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贸易公司工作的都知道,客户来看厂最怕的就是客户和工厂直接成交。所以当接到客人的看厂通知后,通过以前的笑话和经历,这次早早的准备好了名片,目录册。名片当然印的是自己公司的英文名称,中文写的是工厂的名字。目录册同样也是。在客人来看厂前,先去工厂转一遍,了解各个生产车间在哪里,都有些什么机器。给自己一处办公位置,放上名片和目录册,就这样迎接着客人的到来。 一般情况下,我们都会问客人在哪里接他。但是他却不要我接,会自己过来。那我就乖乖的在工厂等着。在下午2:00准时接到他的电话,告诉我在公司门口。飞速跑到工厂门口,却不见人影。人呢,人呢???我来回打了几次,来回找了几圈,就是不见一老外。可是电话那头却总说:I'm stay at your factory ,yes,it's XX company here. 头疼,让他把电话给门口门卫不问才知道,此XXcompany 并不是我们公司,最碰巧的还是那家公司的英文名称与我们的一样,他是被国内另一家同行送过来的。很是尴尬啊!!! 左想右想都不知道怎么和客户解释。这时只能靠忽悠了,便跟客户人:Thomas,you are in our sub factory ,now I'm waiting for you at head office,please give me few minuties,I will pick you up. 客人乖乖的答应了。好险啊! 由于之前先对工厂有所了解,客户看厂一般看些生产设备和检测的东西,这些都还能应付过去。接下来就要谈到报过价的项目了,这时没有工程师在场是不行的。老板是懂技术的,自然就充当工程了。待会议室坐下后,首先向客户介绍一些比较精密和高难度的样品。(注:给的样品一定要和客户本身的产品对口喔,如果客人主要是做汽车模具的,就不适合给精密的电子样品模具样品给他看),我坐在客人和工程师中间,准备项目图纸。听不懂还可以在图纸上圈圈点点,懂技术的人看了就会明白。笔记本也不可以,PROE、UG等装好,打开客户图纸的电子档,以便谈到的时候及时修改,双方确认。 来来回回,折腾了近2个小时,客人终于确认了整个产品的架构,要我们报价,说没问题就会在2周内启动。做了N久的准备工作,这2个小时总算有了个交代。做好准备,冷静应对,换位思考,你够专业,客人才够放心。 就这样,每一张订单,每一个询盘,每一个客人,都始终如一。公司越来越好。Thomas回去看厂后也写了报告,估计给我美言了不少。他们的项目总工程师Ian就和我开始了长久而美好的合作关系。加了他的Skype,因为任何一个新项目询盘,我都先好数量,以最节省成本的方式,要么开模,要么机加工。每一个过年,都会送点小礼物。那些中国结啊, 更有味的是,有一次送了一只是中国的灯笼,一只是圣诞老人的拖鞋给他,小小贺卡里粘了我的办公桌,我的照片,我们公司的办公场景给他。客人觉得好欣喜,说:That's the best fashion slipers,因为很深很深了记住了我。 二、客户为什么叫我SOHO? 任何一次的爆发,都要长期的积累。 在公司业绩越做越多,大家越来越好的时候。老板提出,重新制定提成方案,并且不是商量,而是直接通知的形式,这对当时在一起共事的四个同事,无疑是一个让人愤怒的决定。在最初的时候我们心无旁骛,一起摸索,一起进步。可是中间由于沟通和模具的排位原因,公司有几张单只有赚到10%的利润,但提成照样给,老板觉得不合理,直接就把提成按利润算了,当时那个动荡的心啊。这里也奉劝管理层一句,涉及到双方利益变动的时候,一定要商量。无论是雇佣关系和合作关系。此时,大家都在寻找新的出路,公司也做了一批很稳定的客户,老板倒也没太放在心上,就让她老婆直接跟单。有同事就干脆单飞了。 看到了同事的成功,也看到了老板的心态开始变化。公司业绩越来越好。他车子开起,房子买起,让我们这些苦哈哈的业务还不能有商量的余地。更是对机加工的小价值订单延了又延。Ian也老是倒苦水,一种危机感在我心里蔓延开来。在此以后的工作中,和客人闲聊的时候,总是有一种同感,这种认同感让我终于对客人说出:Ian,so I want to change another company.客人简单的回了一句:Good luck,Gold bless you. Oh,my god,那我该怎么办?放弃所有老客户,拱手让给他老婆跟?还是牺牲一下,忍气吞声先做着?想跳槽的你,是否有这过这种挣扎呢? 古人都说,舍得舍得,有舍才有得。反正年轻,输得起。本着这种心态,提出了辞职。老板来来回回谈了几次,说了一堆有的没的。一句都没听进去,还是毅然决然的走了。离开了这家公司,我过了一阵子闲适的日子,工作不紧不慢的找着,因为有了前车之鉴,想找一家本行业制度比较完善的公司。 并在这期间,参加了母校的一些其它培训,倒得落得轻松。 那天正看着电影,skype突然跳出一条消息:Angel, the mold have some problems,could you help me to check and take some picture to us? Ian的这条消息从此让我走上了特别特别幸苦的SOHO之路。善始善终啊,貌似也不能不管了。何况我和客户之间有那些玩笑,那些插曲。我延迟交期时候,他尽量理解我,并向公司担保;我产品有瑕疵的时候,他尽量用,并给我改正的机会; 这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信任,总不能人走茶凉吧。 反正工作还没着落,那就先把客人做好眼前的工作。帮客人跟着这个模具和项目,完全免费苦力啊。终于在我的努力下结案。这时客人心头的石头也落下,并问我:Angel,did you find your new job? still in mould area? I have a new project in hand 都到这份上了,咱能不开始SOHO ,SOHO也太对不起你了。于是便开始了苦哈哈的SOHO之路。 注册公司,筹备网站,跑工厂。由于离岸帐户需要两个人的银行,加之有同事有有合作的意愿,因此两人合作,他负责跟工厂,我负责业务。可我们两 人都是做业务,对技术一概不知。 这次我没有很老实的跟客户说,没有找到工作。而是说找到了,这个公司怎么怎么好。其实就是自己的离岸公司。 客人也特别相信我们,陆陆续续发了一些机加工的项目,因为好做,周期短,利润高,也不比打工差。有了合作前的试用和考察,客人把模具的项目开始发给我们做。因为不懂技术,没有办法辨别成本的高低 ,不得不找3-5家供应商比价。因为不懂技术,客人在产品上的任何一个小改动,都要发给工厂确认,工厂的工程师对电子商务又没那么敏感,来回没有到最佳的沟能时间。 还记得当时一套模具,产品材料很特别,少有的LCPE540I的材料,也很薄。发给国内工厂后,试模试了10多次,都没有整不出样品。工厂没办法,同事没办法,我是干着急。那会整天干得最多的事就是在阿里巴巴上面找供应商,发给不同的公司报价。按照就近原则,选择了合理价位,将模具重新移到一家新的工厂,跟工厂的同事在里面天天蹲点,也没整出来。还浪费了$1200的改模费。最后不得不向原来老板求助,并借助他的资源,重新移到一家日资企业试模才成功。其实这本身不是模具的问题,只是对机器要求比较高。来回折腾了一圈,竟是如此简单!
因为不懂,模具发给 了不适合的厂家做,来回修模,改模成本浪费了不少。客人本身对产品的机器要求比较高,加之人脉少,稍有难度的单都结不了。 |