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辛苦劳累的外贸人,最大的希望就是能碰到个大客户,收获个大订单,有个丰厚的提成。然而大单之所以为大单,也在另一方面说明了成交的要求高、难度大。因此,大单,并不是谁都能接的,即使有时候让你意外碰上一两个大单,但因为自己没准备好,或工厂技术所限等自身原因,无法接下订单,而你只能是眼睁睁地看着大单飞走。 Nick是个老外贸,在外贸生涯中也曾经历过这样的事。下文是他与两个大单擦肩而过的“血泪史”。 案例1:美国大客户的订单“飞”了 我做阿里巴巴平台的三年后,每年都会碰到一个超大单。 第一年我碰到客户是跟Contingo公司有关,是Contingo在美国的一家供应商。对于Contingo,我们不陌生,很多淘宝瓶子都有在卖,不锈钢的、塑料的都有。一听是康迪克的杯子马上就眼睛亮了,靠谱,可以做。 这家公司在阿里巴巴找到我,联系人叫Sophia Chu。第一反应,这个是中文名字,然后判断,这个公司挺靠谱。一般来讲,比较靠谱的外国公司,相应的采购地的代表会用当地人,中国市场采购代表当然就选了一个留学生。她直接跟我讲的是要做2014年的年单采购,问我知道不知道Contingo。我说我刚开始工作就了解清楚塑料水瓶几个国外最大的牌子了,Contingo和Nalgene,Aladdin和Camelbak。因为塑料的新料Tritan是美国Eastman研发的,所以Nalgene的塑料水瓶在美国是唯一可以卖得上好价格的。然后,康迪克次之,Aladdin和Camelbak各有自己的设计所长,所以会都好卖。 然后,Sophia说,我们之前工厂在深圳的,我说知道。她说,后来你知道为什么找你们么?我说知道,广东做Tritan的成本都很高,没我们便宜。她说,非常好,其实Contingo的设计师全部被我们挖出来重新建了一个团队了,今年就做6款杯子的新设计。 后来,她就弄了六款新产品,新设计的杯子给我。我们预测,以Contingo的实力,每个杯子每年可以卖掉20万个。 但是,最后一步来了,也是导致订单夭折的最大因素:大公司在乎的是他们产品的品质,他们要“双色机”。然而,用塑料瓶要双色机包胶,而我们只能加工两次,而双色机买的话好几百万一台,还要一个能操作的工人,黄岩有双色机的就只有一家。我们只能退出这个订单。 越大、越专业的客户,他们要求的东西也越专业,特别是大单,容不得半点瑕疵。所以在起步时候就要了解到我们的实力够不够做大单,整个行业的工具我们都有没有,有了再去接,不然飞单会很失落。 最后他们找的还是广州那家有双色机的工厂。他们要稳定质量的老客户,也不会去轻易要一个没有机器的新厂家,虽然价格和我们工厂这方说的做出来质量绝对没问题,但他们也不会采纳。 这样就丢掉了120万个瓶子,有80万的个人利润,144万的厂里利润。 那一年对我触动很大,此后我就去钻研工艺了,第二年看清楚了所有能做塑料瓶的机器,然后摸了个清楚。 所以,一定要了解清楚自己能做什么。 案例2:一次“自以为是”的失误导致大单没了 第二年了,我又碰到了年单。 这次是Magiccook找过来。这个牌子的产品现在还在出,只是没有做双层Tritan的外壳。他们找我做双层Magiccook保温户外用的、自发热的饭盒和瓶子,数量可以达到500万个。而且,他们给的条件更丰厚,年单每款200万个。 还没算US Army的数量,他们在两伊战争、伊拉克战争等海外的所有驻军或军队,用的都是他们的饭盒。 要做这么大的单子,我的手是抖的。从一开始,我们有个模具厂协作,也很给力。但这个单子最后丢在哪里,就是丢在我中间协作的时候没有讲清楚。 先把教训讲了吧!就是碰到大单一定要冷静,虽然这个单子你真的无法冷静,客人都讲好自己的target price,还是无法冷静,因为我发现接下来我报的利润还有15%可多。 五月,他们刚开始找我的时候,确实给我发了样品。样品我也拿去给模具厂看了,然后开始设计。我觉得说一个要做双层,那当然客户说了是要他们内容积、尺寸不变的基础上,我要做的双层应该在外面再套一层。 我让模具那边画图,但是那时候我理解了客户的产品,因为我有搜到他们网站。我有这个习惯,碰到一个客户我就会去搜他牌子,看他的产品和网站,这样可以判断客户公司规模大不大。 我搜了他们网站,发现他们这个其实无非就是户外,用的时候加水,然后加进去一包化学反应的试剂给水弄热,达到加热的目的。 我自己了解清楚了,但是自以为是的想着大家都理解的。后来,我在和模具厂沟通的过程中,模具厂邵总是个很聪明的人,所以我很放心地跟他讲,整个流程都降下来了,没问题。他说放心,包在我身上。但是,那时他其实不知道这个东西加热是要那样原理的,他没想到我没告诉他。 这样我们就做出了第一次图稿,给客人算了克重报价。反馈回来,贵了。 而且,我那时候也找了永康做304不锈钢的工厂,两个成本加起来贵了,塑料和不锈钢。那时候,直觉告诉我说,不锈钢报的有点贵了,6元多和8元多。那OK,我重新找了另一家报。 那时,我没碰到牛逼的、懂不锈钢的师傅,中间我们拖了3周,总觉得既然不锈钢降不了价,那问题在塑料上。我们找了几个专家专门开了次会。大家都说这个克重的塑料,做这个双层是完全最合理了(那时候他们那帮人也不知道是需要化学试剂那样的加热法,我以为他们都懂),就是我这种思维,害死了自己。 他们以为是其他的加热法,因为在塑料行业中,你直接加热法,你两层塑料设计的间隙需要蛮大。 所以,我们整体产品很大。第二次,我反馈给客户说,好像这个是目前最好的方法了,克重觉得没问题,如果你觉得还是贵了,那你把之前不锈钢采购商的不锈钢部件做好发到我这边来。不然,我们直接采购他们的也行(这句话问出来现在觉得其实很菜鸟,一下印象分就很低,因为大采购商不喜欢透露之前自己的供应商,因为怕你们比价,影响报价)。但是,其实这个客户算真的很有耐心了,她跟我讲说,不能给你,你要自己找。 后来,过了段时间,我用自己的方法问出了目标价(就是上面我提到的给了他们一些建议,还有就是表达了一些自己的想法),3.6和2.4usd。 我那时候还很蠢萌的以为,塑料价格就是最低了。我开始去找不锈钢的漏洞。那时候,刚好要出了一单,来了一个QC验其他货。我把这个case跟他一讲,他说,不锈钢要这么贵?还是304的?我来看看。 他打磨了不锈钢外面一层,我那时候还特地买了不锈钢的药剂滴一下测试的。我们滴外面涂层都没变色,是304的。他砂纸打磨了一下拐角和平面,我们再用药水滴一下,变色了,QC说,这是201成型后抛光电镀的。 那成本就节省了。后来找了一家工厂,报了价格。低了很多,我算了下,接近他们价格了,那时非常开心。 价格差不多了,报过去。当然客户后来也是老奸巨猾的,说开了个会,价格改了改,降了一些。这一降不要紧,差了一元。然后,告诉了我试单是每款5000个。在塑料行业这个是完全ok的,但是不锈钢那边出问题了。 因为不锈钢这个方的形状很不好成型,能做的厂家基本没几家。我找到的还是平时在出沃尔玛的。那个老总很不在意这个Case。很敷衍,就后来我提到要试单,客人要付开模费的时候给我来了个冷枪。我们这做不了,数量太少。 情急之下,那时候时间只有2天,我慌抖抖去找了另一家朋友推荐的厂家,可以做,OK了。但是价格被压到最低了,加上塑料,还是比他那开会后的价格高了0.3美金。 这时候问题来了。客户问我出了什么事,我说这个价格最低了。客户问我能不能再节约下,我问了工厂,问了我们老板,都说这个设计结构是最合理了。 后来这几封邮件来去,客户说,我发你张示意图。一发来,又按她那个改了改,价格还是下不来,因为两层中间空的还是很大。后来实在不行,客户到了最后去和军队谈价格了。 因为考虑到找之前的老工厂,那时候我就找了邵总,再跟他商量了一下,那时候他也开始去百度、Google了。弄完了他跟我讲说,要加药剂加热的话,这个双层不用那么设计的,他开始还考虑到要烫手,这种加热壁贴得更紧一些就好了。 我跟他们目标价差了0.3美金,美国人的单子价格高是做不了的。那时候,他们Boss开始考虑要换人了,我就有点慌了,就开始解释。但最后还是无济于事。 吹单之后,我们自己算过,按照他们的目标价,我们还是有2元多一个的利润的。这大单,什么概念,多少钱跑掉了。 教训:遇到大单要淡定 一、碰到大单先要确定真伪,确定后不要手抖,要淡定。 二、过程肯定很艰辛,不要太多次重复报价,最多两次。一次可以容忍你失误,二次就不行,会开始怀疑你。你再改第三次,除了很好沟通的客人,不好沟通的基本会把你列为黑名单了。 三、平时熟悉自己产品,要尽可能了解到上下游协作供应商,能有一个号的价格,这样碰到奇怪的单子时,你可以找到优质配件商。不像我这样临时去找不锈钢的配件,弄得焦头烂额。 四、碰到大单,一定要跟设计团队或者老板反复确认,理解清楚客人表达意图。不能自己想当然。这样很容易造成误解。不过也没办法,我这是第一次碰到超大单,但是一个人思考总会漏掉点什么。 (责任编辑:最模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