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义红和张志勇 张志勇说自己现在和李宁见面并不多:两个月大概能见面一次,平常会通通邮件、短信,李宁看重一年4次董事和年底的战略执行会议。除此之外,他不会过问公司具体事宜。 一次董事会结束,李宁开玩笑:“现在财务还是不能自由,钱要么投了公益,要么用钱还得经过志勇审批。” 李宁是中国企业家里罕见的“放权者”。公司20年,只换了两任CEO--陈义红和张志勇,而这两人都是从公司内提拔。他和陈义红友好分手的故事,在江湖恩怨味道浓重的中国企业界,宛如一个神话。 1996年,李宁整合了北京、广东、烟台三地公司,建立李宁体育用品集团,并担任董事长,兼任总经理。 从一开始,李宁就不是一个事必躬亲的老板,日常事务交给了常务副总经理陈义红,为了给陈更好的空间,他请走了不少一同的队友(他拿出股份,让大家都有一个体面的台阶)。 陈义红在李宁公司成立后一年就加入,他之前是国家体委下“十佳”公司的经理,当过兵,雄心勃勃冲劲十足,具有极强的企业家气质,经常说“不想当企业家的职业经理人,就不是好的职业经理人”。 他和李宁形成了极好的互补,和陈、李二人相识多年的王亚非评价:“李宁不会追着人要账,陈义红能。” 借助专卖店模式,还有体育营销,陈义红让李宁公司有了高速发展。和任何一个中国民营企业一样,问题伴着发展而激化,也是中国最常见的问题:上阵亲兄弟,打仗父子兵。 李宁和陈义红都有不少亲属在公司。李宁的一个表弟担任销售中心副总,嫂子在公关部工作。而公司销售部副经理和负责销售的分公司总经理是陈义红的两个弟弟,此外还有很多亲戚、朋友、队友。 李宁不想看到公司里人分成李派或者陈派,他不喜欢家族制。 他把自己的亲戚全部请走,并要求陈义红也这么做。有多少波折只有当事人才能清楚,但结果是双方的亲戚都离开公司。 王亚非说:“即便当年陈义红把弟弟们先撤出去,李宁一样会把亲戚们都撤出来。他一直在追求国际化和职业化,他知道家人和队友的局限性,他心里很明白。” 李宁让陈义红做总经理,这是否有感谢的意思已经不得而知,他去北大进修。 1998年9月,李宁正式进入北京大学法律系。按照国家规定,世界冠军可以免试进入重点大学读书,他就属于这种性质。 他写文章回忆说:“我想学的东西太多了,选择法律,是因为该学科可以提高人的思辨能力,以及分析事物、洞察社会的能力,对提高人的综合素质也有很大的帮助。我想随着社会的发展,法律也是人们应该掌握的基本武器,而并不是为了去当什么才去学习它。我认为读书要根据自己的需要来选择,对于我自己来说,本科这阶段的知识我没有学习过,希望通过系统的学习把这段空缺补上来,使自己的知识背景有个普及性的提高,并没想要个本科生或研究生的名字。” 出于对公司管理的考虑,他还选修了北大中国经济研究中心的经济学双学位。 35岁的李宁放下世界冠军和公司老板的身段,背起双肩包做起了学生,唯一不同的是他有家室,在学校宾馆租了一个房间。 公司层面,他会召开电话会议,但一般事务不会操心。 本科学习结束后,李宁读了光华管理学院的EMBA,并把手下十几个高管陆续送去光华或者中欧、长江商学院。 王亚非说,当时李宁公司是一个销售额几亿的民营企业,而EMBA学费起初就要19万,后来38万,十几个高管进修费用并不是一个小数字,还要考虑时间成本,但李宁主动这样做了。 李宁并不是一个对公司袖手旁观的人,他发现公司出现了问题:1997到2001年,公司销售额始终没能超过10亿,经济危机不是一个好的借口:李宁公司很少有产品出口,而且国内市场持续增长,耐克和阿迪达斯份额越来越高。 张志勇分析1997年以来公司这段危机时说:“我们在1997年的2月份,经历了历史上第一次的负增长,长达27个月,当时检讨原因发现,我们实际上在做衣服和鞋,没有在推动体育文化。我们的产品就是市场上最普通的休闲产品,而不是具备体育功能和体育文化的产品。” 这和李宁对公司定位冲突,他是运动员出身,看到公司和运动渐渐没有什么关联,他难以接受。 市场也在发生转变,中国的消费者越来越成熟,他们需要专业的篮球鞋和网球拍,他们喜欢世界品牌,这亮点李宁公司都无法提供。 2001年,陈义红推荐张志勇接任总经理一职,自己转任法人代表。他和李宁有观念的冲突,李宁劝他不要再参与公司具体运营,他准备离开公司。 李宁并没有允许陈义红这么做,他会和陈义红一起喝酒,也会对拍桌子相互吼叫,但他没有让陈义红就这么离开。 李宁重新分拆公司,成立北京动向体育公司,负责代理国际品牌,引入了意大利运动品牌KAPPA,把这一块业务交给了陈义红做,让他单独负责,并享有20%的股份。 与此同时,陈义红还是李宁公司第二次股改后的第二大股东。 张志勇加入李宁公司先做出纳,后来做到了财务总监。相对于前一任,他显得保守一点,但执行力更突出。他不会和李宁拍桌子,而会离开让彼此冷静下来。 李宁认同他,因为张志勇是一个喜欢做“系统”的人,他喜欢把事情理顺分成一二三,然后一一去执行。他率先在国内体育品牌商中引入了ERP系统,并推动公司进军资本市场。 上海人张志勇最初因为女朋友而选择留在北京,进入李宁公司。而他原本的梦想是当一个老师,李宁的梦想也不是当大老板,但两个人合力打造出了中国最大的体育用品公司。 2004年6月,李宁公司在香港上市,融资4.4亿港币。 上市推动了公司转型,逼得张志勇不得不把战略目标想清楚。李宁站了出来,他说,没有一个消费者是因为喜欢这个品牌而喜欢这项运动,都是因为这个品牌跟这项运动在一起,而喜欢这个品牌。 张志勇说:“李宁把事情的本质说出来了,你一定是推动运动的公司,建立品牌文化的公司,这是核心,我们的战略方案就更清晰。战略导向里面,越来越强调体育的本质,体育的本质是什么?我们就要开发更多的专业产品。” 3 (责任编辑:admin)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