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2年8月,我们在参加两年一度的全球钢铁会议时,了解到意大利达涅利公司有一套H型钢设备,因订货厂家不要急需转手,我们调研认为H型钢的市场前景看好,于是便订下了这套设备,随后加紧了选址节奏,最后落户日照。“ 日照是国家重点布局的钢铁建设基地,加之该市具有得天独厚的港口和资源优势,杜双华正是看重了这一点。在当地政府的支持下,杜双华顺利在日照市靠近岚山港的虎山镇征用了5687亩土地。同时,杜双华与有生产H型钢经验的莱钢集团合作,由其提供设备和资金,莱钢派遣技术人员、提供资金担保,双方各持50%股份。 2003年3月31日,日钢正式开工奠基,结果从开工建设到正式投产仅用了181天,创造了史无前例的“日钢速度”。 杜双华的“速度”让他再次抓住了机遇。从2004年仅有107万吨的钢产量,到目前已经形成了1300万吨铁、1250万吨钢、1000万吨材的年产能。产能扩张的同时,杜双华还收获了让其他钢厂难以比拟的巨额财富。 汇报材料中杜双华对其产能和销售收入进行了详尽描述。其中,2004年,日钢钢产量107万吨,销售收入25亿元;2005年钢产量达到227万吨,销售收入63亿元;2006年,钢产量达到355万吨,销售收入达到110亿元。到了2007年,日照钢铁的钢产量达到了775万吨,销售收入286亿元,利税更是高达72。45亿元。到2008年5月底,在钢铁企业面临原材料价格上涨的不利因素下,日照钢铁依然高歌猛进,钢产量达到444。6万吨,完成产值189。4亿元,实现营业收入185。8亿元,利税53。3亿元,同比分别增长158。3%、268。1%、267。6%和162。9%。 按照日钢党委书记廖海亭的描述,2008年日钢的销售收入可达500亿元,利税100亿元。如完成该,日钢利润将毫无争议地超越济钢、莱钢等企业,占领山东钢铁行业单个企业利润的第一名。 曲折前行 杜双华在滚雪球创富的同时,也并非一帆风顺,曲折和难题也在同步困扰着他。 “日钢建设初期,虽然时间短暂,但却是困难重重。”杜双华回忆说,“这里是一片滩涂、虾池,施工条件非常艰难。3月份,我们刚开工就遇上了日照市30年不遇的大雪,到6-9月份,又遇上多达47场的连阴雨,道路一片泥泞,大型车辆及工程机械无法使用,很多设备都得靠人拉肩扛。181天的建设历程中,雨雪恶劣天气占到了76天。从4月份开始,非典疫灾肆虐全国,各地都实施道路管制,采购人员出不去,建设设备进不来,严重影响了工程进度。”除了天气条件及非典之外,杜双华遇到的更大难题还有莱钢撤资与资金链的吃紧。 杜双华说,他在与莱钢合作中,双方因为合作方式和资本运营等方面未达成一致意见,莱钢将股份和技术人员全部撤回。他们只能再重新招聘技术员工,自主研究使用技术。在资金方面,由于莱钢撤股和国家开始宏观调控银根紧缩,一度出现了资金短缺。他只好以京华创新集团作为担保从银行获得了部分贷款,并且向日照市人民政府以及其他金融等单位求助,渡过了难关。 随着钢铁市场的变化和日钢实力的壮大,杜双华也在不断调整公司的生产系统。 2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