿,却几乎没有利润的最主要原因。如果是市场化主体,合作运营商一定能接受关于固定标的、放手灵活运营、调整账期和坏账容许比例的沟通。但事实上,行不通,这点我们非常理解。 年年风和日丽,一朝风云突变,互联网和移动互联网市场成也倏忽,败也倏忽,让人胆战心惊。MSN何等荣耀,瞬间消亡;开心网何等疯狂,转眼遗忘。何况我们高度依赖政策环境的一个运营商增值业务!我们身处的行业,不确定性和不断转型正是特征,新浪如无微博,已沦入从前嘲笑的报纸等传统媒体之列,百度搜索面对移动端水土不服,如无根本性因应轰然倒下不是不可想象。现下理性想来,运营商已经处于大时代拐点本身掉头向下已无扭转可能,面对这样一个微不足道小业务的管理调整更是正常不过,无论是出于稽核需要,还是保守风格下的不求成功但求无错的心态导致——过于灵活的自主运营受到各种利益挑战在所难免,这点收入体量对于运营商得失都无意义。 我们团队,由于吉普赛人和挖煤工人与生俱来的生存忧患意识,早于2011年即开始思考和尝试转型——无论是对于单一资源依赖的恐惧,还是对于行业形势发展的预判,以及自身壮大的荷尔蒙刺激。尝试过模仿自己,重新聚合其他大型手机媒体资源全面运营,却发现几无可能,只要广告是对方核心业务模型就不会假手于人,而单纯代理没有意义;动心自造移动互联网新闻客户端,甚至已经开始研发,但把握不大主动放弃(今天看到大门户在新闻客户端的集团军作战这个放弃绝对英明);进军手机广告平台,但判断现时行业环境不成熟,无法承担高亏损,解决不了鸡蛋问题,未来巨头家的官二代、富二代进入市场,矮矬穷无力竞争(应用商店也是如此),且手机广告平台注定中国市场水土不服,再次放弃。最终,选择或者说无可选择,还是做了一个最傻逼、最苦逼但是最靠谱的移动营销服务商,才发现脏苦累差、残羹冷炙,原来也是商业模式。这就是我们部分团队——以本人为主,2011年下半年开始,从原12580生活播报运营团队彻底分立出来,以巨流无线移动营销服务品牌江湖求生的简单历程。 一个是媒体运营模型,一个是广告服务模型,一个以媒体为原点,一个以客户为中心,为了避免利益冲突,互不干扰,壮士断腕,从权益到人员,完全独立,彻底分家。 艰苦摸索至今,巨流无线大致走出了一条“效果量化的移动实效营销模式”。日子很苦,被品牌广告主和移动媒体两头挤压,又面对高度不成熟、高度不确定的移动广告市场环境,但还算靠谱,只要给客户提供价值,客户就能接受,只要有活干,就有钱赚。 不可忽视的是,以微博、微信和手机腾讯、手机凤凰为主的新生手机媒体资源,无论是效用,还是合作条件,都开始大大优于和灵活于12580生活播报。我们曾经聊过,纵是我们自己以当年的状态,再来运营如今基础和条件下的12580生活播报,年收入几何?超过三五千万,都有巨大挑战。因为对比行业现实,手机新浪年入不过三千万,手机腾讯全部资源加在一起不过近亿,你又不是神仙,带着镣铐跳舞还能如何? 话转回来。12580生活播报运营三年,也许运营商觉得仅仅分成到过亿净利,难填牙缝,还不够渠道成本,运营主体几乎毫无收益,却背负外界挑战,很难说得过去。就我们团队而言,虽然也没有得到财务利益,但收获的东西价值很大,客户资源也罢,运营和服务经验也罢,人才和团队也罢,不具化到项目和实体,财务上没法计算价值,但用之得当,则有收益空间。三年运营,我们两手空空,落下的就是人。所以,一句话总结,最没价值的是人,最有价值的还是人。产品不可依,因为变化快;资源不可赖,因为瞬间逝;关系不可靠,它随利益转;一切转头空,还是人最重。 七失 值此当时,反省我们在运营当中的“失”,对我们一力向前不无提醒,对其他有意开拓手机广告同行希望也能有所殷鉴: 1)成也基因,败也基因。我们这个团队的销售导向和销售基因过重,一直建立不了自有产品体系,因此摆脱不了吉普赛人的命运; 2)绝对不能赌政策,只要有可能,离国企远一点。我们当年赌运营商必定开放手机广告,因此介入手机报联盟。类似的,安卓体系在中国遭遇特殊管制环境,一拥而上无数应用商店,这也是在赌规则制定者的政策不调整。国企合作这回事,早有人提醒过,我们也吃过亏。但是别无选择,且当时考虑隔了一道作为防火墙。甚至在广告业务上,我们内部也倾向尽量不和国企做。 3)过于灵活的体制,也造就了管理粗放。无论是人员控制,成本控制,还是业务本身的标准化、体系化都存在极大缺陷。比如,一个仅过亿收入的主体,人员高峰期一直在200-250人,内容编辑团队近百人(虽然有运营商区域配合的特殊要求),销售团队也近百人,仅费用每月就400-500万,收入和分成有利情况下尚能应付,一旦形势变化,调整不及就出现巨额亏损。什么业务可以做,什么业务不能做,做了以后是不是亏损,很多时候判断随机随意,灵活足够,科学不足,这是出现卖座不赚钱、应收账款纠葛一大原因。人治为主和灵活化的管理,也造成利益流失的事实和想象空间,遭人诟病; 4)市场占有和收入规模优先的导向,导致了利润微薄和应收账款巨大。比如为了冲收入,什么业务都接,事实上,在资源上超配,折扣太深,都导致多个项目做完之后倒贴,越做越贴的结果,特别是运营商改变分成后,掉头太慢,部分承诺过的业务硬着头皮做,收入不仅无法弥补运营,连运营商分成都不够,比如某汽车集团客户较大的收入规模,年终测算却倒贴数百万。再比如不进入行业不知道,代理商和销售团队的佣金比例是如此之高,对于新生媒体,30%是普遍情况(比较复杂,有时代理商也没办法,很多客户强行要求代理商再返佣17%)。很多时候,应收账款无法解决,是因为代理商提出超高返佣,比如50%,不接受的话钱收不到,接受的话账面马上就是亏损。那为什么明知高返佣还接业务?其实大部分情况,品牌客户指定代理商是行规,执行完毕后代理商才开始事后协商返佣。但总体而言,要收入还是要利润?这一直是个选择。这里面水太深,不一而足,但总之来说对于管理的灵活性和精细化要求极高。(插个话,手机广告平台的所谓七三分成,连佣金都付不起,何来前途?朝三暮四的技术调整连猴子也骗不了。媒体广告这个江湖,我们都是初中生); 5)佣金管理和应收账款是媒体广告模型的阴沟。看上去很美的,都翻在这里。迄今为止,我们都没找到在高竞争环境下除资本化之外的永续模型。说真的,广告这回事,大部分人都没整明白,其中窍坎,技术人员和内容人员那小脑瓜,一辈子也想不转。我从前管过媒体,也办过媒体,但对于广告运营一直不求甚解,自以为很简单——不就是搞客情、做服务、谈监测、给(代理商)返佣吗。我们也是干过,才明白强势如新浪整那么多代理商,主要解决的是应收账款问题。比如,国际品牌广告,控制在4A体系里,国有和民营企业广告,不少控制在客户代理公司里,佣金给多了,你吃不消,给少了,几年你都进不去,即使你掌握了客户,也过不了代理。目前新生数字媒体,内外佣金这部分,控制在30%以内的,我认为都属于神仙级。而应收账款,媒体广告型企业都存在,客户账期3-6个月,再加上牛逼的代理商,这个账期就没底了,如果想要钱,肯再倒贴10个点吗?运营12580生活播报,伤在应收账款上很深,运营商几乎没有账期,也不容许坏账,但江湖规矩是N+3,客户的N看它,代理商加3算客气了,积累下来,算上坏账,五六千万的应收账款是正常情况,且你永远无法和客户谈判,只要在运营,永远无法彻底解决。曾经也有代理商和媒体集团被逼无奈,发公告打官司,PPG就是这么死的。但这种破底线行为之后,就不会有客户跟你合作了。好在主要股东一直垫款才得以维系,但一旦合作关系转变,应收账款中的坏账大规模出现,矛盾就激化。我们由于是品牌广告主,大致能控制在10%坏账,说真话的同行,能对比一下吗? 6)对人的依赖和与人的博弈是阿格琉斯之踵。强调身先士卒和全员作战,背面就是对于人的依赖。理想状况是产品为王、持续发展以及标准化、体系化的销售管理,但现实没那么美好。要想上规模以及持续发展,就必须突破对于人的依赖。我们当时有个区域团队,年年业绩领先,回回确保预测收入准时完成,但年年核算,种种原因,扣完成本费用,分文不剩,甚至倒贴。你需要业绩吗,就得接受它。不要它,上几千万的业绩你就放弃; 7)单一资源依赖与自身议价能力不足。痛定思痛,痛何如哉。得之此,失之此。两者互为依存。你需要它的大规模和强品牌,就必须接受无账期、无坏账,不解释,不讨价,就得接受它对于业务无理由的高预期,曾经合作伙伴某任CEO为冲资本市场提出近3亿的业绩要求,事实上当时市场总额也没这么大,逼得你即使业绩超过市场数倍,也还得浮夸业绩求得一时存续。最终选择服务模型转型,还是希望能建立自有能力,自主命运。 对比上文可以发现,运营得失谈,其实一回事,得的背面就是失,得失之间,分寸而已,生死一线。行业有句话,看破不说破,都是好朋友,这番总结也罢,反省也罢,吐槽也罢,泄露行业底线秘密也罢,无非还是一句话,江湖风大浪急,不知深浅,切勿下水,媒体广告这回事,不是表面看上去那回事,也不是忽悠人投资描述那回事,玩起来不简单。凡是广告模型的企业,无论自己准备做,还是准备去投资,都要再深问几句:创始人团队有广告大规模运营经验吗?搞懂广告这回事了吗?能解决佣金管理和应收账款以及因此而来的现金流问题吗? 彩信手机报产品,终究是个传统媒体的脑子、移动终端的身体,说是移动互联网,人家都笑话你,过渡而已。但麻雀虽傻,道理相通。我们从传统媒体而来,在这个过渡上停留一下,总要前行。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