龟兔赛跑 并购并非中国建材的“专利”。早在上世纪90年代,海螺开始实施“T型战略”时,就采用了并购路线。不过,其并购之路多有不顺。 本世纪初,在海螺兼并重组的中国水泥厂、江西庐山水泥厂……海螺派出去的十多位管理者都曾经被赶出被并购企业的厂门。最严重时,被赶出来几天几夜。郭景彬坦言,“并购,搞得人精疲力尽,两三年才能够恢复过来,我们感到很吃力。” “他们(中国建材)有他们的风格,适用于收购兼并。我们有我们的风格,最起码现在不适用于兼并收购。因为我们非要把你(被并购企业)改造过来,变成海螺人,变成海螺文化,变的目的就是让被并购企业的经营能力达到海螺的水平。海螺的成本是行业内最低的。低是怎么来的?靠一套管理方法。对被兼并企业,他能不能接受你的管理方法和企业文化?不能接受怎么办?那肯定会有波折。海螺水泥在兼并重组过程中,遇到的波折太多了。” 由是,海螺逐渐放弃了以并购为主的路线,选择了以新建为主、并购为辅的发展战略。郭景彬强调,海螺的长处就是管理。 “海螺走的是自建的路子,派自己的子弟兵到全国各地。同时,海螺所有的市场策略都是围绕低成本展开的,能制订这样的策略,并执行这样的策略,这就是它最核心的能力——管理能力。”华泰证券分析师朱勤评价道。 “目前,海螺每年有2000多万吨新增产能,如果靠收购,那要收购多少企业?同时,收购企业前两三年基本不赚钱。自己新建,投产一年后就可以产生效益,资本回报率平均30%.队伍全部自己培育,没有文化改造问题。对于新建,海螺感到很放松。”郭景彬解释。 财务上,海螺实施的也是稳健而保守的财务战略。各大银行给海螺集团的授信额度有1000亿元,而截至目前,海螺才使用了100亿元的授信。相比于整个行业60%-70%的平均负债率,海螺水泥的负债率只有30%.2009年,海螺投资80亿元,用于新建生产线。 整个水泥产业,目前还有5亿吨左右的落后产能,按国家相关产业政策,这些落后产能需要通过新建来淘汰。郭景彬称,“未来1-2年时间内,海螺还是以新建为主、收购为辅的策略。”据第一创业证券研究所数据,目前海螺在华南和西部等地,在建和已经批的水泥生产线有90多条,到2011年,海螺水泥的总产能在1.8亿吨左右。 在并购方面,海螺太“硬”,以至硬到渐渐无所作为,但在技术创新以及经营管理方面,海螺一直很“硬”,硬到至今仍是业内标杆。仅举一例,海螺旗下设计院对国外引进的2000t/d的水泥生产线国产化做了很多努力,使得新建一条生产线的成本从20多亿元,降至8-10亿元。 注重合理布局。海螺最初实行的“T型战略”,使得海螺的低物流成本、低销售成本得以实现。目前,海螺在西部地区新建生产线的布局,同样注重形成区域联动,以降低运输成本。海螺在陕西西安、陕西宝鸡、甘肃平凉的三个水泥厂,均大致相差200公里,形成三角形区域市场覆盖。 海螺低成本导向的管理和市场策略,使得海螺一直保持了行业内较高水平的利润率,即使1999年、2005年水泥业全行业亏损时,仍能保持盈利。 海螺在并购领域隐遁之时,中国建材异军突起。“刮风式”并购,正是海螺水泥对中国建材近两年多时间里所实行的并购战略的称谓。 “中国建材在过去两三年里重组了100多家企业。这些企业到今天为止还没有出现过一家反水、闹事,其实这也挺不容易的。”宋志平认为,企业文化优势在其中起了很大作用。宋经常建议高管们好好读《水浒》,“梁山聚义,实际上也是一场重组,宋江能包容各有性格的108将很不简单。你要做一个盟主,至少得有宋江那样的胸怀。”中国建材一直讲“对人宽厚、处事宽容、环境宽松”的“三宽”文化。 而在海螺水泥一位高管看来,海螺在发展中更注重考虑股东利益,中国建材更注重考虑行业地位。“中国建材充当的是民营企业的‘解放军’,解放劳苦大众。他们愿意拿更多钱去做兼并,管理却还由原团队来做。这是他们的优势。劣势是收购以后的整合——文化和管理的输入。”陈明键认为,中国建材的并购重组,短期的加法效应已经显现,但是中长期的乘法效应还没有显现。 10月22日,浙江杭州。南方水泥新员工入职培训的时间,由下午改到晚上。原因是高管们“一边生产经营,一边管理整合,一边还要进行组织和流程的再造”,只有晚上才能有时间给新员工做培训。而包括中国水泥网总编张敏在内的一些业界人士认为,“南方水泥的管理依然比较混乱。”甚至有怀疑者指出,“南方水泥连一个完整的企业宣传册都没有。”说法也许夸张,但南方水泥成立两年,各企业仍在使用原有品牌,并未统一品牌是不争的事实。宋志平的要求是,“无论有多少个业务平台,要把决策、利润和成本这三个层次分得很清晰。”然而,从中国建材到南方水泥再到八大区域公司再到具体生产企业,显然中国建材旗下业务管理层级偏多,其执行能力和效率都有待提高。 并入南方水泥的虎山集团也并未能取得比原来更好的市场效益。除了基建原因,虎山集团所在地浙江江山上铺方圆50公里内,2008年底,又有三条水泥生产线同时投产:海螺1000t/d生产线投产,江山虎5000t/d生产线投产,南方水泥旗下光宇集团也有5000t/d生产线投产。依然如故的激烈价格战,直接影响了被收购企业的利润——尽管张剑星认为,这只是虎山集团个别企业的问题,南方水泥旗下企业经营总体有所好转。 规模之争,中国建材已然胜出,效益比拼,两大水泥巨头真正的较量才刚刚开始。 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